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三十二章 把柄

乱清 第三十二章 把柄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8:52:47 来源:笔趣阁

规矩如此,这个“门包”不能不给;给吧,大家伙儿比着,还不能少给。不少官员到恭王府办事,办的是公事,自家衙门也没有报销“门包”的花费的预算,办公事掏自己的腰包,实在叫人想不大通。

因此,恭王府的“门包”,中下级官员中早已啧有烦言,只是恭王自己对此并没有什么感觉。

小数怕长计,蔡寿祺算了一笔账,每天到恭王府“投书、办事、问访”的,“少则数十,多则盈百”,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三年下来,“一人贿银二十两计,合凡百万之数,实骇人耳目!”

这个数字确实吓了两宫皇太后一跳。

这些银子都是光天化日下收的;私下底收的,不知道还有多少呢?

蔡寿祺写道,“或云恭王府开支浩繁,不得已而为之”,那么这些钱都花在哪里了呢?如果都花在迎来送往、资助贫困的官员、赏赐传旨的太监等等上面,“尚有可宥之处”。实情如何呢?

蔡寿祺讲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恭王在后湖旁的小凤翔胡同修了别邸,叫做“鉴园”。

这个园子的建筑极尽巧思,第二进院落开始,费工无数,将地基人为垫高,每一进院落的地基都高于前一进院落的地基,造成层层“高第”的效果,最后一进院落的房屋已高过了后墙。

室内全以楠木装修,间隔以花罩和栏杆罩。主人的卧室里边,一张落地罩木大床上。镶着一面与墙同大的玻璃镜。由于楼基垫高。因此不但鉴园。园子边上的后海,湖光山色,也尽入镜中。

“鉴园”之名,即由此而来。

第二件事情,是恭王府厨下的鱼翅如何“讲究”。

恭王府的厨子发鱼翅,干翅不用水泡,用网油包扎上笼,蒸透发开。然后配以许多只的肥鸡、两三年的“陈腿”,花几天的功夫,煨成一盅。

总之,“穷奢极欲”。

这两件事情的细节是关卓凡提供的。

鉴园名声在外,可里面到底如何,蔡寿祺怎会知道?关卓凡却是知道的,因为他在原时空的时候进去逛过。

至于恭王府的鱼翅吗,当然是历史书上看来的啦。

这两件事情对两宫皇太后的刺激,甚至超过了那个“百万之数”。

因为宫里面包括热河的行宫,都没有这么一面镜子;上方玉食无数。她们却从来没有吃过做得这么讲究的一味鱼翅。

慈禧想起了一件事。恭亲王原是“赏食双亲王俸”的,但恭王一力辞了。本以为他“谦逊”。其实一年一万两银子,哪里放在人家眼里啊;辞了,还落个好名声。

讲完“贪墨”讲“骄盈”,这方面,恭王的辫子就太多了,随抓随有。

什么截住太后的话头,抢先说话啦;什么高声抗辩啦;什么故意装听不见太后的说话沉默不语啦;什么传召的时候,太监还没报完名,里面还没下“进来吧”的旨意,就掀开帘子进屋啦。

句句打进慈禧的心坎里。

甚至“擅用御茶”也在其中。

慈安深为骇异:“连这种事情外面都知道了?”

慈禧冷笑着说道:“天底下哪有不透风的墙?老六的尾巴翘那么高,打量谁看不见呢?”

呃,“这种事情”,是躺在毅勇忠诚贝子府内院西厢房的大床上,蜷在关贝子宽阔的怀抱中,“透”出去的。

恭王这些“骄盈”的事迹,大多众目睽睽,是无可分辨的,任何一桩,都算“无人臣礼”,上纲上线的话,都是“大不敬”。

由“骄盈”而“揽权”。

恭王意气风发,勇于任事,这方面的事例就更多了。

军机处是国家行政中枢,但这个“中枢”仅是“事实上”的;仪制上,军机处“只供传述缮撰,不能稍有赞画于期间”,就是说,军机处本质上是皇帝的一个秘书机构,所有的决定都得请旨,得到皇帝的允准,以上谕的名义颁行,自己是不能独自做任何决定的。

实际当然不完全是这么回事,许多没那么重大的事情,恭王和下面打个招呼就办了,并没有经过两宫皇太后的这一道程序。

所以,这些事,既算“揽权”,也算“擅权”,因此也算“骄盈”。

慈禧说道:“姐姐你看,老六背着咱们姐俩,做了多少事情!还有,你瞅瞅,有哪个衙门他不插手的吗?”

慈安叹了一口气,默然。

至于“徇私”,只要一个新任命的官员和恭王之前过从较密,都可以归拢进来,所以事例也很多。但这一点蔡寿祺倒没有大加发挥,匆匆数语,点到即止。

因为关卓凡的目标仅是恭王一人,暂时并不想扩大打击面。

本来蔡寿祺还想加上“结党”的。

“结党”是中国古代政治斗争中,打击政敌的标准套路,其效用仅次于“谋反”,因为这是最触君主忌讳的。大臣“结党”,有了“党援”,就有了和皇帝抗争的资本,就有了“腐蚀大多数”的可能性,就有可能“乱政”,“篡权”,甚至“谋反”。

但关卓凡没有同意,原因还是前面那个,他暂时不想扩大打击面。非但如此,还要争取建立“统一战线”。

反正恭王的把柄已经够多了。

关卓凡现在朝廷里边还没有自己的班底。一个是活总要有人干,一个好汉还三个帮,自己没有三头六臂,许多事情还得依靠旧人去办。一个是如果打击面过宽,会引起过于强烈的反弹,自己刚刚上位,根基未稳,容易立不住脚;就算真能站牢了,也会牵扯过多的精力,毕竟,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是展开建设。

毕竟,还没到大开杀戒的时候。

如果玩“结党”这种把戏,“恭系”中的核心成员,如文祥、宝鋆、曹毓瑛几个必然会被牵扯进来,而且首当其冲。宝鋆也罢了,反正是关卓凡迟早要清理掉的一个人;但文祥和曹毓瑛两个,关卓凡是要“争取”的。

曹毓瑛不必说,关卓凡有把握他会倒向自己,成为一个很有价值的智囊;文祥是肯定不会背叛恭王的,但我也没叫你出卖朋友,我是叫你为国家做事。

文祥此人,有担当,有见识,有能力,有操守,是当时旗人中极罕有的贤者。关卓凡以为,如果要“排位”的话,当时的旗人里边,文祥当居首位,甚至超过恭王。

还有非常难得的一点,文祥是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关卓凡对他在原时空上的《密陈大计疏》印象深刻。

其中一段:“说者谓各国性近犬羊,未知政治。然其国中偶有动作,必由其国主付上议院议之,所谓谋及卿士也;付下议院议之,所谓谋及庶人也。议之可行则行,否则止。事事必合乎民情而后决然行之。自知其国以此,其观他国之废兴成败亦以此。”

文祥也承认,“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事有难行”,但是,“义可采取”。

那是原时空光绪元年的事情,即1875年,距今不过十年。

关卓凡的印象中,这是中国的最高层领导,第一次议论议会民主制度,并给予正面评价,认为“义可采取”。

很难得了。

还有,文祥和关卓凡的这个“本身”一样,都姓瓜尔佳氏,咱们哥俩才是自己人啊。

这个人,还是要想办法拢在袖中。

蔡寿祺开始收尾,他写道:“夫用舍者朝廷之大权,总宜名实相符,毋令是非颠倒。不然名器不贵,纪纲何由而振?朝廷何由而尊?臣不避嫌怨,不畏诛殛,冒死直言,伏乞皇太后皇上敕下群臣会议恭亲王事。”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