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三八章 亲王衔郡王

乱清 第一三八章 亲王衔郡王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8:52:47 来源:笔趣阁

第三个被震到了的,是法国、英国、俄国这班一边看热闹、一边心怀鬼胎的大佬们。尤其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心里这个别扭啊:第一个站出来呼吁和平的,难道不应该是俺这个欧陆老大吗?怎么居然给万里之外的中国人抢了先?

幸好,奥地利皇帝弗兰兹.约瑟夫,是很有眼力价儿的,主动提出请拿破仑三世出面调停。可是,把俺和那个关逸轩摆在一起,算怎么回事?中国人可是俺的手下败将,这……着实不爽!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爽不爽的,暂不去理他,我们先来看一看,关卓凡给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的“密信”是怎么写的。中国政府的声明,只是给普国强硬派造成了相当压力,不一定能够叫他们改弦易辙。真正紧要的利害关系,都在这封信中。是和是战,还得看这封信都写了些什么?是否足以打动一班头脑发热的普鲁士君臣?

关卓凡做如是说:

萨多瓦大捷可喜可贺,不过,奥军主力尚在,实力未可轻侮。另外,进入奥地利境内之后,战争形态可能发生变化,是否必定能够速战速决?会不会迁延日久?

这是在暗示,普军深入奥地利境内之后,奥对普做战,就有了“保家卫国”的色彩,奥军士气可能不同萨瓦多战役。还有,不能排除奥地利人以游击战对付普军的可能。

这还不是最紧要的,最紧要的是,若奥地利被彻底击溃。普鲁士兵临维亚纳。奥国人民必对哈布斯堡王朝极度愤懑。会不会在奥地利境内引发大规模的革命?真革命起来的话,会不会发生连锁反应,波及德意志全境,甚至整个欧洲大陆?

法国大革命殷鉴不远,智者不可不虑!

如是,德意志统一大业,必大受影响。

就算侥天之幸,以上的情况统统没有发生。可若普鲁士凌辱奥地利过甚,德意志其余诸邦,尤其是南部同情奥地利的邦国,看在眼中,必然心寒,对普鲁士收拢人心,颇为不利,对德意志统一大业,亦大有关碍。

至于“合并奥地利”,关卓凡以为。实在是不现实的。先不说法、英、俄诸强决计不会坐视普鲁士吞下奥地利而不管,单说奥地利体量之大。以普鲁士目下之胃口,也是消化不来的。若真的硬生生吞了下去,十年二十年之内,除了“消化”奥地利,普鲁士什么别的事情也别想做了。

还有,关卓凡提醒威廉一世:奥地利虽然也算德意志一脉,但帝国成分十分复杂,并不“纯粹”,普鲁士吞并奥地利,弄不好是背上了一个大包袱,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所以,关卓凡以为,最好的法子,是将奥地利踢出德意志联邦,德意志其余诸邦,聚于普鲁士麾下,进而统一为一个较为“纯粹”的“德意志帝国”。

以上是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种种,但普鲁士、奥地利的事儿,绝非只是普、奥两家的事儿,法、英、俄三家在旁虎视眈眈已久,尤其是法国,若形势继续发展下去,绝不会袖手不理,只怕普军未至维也纳,法军便开入奥地利境内了,普鲁士准备好同时对阵法、奥两军了吗?

若不计奥军,普军单挑法军,未必不敌,可是,若想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想来,总还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吧!

关卓凡隐晦地说,放眼整个欧洲大陆,奥地利江河日下,绝非普鲁士心腹之患。若国王陛下宽宏大量,不以为甚,甚至以德报怨,奥地利君臣上下,必感恩戴德,异日若有大变,必会坚定地站在普鲁士这一边,至不济,也会保持中立。

总之,饭嘛,是要一口一口吃滴。

关卓凡的这封信,虽说是“密信”,可事关国家气运,威廉一世并未独享,而是传诸重臣,温和派、强硬派,都看了。

御前会议,从上午开到太阳西斜,中午,君臣都不过只填了几块点心。经过漫长而激烈的讨论,终于做出了最后的决定:不打了。

强硬派虽然依旧心有不甘,但不能不服膺于关卓凡的“擘画明白”,理智和恐惧最终战胜了狂热和贪婪。

尤其是对奥地利境内发生革命的恐惧,压倒了攫取战果、扩张领土的贪婪。普鲁士君臣,不论强硬派还是温和派,心里都明白,哈布斯堡王朝本来就风雨飘摇,若再遭受如此沉重一击,恐怕确实支持不住。哈布斯堡王朝一旦坍台,奥地利必生大乱,革命固然难免,德意志之外各民族,也会扯旗放炮,要求“民族自决”,那个局面,想一想就头皮发麻,真不是目下之普鲁士收拾得来的。

还有,强硬派承认,不能排除法国出兵的可能性,普鲁士也确实不能同时和法、奥开战——非但如此,即便单挑法国,现在也不是时候。德意志诸邦,不论是自己的小弟,还是刚刚打服了的奥地利的小弟,都尚未有效整合,关逸轩亲王说得对,“总还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

另外,关卓凡关于奥地利帝国“成分复杂”,不够“纯粹”,不宜并入“大德意志”的论述,也搔到了普鲁士君臣的痒处。

关亲王说得对,奥地利既然已经失败,就不能再算是普鲁士的障碍和敌人了,普鲁士的障碍和敌人,已经另有其人,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把主要的资源和精力,放在搬开真正的障碍、对付真正的敌人上面了。

普鲁士政府发表声明:接受中国政府的和平倡议,停止军事行动,和奥地利政府展开和平谈判。

中国政府的“和平倡议”,居然响应如斯,世界再一次轰动了。

普、奥两国,在布拉格展开谈判,中国首相关逸轩亲王、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充任调停人。两位大人物当然不能亲自与会,中国驻英公使曾纪泽作为中国首相特使,法国外交部长卢修斯作为法国皇帝特使,参与谈判。

普、奥双方,达成以下协议:

奥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联,并永远不得干预德意志事务。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归属普鲁士,成为普鲁士“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省”。

汉诺威王国并入普鲁士,成为普鲁士“汉诺威省”。

其余奥地利在德意志邦联内的原盟友,一部分并入普鲁士,一部分加入即将成立的“北德意志邦联”。这个“北德意志邦联”,完全由普鲁士主导,奥地利呢,既然已经退出了“德意志邦联”,“北德意志邦联”自然不关他一个铜板的事儿了。

除此之外,普鲁士对奥地利,不再提出任何领土要求,战争赔款,也只是象征性的。

虽然谈不上“以德报怨”,但“宽宏大量,不以为甚”确实是做到了。

可是,普鲁士没有进一步的领土要求,意大利却是有的。协议规定,奥地利须将威尼斯“交还”意大利。不过,为了照顾当事各方的颜面,中国首相特使曾纪泽提议,奥地利先将威尼斯“交给”法国,再由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交付”意大利。

这个提议,得到了与会各方的赞同。好面子的拿破仑三世尤其得意,对中国的醋意不由大减:咦,那个关逸轩,还是很晓事的嘛。

普、奥之争落下了帷幕,但在遥远的中国,普奥之战引起的巨大震撼,才刚刚开始。

关卓凡对于普奥之争的进程,种种测算如神,实在令人目瞪口呆——这也罢了,最重要的是,调停普鲁士、奥地利这种级别的欧陆强国,一向是英、法、俄三强才有此资格和能力,在此之前,脑洞开得最大的人,也不敢想象,中国居然可以行英、法之事,在普、奥之间,折冲樽俎,甚至到了一言而决战、和的地步?

真真正正,像做梦一般!

事实上,经此一役,中国的国际地位,确实有了实质性的、跳跃性的提高,中国的声音,再没有人可以充耳不闻了。

上谕明发,轩郡王加亲王衔。

对于关卓凡的这个“亲王衔郡王”,没有人不服气,关卓凡在此事上的功勋,不是都能尽述于上谕的。上谕只能说关卓凡“扬威布德于万国”,但调停普、奥更重要的功用,上谕只能略过:其一,普鲁士不致“跑偏”,以致影响日后对法作战大计;其二,同普鲁士建立起了真正的互信,确定了真正坚强的同盟关系,接下来对法作战,中、普两家,真正可以同心协力了。

喜讯连连,关卓凡加亲王衔的上谕明发没几天,西北又传来了好消息。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