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二三章 各取所需

乱清 第一二三章 各取所需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8:52:47 来源:笔趣阁

荣安公主呢?嗯,相貌最美啊。关卓凡还没有见过荣安公主,但他不缺乏相关的情报和资料。

不过,虽然关卓凡“疾在好色”,但对他来说,荣安公主最大的吸引力,不是她的容貌,而是她的……阿玛。

慈禧以为敦柔公主有一个“好阿玛”,然而在关卓凡的眼里,荣安公主的阿玛才是“好阿玛”呢。

躺在金棺里的文宗,对未来的额驸,又有什么用处呢?

那得看额驸是谁。

有人以此自高身份,但对关卓凡已经取得的地位和权力的“体量”而言,这种“尚主”起到的锦上添花的作用,其实是有限的。

关卓凡所求不是这个。

当他知道自己可能成为文宗的女婿后,一个念头冒了出来:如果小皇帝像原时空那样早薨,文宗留在世上唯一的子嗣,就是荣安公主了。

因为荣安公主是女子,所以不论在原时空还是本时空,上面这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应该都不会让其时的任何一个中国人,生出关卓凡紧接着生出的想法。

可是,关卓凡来自二十一世纪。

在他穿越而来的那个时空、那个时代里,绝大多数的君主制国家,公主和王子一样,拥有继承王位的权力。

就是说,按照这个标准,如果小皇帝早薨,并像原时空一样没有留下子嗣,那么,荣安公主便会成为这个庞大帝国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然后……

这是一个过于大胆的想法,近乎天方夜谭。但,武媚娘取李唐而代之。不是更加天方夜谭吗?

荣安公主可是文宗亲生。姓爱新觉罗的呀。

再说。世界潮流,浩浩汤汤啊。

如果关卓凡娶了荣安公主,将来这个计划有没有实施的必要,以及如果实施,能不能够成功,都还是未知之数。但,何防先把牌抓在手里?

所以,关卓凡觉得。两位公主的味道,都非常鲜美。现在是还没到下嘴的时候,等到开吃了,他希望,能够都吞到自己的肚子里。

一双两好啊。

又是一个天方夜谭,不过,这个世道,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咱们走着瞧吧。

还有。两宫皇太后各有心水,俺顺得哥情失嫂意。如果只娶一个,不论娶谁,都会有一位太后不高兴。太后不高兴,事情可大可小。为了社会的和谐,民族的团结,国家的长治久安,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俺就受点累,把两位公主都收了吧。

*

慈禧回到宫中,把关卓凡“放个一、两年再说”的意思和慈安说了。她原本以为慈安会非常失望,没想到慈安平静得很,说道:“也是,孩子们还小,就再等个一年半载吧。”

慈禧颇出意外,正在疑惑慈安何以如此“顺遂”,注意力便被新到的两个折子吸引过去了。

一个折子是两广总督瑞麟的,弹劾署理广东巡抚蒋益沣;一个折子是蒋益沣的,弹劾瑞麟。

督抚同城,互相攻劾,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先看瑞麟的。

瑞麟参劾蒋益沣,“任性妄为,劣迹彰著,伙同藩司郭祥瑞,朋比迎合,相率欺瞒”。

就是说,还扯了藩司进来,一个折子参了两个二品大员。

但细看全折,蒋益沣如何“任性妄为”,蒋、郭二人如何“相率欺瞒”,却语焉不详,一个实例也没有举出来。

再看蒋益沣的。

洋洋洒洒,瑞麟的种种“劣迹“,可就“详实”多了。

先劾瑞麟“不学无术”。比如,广州米价大涨,瑞麟问幕僚是何缘故?幕僚回答:“市侩居奇。”瑞麟听得“市侩”二字,问道:“‘四怪’?那都是谁呀?”

再劾瑞麟“任用私人,卖缺纳贿,无所顾忌”。折子里,蒋益沣指名点姓,谓瑞麟将总督府的公事都交给一个叫徐灏的幕僚把持,自己不理公事,一门心思,全放在讲究饮馔,以及和家中女佣胡天胡地上面了。

折子里还有一句话,指斥瑞麟“以暗庸为宽厚,以推卸为能事”。慈禧记性很好,觉得这句话在哪里见过的,叫人去查以前的“折底”,果然,当初左宗棠为高连升部不得入粤事,攻劾粤员,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当时的两广总督是瑞麟,广东巡抚是郭嵩焘,左宗棠一笔将两个人同时扫了进来。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以郭嵩焘任事之猛,怎么可能“宽厚”、“推卸”?这两句话,明白是打瑞麟的。

蒋益沣借了老上司的嘴,再喷瑞麟一脸唾沫星子。

看完了瑞、蒋两人的折子,慈禧头疼了。

理智告诉慈禧,这个案子,蒋益沣有理,瑞麟无理,但她却不能不维持瑞麟,原因,前文已经交代过了。

一来,李鸿章取代官文为湖广总督之后,瑞麟乃为天下总督中硕果仅存的旗人,这个点缀,无论如何也得保住。而朝廷的夹袋中,有资格出任总督位子的旗人,只有比瑞麟更糊涂、更无能。所以,一动不如已一静,还是瑞麟好了。

二来,瑞麟于她有恩。

你对我好,我就要对你好;你对别人好不好,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不关我事。

这是慈禧的死穴。

慈禧烦恼地叹了一口气,怎么办呢?总不成真的办成黑白颠倒?

瑞麟这个奴才,实在不省心!

突然间,她眼睛一亮:广东巡抚这个位子,“他”也在盯着哦。

她的念头飞快地转着:甘肃也不设巡抚,由陕甘总督兼巡抚事,现在军兴,左宗棠这个陕甘总督未必有足够的兴趣、精力放在民政上……还有,四川也不设巡抚,总督骆秉章病故之后,四川总督这个缺一直空着,那么……好,跟“他”做笔“交易”!

督抚相互攻讦,朝廷当然要派大员查办。河道总督吴棠接到上谕:驰赴广东,秉公查办。

这是比较少见的安排。地方开府建牙的督抚之间,相互参揭,朝廷惯例是派京中大佬查办的。就算派地方大员查办,也必是曾国藩、李鸿章这类身上带着“大学士”衔头的,不然威信不够。

现在派了吴棠,明白内情的人晓得,不管案子查成什么样,对查案的钦差,肯定是要有所安排了。

而吴棠和圣母皇太后的渊源,朝野上下,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河道总督虽然也叫“总督”,入息亦十分丰厚,可这个位和实管一省几省的总督毕竟不能比,慈禧很想提拔吴棠更上层楼,只是吴棠才具普通,操守可议,合适的机会可不好找。

左宗棠由闽浙总督北调陕甘,慈禧曾想由吴棠来接左宗棠的缺,可是吴棠自己却颇为别扭。因为闽浙总督虽然管辖福建、浙江两省,但浙省富,闽省穷,而总督府驻福州。浙江巡抚是刘郇膏,那是什么背景?吴棠自知手根本伸不过去。福建地方本来就苦,全省最重要的一项政务——船政,又插不上手。所以,闽浙这个总督,在吴棠眼里,还不如他的河道总督呢。

因此,这个事也就搁下来了。

现在,总算有了一个好机会!

吴棠到了广州,装模作样地查了一番,然后如此上报朝廷:

“蒋益沣久历戎行,初膺疆寄,到粤东以后,极思整顿地方,兴利除弊;惟少年血性,勇于任事,凡事但察其当然,而不免径情直遂,以致提支用款,核发勇粮及与督臣商酌之事,未能推求例案,请交部议处。”

吏部苦笑,瞧吴仲宣这话说的,人家蒋芗泉又是“兴利除弊”,又是“勇于任事”,我们该怎么“议处”呢?

最后拟了四个字出来:“平级调用”。

调哪里呢?“西北军兴,置甘肃巡抚,驻兰州,着蒋益沣赴其任,帮办西征军务”。嗯,给老上司打下手,这不是人地两宜,皆大欢喜吗?

广东巡抚谁接呢?丁世杰。

吴棠去哪呢?“调补四川总督”。

各取所需。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