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五十八章 谢恩还是谢罪

乱清 第五十八章 谢恩还是谢罪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8:52:47 来源:笔趣阁

即便恭王上的那个折子可以视做“谢罪”的折子,也是过不了关的。那个折子只是含含糊糊地说自个“荒唐”,可到底怎么个荒唐法?是像上谕中指责的那样;还是你君臣对唔的时候,不小心放了个屁?

你不“谢罪”、“悔过”,我就把你放出来,岂非说,是我处分你处分错了?

在恭王没有任何正式“谢罪”表示的情况下,两宫就恢复了他的“内廷行走”和“仍管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事务”两项差使,其实已经算宽宏大量了。

文祥想到恭王这边居然一直念不及此,不由浑身直冒冷汗。

从毅勇忠诚贝子府出来,文祥叫人先去给宝鋆送信,约了晚一点在鉴园会合,自己则赶到了曹毓瑛家里。

在曹家,和曹毓瑛两个一起,替恭王拟好了一个折子,然后结伴往鉴园而来。

到了鉴园,恭王和宝鋆都在等着了。

文祥复述了关卓凡的话,宝鋆听了,瞪大了眼睛,用手一拍大腿,说了声,“嗐!”是颇为失悔的语气。

恭王轻轻叹了口气。

事实上,上不上这个“谢罪”折子,他不是没有想过的。

上了这个折子,就是认了蔡寿祺的种种攻讦,就是“立存此照”,就再也翻不得案,就只能从此做小伏低了!

天潢贵胄的一股傲气始终顶在胸口,就犹犹豫豫,下不了狠心。

同时,也存了侥幸之心。也许“西边的”会疏忽过去呢?

现在知道。自己太天真了。

许多事情。由不得自己的性子。

恭王缓缓地说道:“逸轩的意思,我明白。事已至此,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你们说吧,我要做什么?”

文祥心中颇有不忍,但其势已不能不发,说道:“明儿一早,六爷要进宫谢恩。嗯,我和琢如。替六爷准备了一个谢恩的折子。”

曹毓瑛取出折稿,递给恭王,说道:“王爷,请你过目。”

洋洋洒洒,披肝沥胆,真是一篇好文章——可哪里是“谢恩”,根本是“谢罪”!

但恭王很平静,看过了,抬起头来,说道:“很好。辛苦几位,就这么办吧。”

恭王如此配合。倒有点出文祥和曹毓瑛的意料,两个人都非常欣慰。

曹毓瑛说道:“我马上就办。这个折子,我给内奏事处打个招呼,叫他们接了就往里边递,‘西边的’安寝之前,一定能够收到。”

于是赶回军机处,找到值班的军机章京,誊正后装在黄匣子里,然后密密嘱咐了,由外奏事处而内奏事处,递了上去。

不是紧急军报,却用黄匣子,军机处如此安排,不晓得是什么紧要的事体?内奏事处不敢耽搁,脚不沾地地将折子递进了长春宫。

慈禧果然正准备梳洗了歇息,一看见是恭王的折子,心中就晓得是怎么回事了。

看完了折子,快意无比:老六,你总算服了!

心想:“他”算得真准!

明儿老六进宫谢恩,跟他说点什么呢?当场就让他回军机吗?

一边思索,一边吩咐太监,把折子送到钟粹宫去。

慈禧说道:“跟母后皇太后说,六爷明儿要进宫谢恩。嗯,请母后皇太后明儿早一点到养心殿西暖阁,我有话和她说。”

第二天军机叫起,奏对的政务之中,有两项重要的人事任命。

一个是兵部尚书出缺,关卓凡奏请由曹毓瑛调补。

曹毓瑛现在的“本职”是左都御使。这个差使总领柏台,需要道德声望较高、形象相对“独立”的人物来做,才叫人心服。曹毓瑛的长处在于筹谋策划,又是众所周知的恭王的“私人”,在人们的心目中,就不是那种“风骨挺拔”的人物。

当初恭王把曹毓瑛放到这个位子上,主要是为他挣个“一品”的功名,就是说,是为了“酬功”。既然如此,自然不免讥评。曹毓瑛在都察院,上下左右都不大顺畅,做的实在不很痛快。

兵部尚书这个位子,调兵遣将,筹饷练勇,正是曹毓瑛所长。而且,不像左都御史,做兵部尚书,“能力比资历重要”,也是大家可以勉强认同的。

事前关卓凡没有放出任何风声,曹毓瑛万没想到这个馅饼会砸到自己头上,心里怦怦直跳。

军机奏对,不能有任何“失仪”的样子,现在也不是“谢恩”的时候,曹毓瑛虽然心情激荡,仍然一默无言。

曹毓瑛的遗缺,关卓凡奏请,由左副都御使、署理礼部侍郎的潘祖荫升补。潘祖荫在士林中的声望,远在曹毓瑛之上。而且,潘祖荫不是那种一味悠游金石林下的人物,肯言,敢言,一向颇有直声。由他来接左都御史的位子,非常合适。

这两项人事一通过,君臣都小小有朝廷“气象一新”的感觉。

奏对完毕,关卓凡说道:“恭亲王感念天恩,想当面跟两位皇太后谢恩,现正在南书房候旨。”

两宫对视一眼,慈禧微微一笑,说道:“那就传吧。”

于是喊了太监进来,把当值的御前大臣找过来。

军机奏对的时候,不比其他,关防森严,连御前大臣都得远远避开。

今天当值的御前大臣是醇王。醇王进得东暖阁,领了旨,兴冲冲往南书房去了,为他的六哥“带班”觐见。

军机大臣正待跪安退出,慈禧突然叹了口气,说道:“唉,皇帝的功课,真是叫人不省心!”

这句话说的没头没脑,大家伙儿都是一愣。

慈禧继续抱怨:“下了书房,问起功课,瞎三话四,差不多就是‘一问三不知’了,你们说说,这么下去,可怎么好?”

皇帝在弘德殿“上学”,“总司弘德殿稽查”的是醇王,承认“圣学”有问题,就是指责醇王的差使办得有问题。

一时间大家都有点不大好接这个嘴。

关卓凡却知道,慈禧确实是对小皇帝的功课头疼,倒不是借此对醇王表示什么不满。只是御姐为什么在这个节骨眼上提这个事,他一时间还没想明白。

小皇帝的功课为什么不好,关卓凡比慈禧这个当妈的更清楚一些。

这个其实真怪不到醇王头上。

醇王这个“总司弘德殿稽查”,能够“稽查”的,不过是一些小皇帝的饮食、笔砚、书包这种琐碎的事情。

小皇帝的功课不好,说到底是师傅“不好”;而皇帝的师傅的选择,还轮不到年轻的醇王说话。

小皇帝的师傅,主要是两位,一位倭仁,一位徐桐。

在关卓凡看来,这两位师傅,都选得莫名其妙。

倭仁理学大家,“学问”自然是好的。可倭仁为人,极其古板,他那张脸,没人知道笑起来是什么模样。同僚们不晓得,可怜小皇帝也不晓得。

倭仁授课,学生虽然是皇帝,但他从来不假辞色。皇帝学不好,他的脸色愈加难看;学得好,从不褒扬。

小皇帝见到他,就怕,就烦,这个学,怎么上得好?

偏偏倭仁讲得是《尚书》,一个十岁不到的孩子,叫他在这诘屈聱牙的文字和典故中打转,怎能不晕?

关卓凡想,别说小皇帝了,换了老子,一样学不好啊。

至于徐桐,前文说过了,依附倭仁,以理学装点道貌,不好说他是伪君子,但真实的学问是很有限的。肚子里的货色,不过一部《太上感应篇》,一部《了凡四训》。整天捧着一部《袁了凡功过格》,填填写写,叫人好笑好气。

正途的儒宗翰林一向是瞧徐桐不起的,可他居然因为倭仁的关系,当上了皇帝的师傅,真正是欺负两个御姐没文化!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