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十四章 物是人非旧容颜

乱清 第十四章 物是人非旧容颜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8:52:47 来源:笔趣阁

楠本稻的话,提醒了慈禧,在外人——尤其是在关卓凡的人面前,不能流露出对关卓凡的明显的“怨怼”的情绪。

这个官港行宫,上上下下,自然都是“关卓凡的人”,尤以那个丁胡氏居首。慈禧心里明镜似的,胡氏的差使,既是服侍自己,也是窥伺自己——这,不消说的了。

其实,就是楠本稻本人,又何尝不是“关卓凡的人”?

拿楠本稻自个儿的话说,她是关卓凡“识拔于稠众人中”的;同时,楠本稻母女两个,身处异国他乡,全仗关卓凡卵翼荫庇,事无巨细,都要仰赖,说句不好听的,身家性命,都捏在关卓凡手里,怎么可以不是“关卓凡的人”?

所以,纵然在李莲英眼中,慈禧对楠本稻,“亲如姊妹”,但是,事实上,慈禧对楠本稻,并没有失去“关卓凡的人”这个最基本的判断。

不过,慈禧冷眼旁观,同为“关卓凡的人”,楠本稻和丁胡氏,其实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

第一,楠本稻虽说为关卓凡“识拔于稠众人中”,但是,这个“识拔”,最多只能说“识拔于微”,不能说“识拔于泥涂”。

楠本稻来中国之前,已经是长崎当地非常著名的医生,虽然因为身世的关系,母女皆为人歧视,但那都是背地里的,当着楠本稻的面儿,不论什么人,官也好,民也好,都还是很客气的,都是一口一个“楠本医生”或“楠本先生”的。

生计上面,彼时的日本,医生的收入,虽不算高,也总算能够温饱自足,并无冻馁之虞。

楠本稻的东渡中国,固然是因为渴望摆脱樊笼、父女团聚,同时,开创局面、发展事业,也有相当的诱惑;但另一方面,彼时的关卓凡,是幕府卑辞厚币请来的救兵,几等同于幕府的太上皇,他的要求,楠本稻一个无权无势的弱女子,根本没有拒绝的能力。

就是说,楠本稻的东渡中国,有被强迫的成分,某种意义上,她们母女,是关卓凡的一件“战利品”。

慈禧甚至一度怀疑,关卓凡对这个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是不是有什么不轨的企图?

就算他对楠本稻本人没有什么邪念,可是,对她的女儿……嗯,那个楠本高子呢?以楠本稻的容貌,她的女儿,大约也是绝色吧?哼,关卓凡那个混蛋,我还不晓得?

无论如何,在慈禧看来,楠本稻和关卓凡,彼此的信任,并不是毫无保留的,不然,楠本稻赴欧洲与生父团聚,她的女儿,为什么没有跟着她,一起去见外祖父?关卓凡把楠本高子留在上海,还不是放心不下,如果把女儿也放了出去,母女二人,会一去不返?

第二,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慈禧发现,楠本稻虽然性情温和,但为人处世,其实颇有自己的坚持,对她不以为然的观点和事物,她不会哓哓辨诘,但是,也绝不随意附和,哪怕面对自己这个圣母皇太后,亦是如此。

两个人谈话,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泰西的某件事物,楠本稻为慈禧反复譬解之后,慈禧依旧摇头,“怎么可能?”这时,楠本稻便会沉默下来,不说话了。

如果换了第二个人,这个时候,十有**会说,“太后说的是!这个,这个,呃,道听途说,稗官野史,原不足采信”,云云。

就是关卓凡,也是这么干过的。

他在江苏巡抚任上,进京陛见,以侍卫身份,入宫宿卫,有一天,颠颠儿的捧了一个“地球仪”,跑过来跟自己和“东边儿”说:咱们脚下的大地,其实是一个圆球。

自己和“东边儿”,都一再表示,难以置信,关卓凡便改了口,说什么“太后真是圣明,无事不在洞鉴之中,这个东西,果然甚不可信,臣请将之锁入库中,庶几不使谬毒流传”,云云。

之后,那个美国将军杜立德入觐,自己问及此事,杜立德亦坚称“地球是圆的”,还譬解了一大轮。虽然还想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但是,自己的“九州大陆,平坦无际”的观念,已经开始发生动摇了。

关于大地是圆是平,楠本稻的说法,和杜立德,如出一辙,并认认真真,反复譬解,慈禧虽然依旧没有真正想通、想透,但是,已经大致认同“地球确实是圆的”了。

嗯,拿关卓凡和楠本稻、杜立德做一个对比——

关卓凡是怎么跟自己和“东边儿”譬解的?

如果大地是一个圆球——

东边儿说,“咱们是住在上面,那倒还好,洋鬼子住在下面,那岂不是大头朝下,都掉下去了?”

关卓凡咋说的?哦,“或许,洋鬼子练就了一门大头朝下走路的功夫,也未可知……”

现在回过头来看,他这么说,不就是在哄小孩子吗?

哼,这个混蛋,说的轻一点,是“谀君”,说的重一点,就是“欺君”了!

楠本稻的做派,初初的时候,慈禧颇不习惯,也有不止一次慈颜不悦,可是,到了后来,却想通了:

杜立德也罢了,到底是客卿,日本的仗打完了,领了爵位和赏赐,就可以拍拍屁股回美利坚去了,并不用怎么刻意讨好中国的皇太后,可是,楠本稻不同啊!她们母女,今后一生,尽系于中国,她不肯“谀君”,这,可是真正的“忠荩”啊。

那么,“谀君”的那一个,算不算真正的“忠荩”呢?

不晓得。

楠本稻既然不肯“谀君”,对自己的那位“恩主”,也未必会在任何情况下,都做违心的俯从。

拿现在的话说,楠本稻是那种……嗯,有着“完整而成熟的世界观”以及“独立的人格”的人。

慈禧之所以对楠本稻“亲如姊妹”,并加恩“朝议大夫恭人”,固然是因为她医术高超、尽心竭力,以及李莲英说的,“圣母皇太后如果发闷,想找人聊天儿,只好找楠本先生了”——事实上,楠本稻已经成了慈禧的没有老师名义的老师了。

除此之外,基于楠本稻的品性以及她和关卓凡的特殊而微妙的关系,慈禧认为,楠、关二人之间,并非全然无隙可乘,而她,实在是太需要在关卓凡那儿,打进一根自己的楔子了!

因为,这十个月下来,关卓凡这个人,她是愈来愈看不懂,愈来愈放心不下了!

这种深刻的疑虑,并不是今天才生了出来。

当然,也不是一到天津,就生了出来。

李莲英说,圣母皇太后刚到天津的时候,“兴致很好”,其实,何止“兴致很好”?

一离开紫禁城,慈禧就觉得,天更蓝了,云更白了,空气更清新了,阳光更灿烂了!

愈近天津,兴致愈好!一路之上,慈禧言笑晏晏,玉儿和李莲英都说,上一回去天津,圣母皇太后的兴致,似乎也不如这一次这么好呀!

待銮驾上了那条“周道如砥,其直如矢”的黑色大路,慈禧说了这么一句话,“好了,就快到家了!”

同车的玉儿,听在耳中,心中热热的一跳。

銮驾进入官港行宫,走下黄金马车,慈禧又说了一句,“唉,总算到家了!”

彼时,她微微的仰着脸,眯着眼睛,脸上那种迷醉的神色,给玉儿和李莲英,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那个时候,慈禧的心里,是真的把官港行宫,当做了自己的家的。

官港行宫的面积,自然远不及紫禁城,可是,紫禁城大多数地方,没有特别的由头,皇太后都难以涉足,在宫里,慈禧真正的活动的空间,其实不过就是长春宫、养心殿两点一线,再加上个御花园,有时候,去钟粹宫说个事儿、串个门儿,仅此而已。

所谓“遛弯儿”,不过就是在自己的长春宫里,来回的兜圈儿,一个二进的院子,拿慈禧自嘲的话说,就跟“放风”似的。

官港行宫不同!每一处,每一景,随时随地,随意来往,且无需任何銮仪,念头一起,玉儿和李莲英陪着,下楼出门,任意所之。

因此,实际活动的范围,远远超过了紫禁城。

也可以出行宫大门的。

官港行宫周边,景致极佳,河道蜿蜒,碧波荡漾,古木虬曲,蒹葭苍苍,水鸟翔集,回旋湖天。这一大片水草丰美的风景地,都被圈了起来,划做“军事禁区”,官港行宫,地处“军事禁区”之中心。

慈禧可以在“军事禁区”内自由活动,当然,出行宫的门儿,只带玉儿、李莲英是不够的,还得带上胡氏,另外,还必须有轩军近卫团士兵的随扈保卫。

这片“军事禁区”的面积,远远超过了圆明圆、长春园、绮春园加在一起的“圆明三园”,紫禁城,那就更加不必说了。

还可以乘船。

官港行宫的后面,有一个小小的码头,泊着一艘装潢华美的火轮船——这是圣母皇太后的专用游轮。

因此,一入官港行宫,慈禧非但有“回到家”之感,更有脱却樊笼、天宽地广之慨!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