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二零九章 国士和国本

乱清 第二零九章 国士和国本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8:52:47 来源:笔趣阁

鲍湛霖说道:“这位……嗯,伊丽莎白女王,确是一代明君!不过,嗯,英吉利之外,泰西诸国之中,还有由女子继统的情形么?”

“怎么没有?”宝廷说道,“就拿咱们方才提到的西班牙来说好了——当今的西班牙国主,就是一位女王,曰伊莎贝拉二世。£∝UU小说,uu234”

“啊?也叫作……伊丽莎白?”

“不是‘伊丽莎白’,是‘伊莎贝拉’。”

“哦,伊莎丽白……”

呃,好吧,爱叫啥叫啥吧,洋鬼子的名字……

“伊莎贝拉二世之前,”宝廷继续说道,“西班牙也是没有女子继统的规矩的,可是,伊莎贝拉二世的父王费尔南德七世,一直未能生育男丁,费王人到暮年,老病侵寻,各支宗王都盯着大位,眼见老王一旦驾崩,西班牙就要演一出‘八王之乱’了!”

几个翰林,心中都是微微一震。

“费尔南德七世忧心忡忡,谋之重臣。臣下凡老成谋国者,皆披肝沥胆,泣血进言:为国家社稷计,应早日变更律例,废除不许女子继统之成法,传位伊莎贝拉公主,以消弭大患!费尔南德七世反复斟酌,终于从如所请,伊莎贝拉二世乃得承继大位,西班牙亦终于避免了四分五裂之局面。”

这段话有趣——“凡老成谋国者,皆披肝沥胆,泣血进言”,就是说,你如果不肯“披肝沥胆,泣血进言”——不肯主张立女王,就不是“老成谋国”啦。

翰林们相互以目:咳咳。又是一个“因时而变、因世而变”。

英吉利的事情嘛。翰林们多少还知道点儿。至于说到西班牙,那就是两眼一抹黑了,也不晓得实情到底如何?只好宝廷说什么就信什么了。

事实上,宝廷这段话,不尽不实之处甚多。

原先,西班牙和欧洲大陆一样,实行“撒利法”,禁止女性继承王位。费尔南德七世为保证王位落在自己的子息手中,游说国会,废除了“撒利法”,伊莎贝拉二世乃得继位。费尔南德七世之举,固然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其实还是出于一己之私,并非真如宝廷描述的那般忧国忧民。

这也罢了,关键是,西班牙版的“八王之乱”,并未因费尔南德七世废除“撒利法”而避免。刚好相反,正因为他变更成法。捧自己的女儿登基,西班牙王室的男性亲王们大为不服,纷纷指责伊莎贝拉“得位不正”。

其中,费尔南德七世的弟弟,叫唐.卡洛斯的,更是认为,这顶王冠本已经掉到了自己的头上,转眼之间,又被哥哥抢了回去,戴到了小侄女的头上,真是你婶子能忍,你叔叔我忍不了啊!于是,伊莎贝拉二世一登基,唐.卡洛斯便扯旗放炮,自封为西班牙国王,号“卡洛斯五世”,起兵来抢侄女的宝座。

这场“卡洛斯战争”,很打了些年头,终于以伊莎贝拉二世一方胜利、唐.卡洛斯一方失败告终,伊莎贝拉二世巩固了政权,西班牙维持了统一,没有真的演变成“八王之乱”。

如果有人知道这段历史,拿来质疑宝廷的论点,该怎么办呢?

没关系,咱早准备好了:你看,谋反的就一个唐.卡洛斯,其他的宗王,都没有附逆吧?可如果不传位给伊莎贝拉公主,那就是一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局面了,非“八王之乱”不可!

还有,唐.卡洛斯的叛乱,最终被敉平了,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了:天意、民心,统统都在伊莎贝拉二世这一头啊!

所以,费尔南德七世变更成法,传位女儿,实在是英明至极的决定!

不过,说到这位女王亲政后的表现,就不怎么好辨了:为君之道,伊莎贝拉二世可不比伊丽莎白一世,她荒淫昏暴、信用奸佞,西班牙的王室和政府,上上下下,都**不堪,政局动荡不休,政变此起彼伏,西班牙的内政,一直乱得像一锅粥。

伊莎贝拉二世冲年继位,亲政以后,对付乱局的唯一一件大杀器,就是换政府——她亲政迄今二十余年,居然换了三十几任政府!

西班牙的现政权,八面漏风,适足启人觊觎之心,关卓凡就是见猎心喜的一个。

前文说过,关卓凡密谋于普鲁士驻华公使李福思,教普鲁士暗中插手西班牙内政,放出要求伊莎贝拉二世逊位的风声,以此激怒素以西班牙保护人自居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挑起普法之战。

这不仅仅是为了刺激拿破仑三世,事实上,关卓凡是真有推翻伊莎贝拉二世、从西班牙的乱局中渔利的打算,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就算明日之我打倒今日之我,那也是明日的事儿,今日局面已定,明日咱们翻翻脸、反反口,也不碍今日的神马事,政治嘛,不就是这么回事儿?

就算今日有人质疑伊莎贝拉二世的表现,也没啥关系:你怎么知道若唐.卡洛斯上台了,就一定比伊莎贝拉二世更加勤政爱民呢?更糟糕也说不定嘛!再者说了,伊莎贝拉二世再怎么昏庸糊涂,也比国家四分五裂好吧?

最重要的是,咱们荣安公主若承继大宝,一定效法伊丽莎白一世,绝不会去学伊莎贝拉二世呀!

不过,这些“对策”,基本不会派上什么用场,反对派们知道有西班牙这个国家,不至于像徐桐那样,一口咬定西班牙、葡萄牙都是英夷、法夷杜撰出来的,就不错了,哪里搞得清楚西国内政的来龙去脉?

宝廷的的话,几个翰林都不晓得该怎么接,有人有心批驳,如方家祥,也不晓得该怎么下嘴,沉默了好一会儿,还是鲍湛霖开了口:“竹坡,你的傥论,足以惊世骇俗,这个,以我的愚见,就咱们几个在这儿随意唠唠好了,出了这个门儿,就不要再提了,呃,六舟前辈,各位……以为如何啊?”

说着,目视其余几位翰林,意思是:咱们要替宝竹坡保密哟!

程彝、汪以德都点了点头,说道:“原该如此。”

方家祥从鼻孔中轻轻“哼”了一声,可也没有出声反对。

宝廷自己却摇了摇头,说道:“空发议论,于国何补?出了这个门儿,我就写折子,请立荣安公主为新帝!”

犹如夏日惊雷,几个翰林的脑子里,都是“嗡”的一声,每一个人,又一次张开了嘴,睁大了眼。

鲍湛霖的声音微微发颤:“竹坡,你要三思!先不说女子可不可以继统……呃,我是说,大位到底谁属,这种事儿,似乎不是你我之辈,应该置喙的……”

鲍湛霖的意思是,作为言官、讲官,只能够在新帝要不要“承嗣”、应该承哪位皇帝的嗣这一类“大原则”上发言,不适合推举某个具体的人选——太犯忌了!

“天子无私事!”宝廷傲然说道,“我既自许国士,嗣皇帝之立,攸关国本,有什么应该置喙、不应该置喙的?”

微微一顿,“再者说了,我到底姓‘爱新觉罗’!既然顶了这个姓氏,就不敢自外于国家社稷!”

其他的人都想:你这个爱新觉罗,不过一个闲散宗室,议立嗣皇帝这种事情,正经王公都不一定插得上嘴,何况你宝竹坡?

当然,这个话,不大好说出来就是了。

一直没有说话的程彝说话了:“竹坡,君子爱人以德,有些话,不能不说。呃,有的时候,行事操切过急,呃,爱之适足害之啊……”

程彝的话,说的十分隐晦,但是宝廷听得懂,他的意思是:你这么做,对被推举的那一位,不见得就是什么好事情啊。

康熙朝的时候,皇八子胤禩就是这么“见光死”的。胤禩两次为人推举,第一次是皇长子胤褆向圣祖密奏,胤禩可继大位;第二次是佟国维、马齐、阿灵阿、揆叙、王鸿绪等重臣,联落百官,合力保举胤禩为太子,结果大触圣祖之忌,胤禩求荣反辱,从此绝了问鼎大宝的可能。

“六舟前辈美意心领!”宝廷微笑说道,“可是,我只要说‘文宗显皇帝血嗣未绝’,大伙儿便晓得我指的是谁了——提不提荣安公主的名字,原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微微一顿,“林文忠公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轩亲王一向是最欣赏的,我亦奉为圭臬!诸公就不必再劝了!”

几个翰林,又是心中一震,不是因为林则徐的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而是这一句——“轩亲王是最欣赏的”。

荣安公主是……轩亲王的福晋啊!

这——

宝廷为什么要在这儿独独提一句“轩亲王”呢?

这背后,有没有什么——

鲍湛霖小心翼翼的说道:“竹坡,这个折子,你打算……怎么写啊?”

“怎么写?”宝廷说道,“秉笔直书呗!今儿都说了些什么,从英吉利到西班牙,统统写进去就是了!”

“你不会……把我们也写进去吧?”

“啊?不会,不会!一人做事一人当,我绝不会牵连到诸公的!”

话是这么说,可是——

怎么“可是”也没有用了,眼见宝廷心意已决,这个折子一递上去,一场滔天狂潮,就要掀起来了!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