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三十六章 异峰突起

乱清 第三十六章 异峰突起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虽然每只舰船都有三个备选名字,但两宫皇太后并不会真的自己去“选”——排在第一位的那个,其实就是上折子的人最为属意的一个,这算“潜规则”。而给军舰改名,既非两宫皇太后所长,军旅细故,两宫也不会随意介入,自然关卓凡说什么就是什么。

于是,“翁贝托国王号”改名“冠军号”;“杜里奥号”改名“射声号”。

还在日本的时候,关卓凡就开始考虑该给两艘巨舰改什么名字,想着想着,心血来潮,找了丁汝昌过来,要他也想几个名字。丁提督谦道:这个事情,标下哪里懂啊,自然全凭爵帅的意思。

关卓凡说道:不必客气,咱们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嘛。

丁汝昌领命,兴冲冲地去了。

过了两天,丁提督捧了一张纸,珍而重之地呈到关贝子的面前。

关卓凡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

翁贝托国王号,拟改定远、镇远、致远。

杜里奥号,拟改扬威、振武、超勇。

关卓凡立时哑然。

这上面,除了一个“振武”,其他的五个名字,怎么都这么熟悉呢?

丁汝昌见关卓凡脸上神色阴晴不定,赔笑说道:“标下起的名字,都粗疏得很,自然入不得爵帅的法眼……”

关卓凡抬起头来,微笑说道:“不,禹廷,名字都是好名字,不过。不能现在就用。”

丁汝昌微愕。不晓得爵帅之微言有何大义——现在不能用。什么时候能用呢?

什么时候能用?

关卓凡在心里说:等我把所有的场子都找回来之后,就可以用了。

*

在眼下,“太后阅兵”,不但成为朝野瞩目的第一要务,也成为市井交议的第一热点。正当人们怀着各种不同的心情,紧盯着这件“百年不遇”的“盛事”,六科给事中王永泰的一个参折,横插进来。使政局异峰突起。

王永泰的这个折子,和“太后阅兵”倒是毫无关系。

王永泰参的是鸿胪寺少卿毛英章,指他“包揽安徽军费报销”。王永泰言之凿凿,说安徽派了粮道李宗绶、凤阳府知府宋尊邦二人,携带巨款,来京“汇兑银两,贿托关说”,户部和安徽的中间人,就是毛英章。

朝野上下,立即轰动。

安徽军费报销案。刚好是在阎敬铭进京之前核准奏销。如果王永泰所参属实,那么可就热闹了!

王永泰折子里提到的。只有毛英章、李宗绶、宋尊邦三人,可谁都知道,一省军费报销,粮道也好,知府也罢,不过是个跑腿的,真正“话事”的,是上面的巡抚,则其事若坐实了,安徽巡抚英翰难逃重遣。

户部这边,虽说具体经办的是司官、书办,但谁又敢保证,这个大一笔开销的核准,没有堂官的参与?如是,户部的前任尚书、现任侍郎,恐怕都脱不了干系。

一翻履历,毛英章和户部侍郎黄绍祖原是同年。好啊!大伙儿互相以目,心照不宣:不消说了!

脑洞再开大一点,户部的上面,“管部”的军机大臣是宝鋆。嘿嘿,户部这条浊水溪,不晓得宝佩蘅常在河边走,是不是真的没有湿过鞋呢?

这个案子,不晓得卷了多少大员进来呢?

户部借军费报销以自肥,几乎是公开的秘密。有了这个先入为主的印象,绝大多数人都相信王永泰所参属实。只是多少年来,对户部的这桩积弊,从上到下,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不知道。现在,终于有人来掀这个盖子了!

那么,“上头”肯不肯“一五一十”地来办这个案子?

想一想,阎敬铭一进户部,便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地整顿,参的参,革的革,几乎把户部扫了一遍。再想一想,阎丹初后面站着谁?那是关贝勒啊!于是,大多数人都相信了:阎老西儿杀得兴起,现在要开扒户部的老底儿了!这一次,朝廷怕是真要“改弦更张”,动真格的了!

案子算是“泼天大案”,接踵而至的,会不会是一波绝大的政潮?有的人非常兴奋,但更多的人,却是感觉到或轻或重的不安。

也有人感到奇怪:这就要“太后阅兵”了,就算要切实整顿吏治,关贝勒和阎丹初两位,怎么会选在这个点上“发动”?

事实上,“感到奇怪”的人里边,也包括“关贝勒和阎丹初两位”。

关卓凡是支持阎敬铭清理户部积弊的,也确实要拿军费报销作伐子,但两个人早就达成默契:查办弊案,现阶段,只在暗中调查,收集证据,真正发动要等到“美国访华代表团”回国之后。不然,大案兴起,必然使“太后阅兵”、“美国代表团访华”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失焦。

而且,查办军费报销的弊案,也不应从安徽这种地方入手。

安徽是淮军起家之地,又是两江总督辖区,湘淮势力盘根错节。虽然这一次安徽的军费报销,报的是绿营这一块,和湘军、淮军的关系并不太大,但湘、淮系在安徽经营既久,和绿营之间,彼此一定程度的牵连总是有的。拿安徽开刀,不可避免地,要扫曾国藩和李鸿章的脸面。损人不利己,关卓凡并无意为之。

而且,现在的安徽,也算是关卓凡自己的地盘。伊克桑“领安徽提督事”,轩军负责整个安徽绿营的整编。之前,安徽巡抚英翰对轩军在安徽的“大操大办”,一直都是很配合的。事实上,安徽之所以要报销军费,正是出于整编的需要——账数清晰,轩军才好接手。

对安徽绿营的整编,现正进入关键阶段,这个时候,和英翰翻脸,横生枝节,殊为不智。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在这么多巡抚里边,英翰是硕果仅存的一个旗人。跟两广总督瑞麟一样,英翰也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朝廷和作为首辅的关卓凡,都有维持英翰的义务和必要。何况,英翰正儿八经地打过发捻,操守也不太差,整体而言,比瑞麟强得多了。

关卓凡支持阎敬铭查办军费报销弊案,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追究以前的责任,而是为了阻吓以后的不逞。办谁不办谁,必定是“有选择的”和“象征性的”。现阶段,绝不会“捞到碗里就是菜”,绝不会做不加分别的大面积的打击。不然,大伙儿扭在一起,其他的啥活儿也别想干了。

这些,阎敬铭是完全了解的。

原时空,阎敬铭被称为“救时宰相”。是“宰相”,就得“燮理阴阳”。所以,阎敬铭虽然清刚,但绝非没有政治头脑、一味蛮干的粗汉,在“原则问题”上,他是不会给关卓凡添乱的。

阎敬铭对关卓凡表示,王永泰的这个举动,和他完全没有关系。非但如此,王永泰在折子里说的事情,不少还是他的调查尚未涉及的。比如安徽的军费报销,阎敬铭只晓得李宗绶、宋尊邦进京后,有大额“汇兑银两”情事,并摸到了为他们承汇的钱庄;但毛英章是他们和户部的中间人——这是整个案子中最重要的一点,阎敬铭就不晓得。

这就奇了,一个“风闻言事”的六科给事中,对于户部的弊案的底细,居然比户部尚书还要了解?

基本可以确定:王永泰并非真的“风闻言事”,而是有人传递了很确实的消息给他,甚至于直接授意他上这个折子。

谁会在背后做这样的事情呢?

查王永泰的履历,河南固始人,年纪不小,科名甚晚,在都察院里,一直默默无闻。其他的,实在看不出什么问题。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