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八十一章 有人逾格以求,有人一反常态

乱清 第八十一章 有人逾格以求,有人一反常态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8:52:47 来源:笔趣阁

丽贵太妃是真正被震撼到了,以致身子微微地发软,声音也发颤了:“妹妹!……”

“这些话,”婉妃说,“我对谁也不敢说,对我自个儿的老子娘也不敢说——除了你!姐姐,在这个宫里边儿,我唯一信得过的人——就是你!我晓得——你不会害人!”

“妹妹!”

“姐姐,你这位乘龙快婿,是个有大本事、大担当的人物!我不晓得自己是不是在胡思乱想,可是,我总觉得,在他手上,许多几百年的老规矩……都可能要变的!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姐姐,求你替我在他面前美言几句,叫我——”

顿了一顿,婉妃咬了咬牙,终于把话说了出来:“叫我有生之年,也能够看得见紫禁城外边儿的天!”

呆了一呆,丽贵太妃才明白过来,不禁目瞪口呆。

你要出宫别居?

怎么可能?!

你如果生了儿子、女儿——还得养大成人,尚有一线希望——譬如我;可是,你一无所出,作为先帝的妃嫔,怎么可能出宫别居?

丽贵太妃脑中一片混乱,又一次不晓得该说什么了。

“姐姐,”婉妃柔声说道,“我不是故意叫你为难——这个事儿,眼下自然是没有可能的。我是说——‘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呃,我的意思是,大局面……变了,和眼下不一样了,这种事儿……终于有可能了——那个时候,姐姐,求你别忘了我!”

“好妹妹。”丽贵太妃叹了口气。“我怎么会忘了你?可是。你的话,我还是不明白啊!呃,什么叫……大局面变了?”

婉妃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想法,如果真的说了出来,一定会吓坏温柔善良的丽贵太妃,甚至,吓得她再也不敢和自己接近——哪怕,这个想法是为丽贵太妃“好”。所以。是绝对说不得的。

“姐姐,我嘴笨,不晓得怎样才能把话说明白?嗯,这么说吧——”

顿了一顿,婉妃说道:“放在以前,咱们哪里想得到,这个世上,居然有一种船,无桨无帆,吃煤吐气。跑得飞快?又哪里想得到,红头发绿眼睛的洋人。居然打进了京城,烧掉了三山五园?”

“还有,”婉妃压低了声音,“哪里想得到居然有‘两宫垂帘’这种事儿?牝鸡司晨,这可是‘祖制’没有的!”

丽贵太妃心中大大一跳。

她隐隐约约“看”明白点儿婉妃的意思了。

当然,她能够“看”到的,仅仅是婉妃拿出来给她“看”的,婉妃真正的“意思”,她是无论如何看不到也想不到的。

“我是说,”婉妃说,“不定哪一天,朝廷的章程就改了,宫里的规矩也改了——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好姐姐,你要替妹妹我说一句话!”

丽贵太妃的心境,复杂而茫然,婉妃的想法和要求,实在太“逾格”了,仓促之间,她无法判断,自己如果点了头,是得是失,甚至——是祸是福?

可是,其势已无法推脱。

她深深吸了口气,点了点头,说道:“你的意思,我大约明白了。好妹妹,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必定替你说这句话的!”

婉妃深深地福了下去:“多谢姐姐!”

丽贵太妃刚刚把婉妃扶了起来,就听见外边的太监尖着嗓子喊道:“皇上驾到!”

两个女人都是微微一愣:小皇帝怎么会在这个时候过来?

午膳后,小皇帝还有“国语”的功课。“国语”课罢,一天的功课就算正式结束了。这时,大约是未正一刻至未正二刻左右。

在这之后,拿荣安公主的话来说,小皇帝要先回长春宫“打个花胡哨儿”——就是向圣母皇太后汇报一天所学所见。小皇帝回到长春宫的时候,圣母皇太后刚刚歇过午觉,时辰刚刚好。

如果小皇帝在课堂上有什么得意事——譬如师傅夸奖“圣学精进”,或者卷子上多了几个红圈圈,还得连小皇帝带卷子,一并送到钟粹宫去,叫母后皇太后也高兴高兴。

如此折腾过一轮,大约是申初二刻左右,从这个点儿开始,一直到传晚膳,就算是小皇帝的“自由活动时间”了。

这大半个时辰里,以下两件事体,小皇帝一般会二择其一:要么看小太监们翻筋斗、打布库;要么去永和宫串门儿,找姐姐荣安公主说话玩儿。

就是说,如果过了申正时分,小皇帝还没有造访永和宫,当天就应该不会过来了。

现在,已经是申正二刻了。

这是十分少见的情形。

“皇上既然来了,”婉妃说,“我就先回避开好了。嗯,我出去会跟他打照面儿,啰里啰嗦的——我走角门好了。”

“那……就委屈你了。唉,原本,还打算你在我这儿一块儿传晚膳的。”

婉妃嫣然一笑。

这一笑,如花之绽,满室生辉。

丽贵太妃觉得,婉妃那句“我可不行了”,实在算是谦辞。

她,依旧美得很哪。

*

荣安公主有点奇怪,今儿的小皇帝,和平日里的,可不大一样。

“栓婚”的懿旨一“明发”,小皇帝几乎每天都要到永和宫来,每次都是兴高采烈,每次都要拐弯抹角地拿姐姐打趣,就算荣安公主发了火,小皇帝赔了不是之后,还是忍不住继续撩拨姐姐,弄得荣安公主不胜其烦,都说出“你再也不要过来了”这种话了。

给小皇帝表演翻筋斗、打布库那班小太监,倒是大大地喘了口气。

今天的小皇帝,一张小脸儿灰怏怏的,和丽贵太妃打招呼的时候,就是一副有气无力的模样,竟没有正眼看他的“丽姨”。进了荣安公主的屋子,往“梳化椅”中一倒,四仰八叉地摊在那里,皱着眉头,鼻孔中隐隐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倒好像刚刚翻了多少个筋斗似的。

荣安公主虽然觉得奇怪,但原本是不想主动兜搭他的。可是,眼角余光,只见小皇帝在“梳化椅”中扭来扭去,鼻孔中的“呼哧呼哧”愈发响亮了——这是明显的有话想说、却又不肯主动开口、希望别人来问他的意思。

荣安公主只好说道:“怎么,今儿的功课,实在繁重么?”

“那倒不是,”小皇帝从鼻孔中“哼”了一声,“今儿只有徐师傅一个人的功课。”

“那是为什么呀?”

“倭师傅今儿翰林院里有差使,好像是分派人员稽查史书、录书——又或者是派员稽查官学功课?反正都差不多,搞不清爽!”

所谓“史书、录书”,是指当朝的奏章、诏书,由六科负责一一辑录,一式两份,送内阁的称“史书”,留科存档的称“录书”。这是朝廷最重要的档案资料,每年都要由翰林院派员认真稽查。

所谓“官学”,是指宗人府的宗学、觉罗学,内务府的咸安宫官学,还有八旗官学——总之,就是专门为旗人子弟服务的各种“公办学校”,只是档次各有不同。

宗学、觉罗学是地道的“贵族学校”,只接收宗室、觉罗子弟;咸安宫官学次之,学生都是官宦子弟;八旗官学等级最低,接受普通旗人子弟入读。这三处地方,每年亦要由翰林院派员稽查。

荣安公主心中嘀咕:稽查史书、录书,稽查官学功课,两样大不相同,怎么会“都差不多,搞不清爽”?

怪不得,两位皇额娘天天为这个皇帝弟弟的功课头疼呢。

这份“腹诽”,当然不能宣之于口。

“翁师傅呢?”

“告假了——回了常熟老家,不晓得什么事情。”

这……就更不像话了!

回常熟原籍,一去一回,迁延日久,必是告了长假。在朝的大员告长假回籍,几乎只有一个原因:父母病重。接下来,很可能就要报丁忧了——小皇帝居然说“不晓得什么事情”?!

翁同龢可是他的师傅!对师傅高堂的病殁,无知无觉,不闻不问,传了出去,朝野上下,还不议论小皇帝“寡恩凉薄”?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