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六二章 我们都是皇帝陛下的崇拜者

乱清 第一六二章 我们都是皇帝陛下的崇拜者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8:52:47 来源:笔趣阁

英吉利、法兰西、美利坚、普鲁士、俄罗斯、奥地利、荷兰等泰西七国公使,加上被法兰西代表的西班牙,八国使臣如期观礼登基大典,并觐见洪绪皇帝。

不过,关卓凡并不以为群臣匍匐舞蹈、三跪九叩的场面,适合叫国际友人“观礼”这个场面虽然壮观,代表的,可不是历史的进步!再者说了,中国人都跪下去了,留八个洋鬼子直统统的杵在那儿,算怎么回事儿?这个“身高差”,可一点儿也不萌!

事实上,八国使臣是未正下午两点进入紫禁城的,彼时,登基大典已经结束了,因此,八国使臣“观礼”的,其实只是“盛陈威仪”的“法驾卤簿”。

一日之内,皇帝第二次御前朝,在中和殿接受八国使臣的致贺。

对于中和殿这个觐见场所,八国使臣都十分满意。

之前,中国君主接见外国使节,规格最高的场所,是乾清宫穆宗奉两宫皇太后接见“美利坚访华代表团”的那一次;后来,英、法、俄、荷四国公使请按《天津条约》觐见,并递交国书,觐见场所的规格,就降低了,放到了西苑中海的紫光阁。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彼时的朝臣,对使臣入觐的礼仪,有重大的争议。

四国公使原先坚持行鞠躬礼,关卓凡好不容易,争取到改行单膝跪礼,但以徐桐为代表的卫道之士,犹自不满意,认为“自古殿陛之下,无不跪之臣”,四国使臣,若不双膝下跪,皇上和太后,就不应接见;而且,这个看法,深深的影响到了穆宗这些,前文已经有所交代了。

为了减少公使入觐的阻力,作为平衡,就只好降低觐见场所的规格了。

四国公使提出了异议:为什么接见美国人就在乾清宫,接见我们就改到了紫光阁?听说,那里是皇帝的私家园林,并非正式的办公场所?

关卓凡只好硬拗,“‘美利坚访华代表团’是约翰逊副总统领衔的,不晓得英、法、俄、荷四国公使,哪一位是副国家元首呢?”

对方这才没话可说了。

这一回,觐见的场所选择了中和殿,八国使臣、包括美国公使在内,都觉得是意外之喜这简直是“三级跳”了!

八国使臣都晓得,“三大殿”的崇高地位,尤在后三宫之首的乾清宫之上,乾清宫虽说是“天子正衙”,可到底还是有皇帝的私人色彩在的,“三大殿”却不存在任何的私人色彩,是整个帝国、整个政府的最高代表。

其实,关卓凡本来是想将皇帝接见八国使臣的地点,放在更加轩敞、更加庄严的保和殿的,不过,想到保和殿还有“殿试”这一层功能,为避免有些“读书人”跳脚跳的太高,最后还是选择了“三大殿”中地位最低的中和殿。

皇帝并非一次过接见八个使臣,而是一个一个的接见,英国公使出来了,法国公使再进去。

是次觐见,使臣们都对皇帝留下了极佳的印象,对比紫光阁的那次觐见,有人在致朋友的信件中,甚至这么说,“很难想象,现任皇帝和前任皇帝,居然是亲生的姊弟。”

上一次,英、法、俄、荷四国公使紫光阁觐见,由头至尾,穆宗一句话也没有说过说话的都是黄幔之后的两宫皇太后。这也罢了,关键是,这位小皇帝的脸,为什么拉的那么长?而且,还时不时扭一扭身子,好像很不耐烦的样子?

这一次呢?

以下是通过各种不同渠道流传在外的八国使臣关于是次觐见的言论

皇帝是一位绝色的美人外交界对她的容貌的描述,没有任何溢美的地方!而且,皇帝的面前,并没有像两位皇太后那样,挂上一副朦胧的黄幔,使臣们尽可大大方方的瞻仰御颜。

皇帝非常年轻,但气度高贵,态度谦和,由始至终,一直面带笑容,令人如沐春风。

更令人惊喜的,是皇帝的谈吐对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子来说,简直不能更加得体了。

譬如,接见英国公使阿礼国的时候,皇帝说道:“我对阿尔伯特王夫的逝世,感到非常难过,他是一位多么仁慈、善良、忠诚的人啊!请爵士向女王陛下转达我的哀悼,我对她的悲痛,感同身受前不久,我刚刚失去了亲爱的弟弟。”

顿了顿,“请女王陛下务必节哀顺变,我和她其他的朋友一样,都对她的健康感到担心,请告诉她,她的健康,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对全体英国人民,以及包括我在内的她的所有的朋友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

阿礼国爵士非常感动,再次单膝下跪,对皇帝陛下表示诚挚的谢意,并保证,他一定会把皇帝陛下的话一字不漏的转告女王陛下。

接见美国公使蒲安臣的时候,气氛便轻松的多了,皇帝说,“我和公使先生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可是,您既然是我丈夫的老朋友,自然也就是我的老朋友了!还有,您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接见普鲁士公使李福思的时候,皇帝表示,她热切期待着腓特烈王储和王储妃的到访,她笑着说道,“我虽然在北京长大,可是,北京的道路,我却不大熟悉;不过,如果只是参观紫禁城和西苑,我一定会是一个很好的导游。”

接见奥地利公使的时候,皇帝说道,“听说贵国皇后陛下刚刚诞育了一位小公主?哎呀,这真是一个特别、特别好的消息!嗯,公主殿下一定是一个特别、特别可爱的小天使!请代我向皇帝和皇后陛下致贺!”

如此这般,巴拉巴拉。

有人甚至怀疑,皇帝的这些话,真的是她本人的原话吗?是否是负责传译的轩亲王的“自由发挥”?

不过,八国使臣中,尽有懂中国话的,譬如,蒲安臣的中国话,就说的非常流利;阿礼国也能说简单的中国话,至少,听是没有大问题的,他们两个都说,这些话,就是皇帝的原话;轩亲王传译的时候,个别用词,或略有润色,但大致意思,是没有变动的。

于是,事后,不止一位公使表示:我已成为皇帝陛下的崇拜者了!

觐见之后,皇帝传旨“赐宴”。

不过,地点不是在中和殿,也不是在紫禁城,而是在西苑中海就是上一次穆宗奉两宫皇太后接见英、法、俄、荷四国公使的紫光阁。

八国使臣都不晓得,为什么不就近在紫禁城找个地方举行“国宴”?非要大费周章的走到皇家园林里去?不过,人人欣然“奉诏”。紫光阁的规格,自然不能和中和殿、乾清宫比,但举行“国宴”,却非常合适:除了体量宏伟之外,虽在冬天,四周依旧松柏苍翠,东面还临着一个极大的人工湖,风景宜人,秀色足以佐餐。

退出中和殿后,八国使臣自西华门出宫上车,直奔西苑。

不过半盏茶的功夫,半个弯儿也没有拐,马车就停了下来已经到了西苑的西门了。

这才发觉,这座皇家园林,其实是和皇宫紧紧的挨在一起的,由彼至此,方便的很,谈不上“大费周章”。

在本时空,是次紫光阁“赐宴”,被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宴”,载入史册。

不过,虽然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宴”,形势上却还是传统的:

御案高居丹陛之上。

丹陛之下,分左右两列,左边儿是客人:每两位使臣,合据一张大大的食案,一共四张食案;右边儿是主人:五位军机大臣,外务部署理尚书钱鼎铭,礼部尚书万青藜,再加上文华殿大学士曾国藩,也是八个人,也是每两人一张食案,也是一共四张食案。

左右彼此相对。

主位的八人,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不必说了,另外的两位

曾国藩属于“奉旨与宴”,他原本是要力辞的,可是,传旨的说他代表的是内阁这就没法子辞了。

曾涤生的功勋、地位摆在那里,又是最早办开洋务的人,按旨意上的话来说,“素为泰西诸国敬重”,“奉旨与宴”,没有人能说什么,可是,万青藜?他为什么也会参与这个“国宴”?这可是……很有些违和啊!

台面上的说头,是登基大典由礼部操办,“赐宴”八国使臣,是登基大典的一个部分,礼部尚书有与宴的义务。

八张食案,珍馐佳肴,水陆并陈。

每张食案上的菜式,都是一样的,即是说,每一样菜,都是一式八份。

上头的御案呢?

只有酒,没有菜。

事先,外务部已经向客人做了通报:体制所限,皇帝只能够“赐酒”一轮,然后就得“恭送回宫”。

客人都表示理解,毕竟,中和殿觐见,紫光阁“赐宴”,这已经是对华外交的重大突破了,都得算是意外之喜,暂时不能奢求更多了。

还有的人心想,上头的那位,既是皇帝,又是女人,有她在场,俺们还不大好意思放开肚皮,大吃大喝呢!

咳咳,如是,岂不是辜负了眼前的美酒佳肴?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