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六七章 逾格之赏,非分之荣

乱清 第一六七章 逾格之赏,非分之荣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8:52:47 来源:笔趣阁

代善、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豪格、硕塞、岳托、勒克德浑八位,都是国初的封王,都是对定鼎天下有大勋劳的人,头上的“铁帽子”,都是一刀一枪、血里火里挣来的,没有人能够不服气。

可是,允祥的“铁帽子”,就颇有人不以为然了,以为怡王的世袭罔替,不是因为对国家有大功,纯粹是世宗酬他襄助自己夺嫡,是世宗“公器私用”。

祺祥政变,时为怡亲王的载垣被赐死之后,就有人认为,应该就此取消怡亲王一系“世袭罔替”的资格,减等袭爵;怡亲王的爵位,也确实因此中断了一段时间。不过,后来还是“圣恩浩荡”,将“世袭罔替”的资格,还给了怡亲王一系。

如今的恭亲王呢?

“恭老六做的最露脸儿的一件事儿,不就是杀掉肃顺、载垣、端华,自己上位嘛!虽然肃顺他们被安了顶‘三凶’的帽子,可是,谁都晓得,恭老六杀肃顺,只是为了争权夺利,可不敢说对国家立了什么大功!”

这是颇为流行的一种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肃顺当权之时,未必没有吃过肃顺的苦头,肃顺被杀之时,也未必没有叫过好,可是,时过境迁,肃顺早已是冢中枯骨,再去骂他,有什么意思?只有像恭王这样子的,还新鲜热乎着,却已不在位了,指斥起来,才最有意思还很安全。

另外,恭王独秉枢柄的时间,不算太长,在人们对他的功绩形成固化的概念之前,恭王便从极峰之处,跌了下来,国家如今的蒸蒸日上,大多数人都把功劳记在了目下正当国的那个人的头上,没有多少人记得恭王“开创局面”的功劳。

事实上,恭王“开创局面”的时候,是他被骂的最狠的时候,“鬼子六”的绰号,就是那个时候来的,独秉枢柄时代的恭王,得罪的人最多,若有“民调”,得分估计高不到哪里去,有了这层记忆和印象打底儿,就更加没有多少人觉得恭王有多大的功劳了。

这些都罢了,关键是,自蔡寿祺弹劾恭王、恭王御前咆哮失礼、被逐出军机那一次开始,“上头”对恭王,就是一以贯之的“裁抑”,最终将恭王逼得“退归藩邸”,这一层,人们都是看的明白的,怎么,某人独掌大权了,一切都在其控制之中了,再也不必同恭王虚与委蛇了,反倒开始对恭王“加恩”了?且是前所未有的“殊恩”?

这是什么路数?想不大明白啊!

唉,圣谟高远,圣意难测啊!

吃瓜群众纷纷表示意外,但是,眼镜跌的最碎的那一个,还是恭王自己。

过凤翔胡同传旨的,是武英殿大学士朱凤标和文渊阁大学士瑞常,两位殿阁大学士联袂传旨,这个规格,也是高的不能再高的了。

朱凤标“钦此”出口之后,过了一小会儿,恭王才艰难的说道:“臣何德、何能、何功、何劳,敢受此逾格之赏?再者说了,滥叼非分之荣,非但臣心难安,亦非……臣下之福,恳请朱、瑞二公,代我回奏皇上……”

瑞常轻轻的咳嗽了一声。

恭王一愣,打住了话头。

朱凤标和瑞常对视一眼,微微颔首,意思是接下来的话,由瑞常来说。

“六爷,”瑞常是蒙古旗人,对恭王用了“六爷”这个比较像“自己人”的称唿,“今上登基,恩纶普沛,薄海同庆,大人黎庶,咸被圣泽”

顿了顿,“圣旨堂皇明发,六爷亦当之无愧,纵然谦抑冲退,但仰体圣心,还是不要再推辞了吧!”

瑞常的话,说的很委婉,可是,也很有力量既然“恩纶普沛,薄海同庆,大人黎庶,咸被圣泽”,你若不领旨谢恩,岂非独自向隅,不给“今上”面子?

“圣旨堂皇明发”之“堂皇”,也点明了,这道“恩诏”,是不可能收回去的,你如果推辞,除了有“独自向隅”之嫌,也会被“造作矫情”之讥。

所以,推辞的话,就不要说出口来了吧!

过了片刻,恭王咽了口唾沫,微微透了口气,涩声说道:“臣……领旨谢恩。”

送走了两位传旨的钦差,恭王府上上下下,立即喜气洋洋起来了。

“世袭罔替”,这还了得?

大清朝的国祚延续多久,咱们这座府邸,就是多久的“恭亲王府”!嘿,真正叫“与国同戚”了!

第一个兴高采烈的,是载澄,他既是嫡子,又是长子,恭亲王的爵位,日后自然归他承袭嘿,俺也要是亲王了!

第二个眉开眼笑的,是恭亲王福晋,对于这个“世袭罔替”,她的第一个反应是,“到底没有白淋那场雨!那一跪,到底也没有白跪!”

可是,丈夫却攒眉蹙额的,不像是多么高兴的样子。

旁边儿没人时候,恭亲王福晋问道:“你这是怎么啦?大喜的事儿,怎么拉长着个脸?”

“大喜的事儿?”恭王叹了口气,“逾格之赏、非分之荣,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儿!”

恭亲王福晋一怔,随即摇了摇头,“我晓得你担心什么可是,这一次,我觉得你是自个儿吓自个儿了!我也不觉是什么‘逾格’、‘非分’,这是咱们应得的!如果没有咱们”

恭王大皱眉头,打断了妻子的话,“话不能这么说!”

“除了你,”恭王福晋说道,“我也不会跟第二个人这么说啊!好罢,我不说了,大伙儿心照!”

“心照不心照是一回事儿,”恭王说道,“能不能摆到台面上是另一回事儿”

顿了顿,“有些事儿,是摆不到台面上的唉,清议可畏啊!”

“清议?”恭王福晋微微冷笑,“现在的‘清议’,也不晓得值多少钱一斤?也就你还在乎什么‘清议’不‘清议’!人家如果是在乎‘清议’的,还能够”

说到这儿,自己打住了,用半劝慰、办告诫的语气说道:“我可跟你说,消息一传开来,贺客马上就要登门了,你就有什么想头,咱们留到晚上再说,客人面前,你可不能这副模样,不然,叫人看了,传到了‘上头’那里,还以为咱们不识抬举呢!”

恭王不说话了。

“我说的话,”恭王福晋微嗔道,“你听见了没有啊?”

恭王的眉头,慢慢儿松了开来,平静的说道,“得,我晓得分寸,你放心好了。”

恭王福晋所料不差,不过一盏茶的光景,第一批贺客就上门投贴了。

其实,朱凤标、瑞常还没有出宫门,恭亲王“世袭罔替”的消息,就自军机、内阁传了出来,不少人都觑着两位殿阁大学士的动静,朱、瑞前脚离开凤翔胡同,贺客后脚就登门了。

争取喝个“头啖汤”嘛。

“世袭罔替”确实是“大喜的事儿”,亲贵都要与贺,贝子以上,皆亲自过府恭贺;贝子以下,也都过府投贴,恭王见不见,则视乎该人平日里能不能跟恭王说的上话了。

亲贵之外,登门、投贴的朝臣,亦如过江之鲫。

一是恭王故旧本就无数;二是这个“世袭罔替”一出来,眼见恭王圣眷复隆,想来“上头”对凤翔胡同已不存芥蒂,现在赶过来“烧热灶”,是非常安全的事情,这个人情,不做白不做。

贺客盈门,恭王不可能都见,贝子以上,是要见的,贝子以下,则视贺客的身份、王府的仪制、交情的深浅,给予不同的待遇,有的由恭王本人接见,有的由幕僚或王府长史代为接见,有的则连跨入王府大门的资格都没有,只留下一个帖子,或者在门薄上登记一个名字就回去了。

至于“贺礼”,不论送礼者是什么身份,一律峻拒。

同恭王交情愈厚的人,愈迟登门来的愈早,贺客愈多,愈没空儿说几句正经的梯己话。

来的最晚的两位贺客,在掌灯之后才登门一是文祥,一是宝。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