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一零章 预则立

乱清 第一一零章 预则立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8:52:47 来源:笔趣阁

这个“实时监控记录”,算是档案主一本具体而微的“起居注”。有些方面,如生活细节、言行举止方面,并非什么资料都拿得到手,也没有“全纪录”的必要,自然比不得真正的起居注那般事无巨细;但有的方面,详尽的程度,却犹有过之。

比如,档案主的“社会活动”。

某年某月某日,何时出门?去了哪里?在那儿做什么?呆了多久?何时回到府里?

某年某月有日,何人上门拜访?为了何事?呆了多久?主人是否“留饭”?陪客又是哪几位?何时散席?

这些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果档案主有什么异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的“社会交往”会发生相当程度的突变。

“预见机兆”,此之谓也。

这个“实时监控记录”,是一个好大的“系统工程”,为了完整有效实施之,军调处除了派出探子盯梢,还在每一个“一级监控对象”的家里,都“渗了沙子”——每一家的下人中,都有在暗中为军调处“服务”者。

这些“内间”,有的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特工,或以真实身份,或易姓变名,应聘入府服役;有的本来就是“一级监控对象”的仆人,被军调处收买,为军调处提供情报。

不过,后一种情形,“沙子”是不知道自己的雇主的真实身份的。军调处多扮成有心巴结“沙子”主人的官员或商人的面目出现。这是为了万一事败,可以迅速斩断和“沙子”的联系,不使躲在后面操控一切的军调处暴露出来。

有的“一级监控对象”的府里。还不止一粒“沙子”。只是他们相互之间。并不知道那谁谁和自己是“一样的人”。

军调处和“沙子”的联系。有一个事先约定好的方式。这个方式,隔一段时间,就要改变一次,以使“沙子”的主人察觉不到异状。

每次和“沙子”联系——特别是本来就在监控对象家里服役、不知道雇主真实身份的“沙子”,一出府门,就会被军调处的探子远远盯上,一直暗中“护送”到会面地点;会面之后,再“护送”回去。这是为了保证“沙子”不被人盯梢。同时保证“沙子”不生异状,不起异心。

当然,“沙子”是不知道自己受到了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的。

“一级监控对象”们,再也想不到,关卓凡的耳目,已经放到了自己的府里,甚至身边。

比如,恭王府的一个花匠、惇王清华园的一个厨子、宝鋆的一个车夫,都是军调处“渗”进去的“沙子”。

不是说亲贵们对维护“门禁森严”完全没有警觉,但一般情况下。他们只会在这些人的忠诚度上下功夫:管家,护卫。账房,门房,贴身的丫鬟、小厮——就是说,他们眼中的“要害位子”。

花匠、厨子、车夫、轿班,这些人一般被视为“无足轻重”,不认为会对门户安全造成什么实质性影响,所以,在鉴别这些人的来路底细上,“一级监控对象”们也就不会使什么太大的气力。而亲贵府上,大多仆役众多,像恭王府,好几百口子人,若要一一“政审”过关,也实在是没有这个时间精力。

但在近现代的情治体系中,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位子,却各有妙用。其中的车夫、轿班,对摸清档案主行踪,实施“实时监控记录”,尤其有特殊的用处。

现代的人,是很容易理解“司机”这个位子对于领导同志的特殊意义的。十九世纪中叶的中国,领导们可还没有这个“觉悟”,他们当然是不会和自己的司机——地位低下的车夫、轿班“共机密”的;可是,他们的“机密”,“司机们”却常常“门儿清”。

比如说,档案主去自己的外宅;又或者载酒看花,到哪家“清吟小班”,“梳拢”那个红姑娘——这类行踪,大约不会告知家里,也不是什么朋友都晓得。但车夫、轿班,是不可能不知道的,不然,档案主自个儿走了去不成?

有时候,车夫、轿班,还能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今儿主人赴某某的宴请,这个同席的,某某都还请了谁啊?主人们在府内饮宴,长随、车夫、轿班们,自然都在府外等候,闲极无聊,凑在一块聊天打屁,你我他是谁谁家的,彼此一清二楚。

宝鋆和惇王在清华园会面的信息,就是由宝鋆的车夫提供,并经惇王清华园的厨子证实的。

收到“沙子”例行的汇报,军调处北京站必须迅速判断:其中有无有价值的情报?

然后,根据信息的价值的高低,对之进行不同等级的“处理”。

大多数的信息,暂时看不出什么价值,一般对之进行“三级处理”,即“暂无价值,留待观察”,入档了事。

“二级处理”意味着,“有一定价值,但不必即时做出反应,继续跟进观察”。

最有价值的、应做“一级处理”的信息,数量最少。所谓“一级处理”,即“即时做出反应,并立即上报本部”——也就是第一时间向爵帅汇报,请求指示。

关卓凡的指示,也分成三个等级:“红色响应”、“橙色响应”、“白色响应”。

“红色响应”——对档案主进行全面监控,并拟定应变计划。

这个“全面监控”,不仅是对档案主本人的,和相关事件可能产生直接关联的人物,也要纳入监控体系之中。

“橙色响应”——密切监控,随时汇报,暂不打草惊蛇。

“白色响应”——暂时由他去吧。

宝鋆和惇王在清华园会面的信息,被陈亦诚和马丁内兹定为“一级处理”,第一时间密电天津本部。

很快,关卓凡便给予了“红色响应”的指示。

“待遇”如此之高,是因为宝鋆的这一次清华园之行,极不寻常。

在清朝,为了约束宗室对皇权可能发生的挑战,亲王和大臣的交往,颇多忌讳。没有足够的理由,是不好随便来往来的。

拿惇王和宝鋆两个来说,惇王身上没有啥像样的差事,宝鋆作为军机重臣,是不可能有什么公务要和惇王商议的。旗人重礼节,但宝鋆是镶白旗的,惇王并不管着镶白旗,彼此既无“旗务”可谈,也没有奴才主子那一套礼数要打点。更何况,现在也不在什么节庆的点儿上。

如果像恭王、宝鋆那样,彼此私交极深也罢了,偏偏惇王和宝鋆两个,没有一星半点儿的私人的交情。

有的宗室,雅善词章,悠游林下,笺召墨客文人,“雅集”、“诗聚”,某大臣躬逢其会,也还说得过去。可是惇王粗疏不文,玩这一套,那不是笑话吗?

这是“文”的,还有“武”的:有时候,某王公召集亲贵子弟,在自家“箭圃”中张靶“较射”——这算是追摹祖宗谟烈,不忘八旗骑射本色,朝廷原则上是支持的。虽然,这种聚会,大多时候,实质上不过一个“游园会”。

这种聚会,惇王倒是可以举办,但若有大臣参与,必定是武职的都统、统领、参领之类,宝鋆科举出身,是没有理由参与这种聚会的。

最关键的是,清华园之会,惇王只请了宝鋆一个人,并在清华园盘桓了整整两个半时辰,期间没有一个陪客。情形之特异,前所未有。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主客二人,有极其重大的图谋要商议。

他们会有什么样重大的图谋呢?

考虑到惇、恭、关彼此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及惇、恭二王和宝鋆在“一级监控对象”名单上的特殊位置,军调处和关卓凡,都非常合乎逻辑地认为,不能排除惇、宝之会针对己方的可能性。

预则立,不预则废。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