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三十四章 敌人的敌人

乱清 第三十四章 敌人的敌人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8:52:47 来源:笔趣阁

朱凤标再也站不住,又跪了下去。

慈安说话了:“唉,六爷这段日子,确实是愈来愈不成话,真真是受不了他!”

连一向 “老好人”的母后皇太后也这么说了!

慈禧略略放低了声音,但一字一句:“你们说吧,恭王该当何罪?”

该当何罪?我们哪里知道啊?

不但背上,朱凤标额头上也渗出了汗水。

慈禧的声音又高了起来:“你们都是受先帝恩遇的人,不要怕恭王!恭王的四款罪,贪墨、骄盈、揽权、徇私,哪一款也逃不掉,到底该怎么办,赶快说!”

赶快说——别人可以不说,朱凤标不能不说了,但要他直接“议恭王的罪”,那是打死也不敢的。

于是情急无奈,憋出这么句话:“黜陟大权操之于上,此惟两宫皇太后乾断,非臣等所敢知。”

慈禧心中暗骂:早知道你个老滑头!

她冷笑着说道:“如果什么都要我们姐俩‘乾纲独断’,还要你们做什么用呢?再者说了,皇帝总要长大亲政的,到时候他问起来,你们怎么回答?好意思说自个什么责任都没有吗?”

这番话像一座大山般压了下来。

朱凤标的汗愈流愈多,他吭吭哧哧地说道:“臣惶恐,臣是说,事出仓促,请两宫皇太后宽限一些日子,容臣等退下去查明白了再回奏。”

慈禧哼了一声,说道:“也罢了,你们打算怎么查呀?”

朱风标想了想。小心翼翼地说道:“大学士倭仁。资历最深。老成望重,请懿旨,可否谕令其主持此事?”

慈禧点了点头,说道:“可以啊,倭师傅讲道学,最是方正公平的。”

朱凤标大喜,心想这下子俺可是摘出来了!

慈禧也是大喜:你总算掉到我的坑里了!

事实上,慈禧心目中主办这个案子的人选就是倭仁。朱风标不过是个“引子”。

因为倭仁是守旧派的首脑,在政治上,是搞洋务的恭王的死敌。

倭仁来办这个案子,一定会秉承上意,将恭王往死里整。

但如果慈禧直接任命倭仁主办弹劾恭王的案子,未免痕迹太著,不能“示天下以至公”,现在经由朱凤标举荐,就没人能说什么了。

至于朱凤标,一心想着赶紧从这场大政争中脱身。管他什么守旧、洋务?

事实上,他也没有第二个选择。因为除了他之外。在京的殿阁大学士,就一个倭仁了。两殿两阁,体仁阁大学士曾国藩现在两江总督的任上,文华殿大学士、原任湖广总督的官文还在武汉,正和新任湖广总督李鸿章办交接。

慈禧当然是支持洋务的,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利之所在,新派和旧派暂时联合起来对付新派,这就是政治。

想当初倭仁反对设同文馆,关卓凡向恭王献计,“请他来做一做”,结果逼得倭仁窘迫万状。今天关卓凡在背后和倭仁勾起手来,以昔日之友为敌,以昔日之敌为友,政治之吊诡,令人叹息。

慈颜大怒,恭王获谴,朝野轰动。

大伙儿已经得到消息,这件泼天大案是由内阁来办,于是内阁内外,立即生出无数双窥探的眼睛,大伙儿都想知道,蔡寿祺的折子里到底说了什么?朱中堂到底奉了什么懿旨?恭王到底会受什么处分?

恭王已经“回府待罪”,留在军机处的文祥、宝鋆、曹毓瑛异常尴尬,两宫皇太后将总领中枢的军机处撇在一边,直接找内阁办这个案子,明显是表示对军机处的不信任——也是,谁不知道我们都是恭王的人?

两宫的这种态度,既令他们为恭王发愁,也为自己担心。恭王倒了,他们还能不能呆得住?难说的很了!

尤其曹毓瑛,他比不得文祥、宝鋆,旗下的、底子厚;他若出了军机,仕途也就大致终止了。

他是一个有抱负的人,十年寒窗,多少风波,终于坐上这个位子,正准备一展所长,这个时候下去,想一想实在不能甘心。

三个人心里面焦急,却不好离开军机直庐,正有点热锅上的蚂蚁的意思,一个军机章京匆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从内阁抄来的蔡寿祺的折子的“折底”,递给三位大军机。

三个人围拢在一起看完了,个个面色异常严重,文祥长叹一声:“六爷太莽撞了!”

他的意思是如果恭王看完折子再行进止的话,断不会当面和两宫“闹意气”,事情也就没有那么被动了。

宝鋆和曹毓瑛都深以为然,但事情已经发生,现在要做的是如何才能挽回局面?至少不要让局面变得更糟?

军机处毕竟人多嘴杂,不适合商量机密。好不容易等到申时四刻,应该不会再“叫起”了,已经提前预备了一辆马车,文、宝、曹三个同坐一辆车子,一起往恭王府而来。

各自的听差、轿子跟在后面。

路上三人反复商量,定下了一个对应的基本的章程,要努力说动恭王接受的。

到了恭王府,听差刚一投贴,便有王府长吏赶到车前,低声禀报,恭王去了鉴园,临走前留下话,三位大人到了,请到那儿说话。

于是换乘自己的轿子,又折往鉴园。

到了鉴园,主人延入内室,刚刚坐定,恭王便“嘿”了一声,摇摇头,“想不到跌这么一跤!”

这几个人是真正的“自己人”,不需要什么虚头巴脑的安慰的话,沉默了片刻,文祥掏出那张“折底”,递给恭王:“六爷,你先看看这个。”

恭王看着,慢慢地眉头拧到了一起。

终于看完了,闭上眼睛。

睁开后长叹一声:“唉,我好悔!”

他的心境,和文祥之前的意思是一样的:太鲁莽了!

文祥面色凝重,说道:“六爷,还有一件事情,这件案子,上面交给了倭艮峰主持。”

恭王怔怔的,脸上的神情极其复杂,是那种遭到背叛和遗弃而生的、掩饰不住的愤懑和惊惧。

文祥、宝鋆、曹毓瑛之前在路上商量,认为如果真的“会议”“查办”,这份折子里的指责是辩无可辩的。

最要害的是“门包”制度。

三年来历其事的成千上万,难道可以梗着脖子说“没有其事”?就算真这么硬抗,王府的账房里还有明细账呢,难道可以统统销毁?

别的王爷也有别邸,奢华未必在鉴园之下;别人也吃鱼翅,说不定还有更讲究的做法。他们的花销也不是年俸和庄子上的那点租子开支的了,但你总不能说,那谁谁也这么着,为何只查我奕???

“骄盈”,上面高兴的话就是“言语举止偶有失当”;不高兴的话就是“无人臣礼”,“大不敬”。这个不是你能辩解的了的。

同样的道理,不请旨做事,上面高兴的话,叫“勇于任事,不避嫌疑”;不高兴的话,就是“擅权”,“违旨”。

所以,如果真的“会议”“查办”,事情就进了死胡同,再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最后的处分,可能比折子里的要求更加严苛,甚至革去王爵。

所以,一切之根本,是不要叫“会议”“查办”发生。

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曹毓瑛提出的策略是:恭王主动上书,避开“贪墨、骄盈、揽权、徇私”四款,自认一个“荒唐”,然后请求开去一切职司,“闭门读书思过”。

恭王既已如劾折中要求的“退居藩邸”,就没有理由继续“会议”“查办”。打消了这个锋头后,联络王公朝臣地方督抚,为恭王求情,要求恭王复出。

这叫“避重就轻,以退为进”。

文祥、宝鋆都表示赞成。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