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四十章 乱上加乱

乱清 第四十章 乱上加乱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8:52:47 来源:笔趣阁

当天晚上,关卓凡又单独接见了小栗忠顺。

第二天一早,小栗忠顺启程,返回大阪——德川家茂和幕府的大本营现在都在大阪;板仓胜静则在第三天,和轩军的“东进支队”一起上路,目的地:京都。

“东进支队”是临时组建的,以第四师第十四团为主力,再从第三师第九团抽调出一个白人营,从第十一团抽调出一个黑人营;另外,加上一个骑兵营、一个工兵连和六个炮兵连。

“东进支队”走陆路,行山阳道,入畿内,名义上是“护送中国皇帝送给日本天皇的礼物”;实际上,是来给幕府壮胆打气的。

之所以说“壮胆打气”,是因为不到万不得已,关卓凡并不想直接武力介入京都的皇权之争,幕府自己能把这个事解决了是最好的。毕竟,这里面有一个“国际观瞻”的问题;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减少给后世带来的种种麻烦。

选择陆路进军,一为“陈设兵威”,造成声势;二来,进军的速度可以控制——关卓凡并不想那么快赶到京都。

“东进支队”由张勇率领,徐四霖辅佐;关卓凡自己则坐镇山口城,筹划准备下一步的行动。“东进支队”和山口城轩军本部,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

“东进支队”刚刚出发,又一个重磅消息从大阪传来了:德川家茂薨逝。

幕府暂时秘不发丧,不过不敢对关贝子隐瞒,在第一时间对山口城方面做了通报。

德川家茂二次长州征伐之前。就缠绵病榻。咽喉、肠胃、心脏、腿脚。都有严重的毛病;强撑着上路,走到大阪,终于一头栽倒。

之后战况陆续传来,周防大岛、小仓口、艺州口、石州口,幕府数路皆败。连续的精神上的沉重打击,使得德川家茂的身体不堪负荷,最终彻底地垮了下来。

中国大军进抵马关,长州不战而退。德川家茂为之一喜,饮食增加,病情似已见好;不久,轩军在小郡战役全歼长州藩主力,进占山口城,全局形势逆转,德川家茂好像打进了强心针,精神焕发,居然有力气下床了。

周围的人,包括医生。都以为将军大人的病情确实开始好转了。

然而,这其实不过是在外界的强刺激下的回光返照。冰火几重天的反复折腾。德川家茂虚弱到极点的身体早已无法承受。“讨幕密诏”的出现,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犹如刚刚吹起来的气球,被轻轻一针,立刻泄气。

板仓胜静和小栗忠顺刚刚踏上出使山口城的路,德川家茂的病情就急剧恶化,神智昏迷,水米不进。迁延数日,药石罔效,终告不治。

德川家茂和长州藩的毛利敬亲非常相似,都是性格温和,御下宽厚,但为臣下和时代所操弄,身不由己,最终在不同的时空中,成为历史的悲剧人物。

在长州藩,俗论党和正义派动辄大打出手,谁打赢了谁上台,谁上台谁推行自己的政策——这些政策常常全然的南辕北辙。对此,藩主始终保持沉默——没人问他的意见,只有人向他“禀明”自己的意见。这些意见,只要是当政的藩士提出来的,毛利敬亲原则上都得接受。

德川家茂的情形也差不多。比如“和宫下嫁”——同和宫一样,德川家茂也早有婚约,他个人同和宫一样,也不喜欢这门亲事。但这种事情,幕臣们既统一了意见,就不是将军大人可以反对的了。德川家茂同和宫一样,被迫解除了原先的婚约,走入“和宫下嫁”这桩政治婚姻的围城。

不过,德川家茂的运气比原时空要好。虽然提前了半年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因为二征长州提前了半年——但临死的时候,毕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而在原时空,临死前,躺在床上的德川家茂,两眼瞪视天花板,用微弱的声音,留下了最后一句话:“我,到底干成了什么啊?”

其时,幕府风雨飘摇,四面楚歌。

回到本时空。

德川家茂薨逝后,幕府内部一片混乱。

德川家茂挂得实在不是时候,本来幕府正要全力对付天皇暴崩、新帝登基这个大变,但现在不得不把精力先放在将军的继任人选上面。

这个本来根本不是问题。德川庆喜是公认的接班人;而且,其势力深植,早已无可动摇。德川家茂临终前也留下了“由德川庆喜接任”的遗言。

但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候,两个女人跳出来添乱。

一位是天璋院,即十三代将军德川家定的“御台所”。这个女人每次随着身份变化,就会拥有一个新名字,最为人熟知的就是“笃姬”。

另一位就是德川家茂的“御台所”——新寡的和宫亲子内亲王。

这对名义上的“婆媳”的关系并不好。天璋院出身萨摩岛津家,地道的武家女儿;和宫则天潢贵胄,是最高等级的“公家”。和宫看不惯天璋院的武家做派,天璋院则对和宫身上的浓重的公家气息异常反感。

但这两个女人有个共同的特点:都不喜欢德川庆喜。

很难说清楚原因在哪儿。也许是一位年长的、强势的、潜在的将军继承者,让她们一直如芒在背;也许是德川庆喜的西式做派为她们不喜。

也许是最根本的:德川庆喜接任将军,她们的影响力会迅速降低,包括对政治的影响力和对“大奥”的影响力。

“大奥”——将军的后宫。

传统上,“大奥”对将军的继承人选,是有相当的发言权的。而天璋院、和宫两位,都希望选择一个更加年幼的将军继承人。

两个寡妇的意愿,并不能真正阻止德川庆喜接任十五代将军,但却大大拉长了这个过程。最大的副作用,是使幕府错过了对付京都变局的最佳时机。

如何对待新帝,这是最高层才能决定的事情,可现在,“最高层”在哪儿,还不知道呢。于是,内部的乱局,使幕府干看着倒幕派的一系列施为而无法采取相应的动作。

当时朝廷中主事的两位,一个是中川宫朝彦亲王,一位是关白二条齐敬。这两位都是佐幕派,二条齐敬是德川庆喜的从兄弟,同时,他还是中川宫朝彦亲王的妹夫。按照这两位的意思,应该等到将军的继任人选定下来了,再举行新帝的践祚典礼。不然,典礼上没有征夷大将军,像个什么样子?

但是倒幕派根本不听他们的。中御门经之急召中山忠能入宫,在他们两个的主持下,储君睦仁急吼吼地“柩前即位”。新帝年号定为“明治”,大行皇帝的谥号定为“孝明”,随即敕告天下。

这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践祚典礼”,不但没有“征夷大将军”出席,连一根幕府的毛都见不着。

负责守卫皇宫的是会津藩,可没有上头的指示,会津藩藩主、京都守护职松平容保,眼睁睁看着人家行礼如仪,什么事情也做不了。

松平容保向德川庆喜请示该如何应对,但庆喜大人阴沉着脸,什么话也没说。呃,我总不好自居“征夷大将军”,跑过去参加典礼吧。这种敏感时期,庆喜大人正在努力“避嫌”呢。

新帝即位后,一连发出了几道敕命。

第一道敕命,是任命中山忠能为“太傅”。这是一个新职位,而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设立这个职位后,朝廷名义上的最高职位——“关白”,就被架空了。

这个任命,正常情况下,是会引起轩然大波的。因为根据德川家康制定的《禁中并公家诸法度》,朝廷对公卿的委任,必须事先征得征夷大将军的同意。在幕府势力强大的时候,朝廷的大多数职位,不论高低,都只具象征意义,因此幕府也很少驳回朝廷的任命。但无论如何,任命如此高级别的职位而不事先征得幕府的同意,这是德川幕府建立两百六十三年来,从未有过之事。

说得通俗一点,这形同“皇室造幕府的反”。

但处于混乱状态之中的幕府,居然对此一声未吭。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