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七十四章 爵帅的话

乱清 第七十四章 爵帅的话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关卓凡放缓了语气,说道:“这件事情,不是你们想象得那么难。办这件‘工程’,关键不在‘有力’,而在‘有心’。除了留出专门的时段,请专人教授,有许多法子,可以学习识字,甚至,行军的时候,也是可以的。”

他轻啜了一口茶,说道:“比如,走在前面的士兵,在背囊上贴一张大字,后面的士兵不就可以‘念书’了吗?”

爵帅此议,大伙儿颇觉匪夷所思,可是……似乎也是可行的。

关卓凡说道:“我举这个例子,是要告诉各位,还是刚刚那句话——办这件‘工程’,关键不在‘有力’,而在‘有心’。只要‘有心’,自然可以生发出许多有用的点子。”

他顿了一顿,说道:“这是‘善政”,说句俗气点的话,是‘积功德’的事情。你们想想,士兵们学会了识字,他们和他们家里的人,不都要感激你们一辈子?”

这倒是实在话,将领们听得心里面暖烘烘的。

关卓凡说道:“这件‘工程’,要由军团长主办——华远诚,我不是叫你做师傅,是叫你‘办工程’。还有,我相信,你会成为士兵们的最好的表率。”

将领们都笑了起来。

关卓凡郑重说道:“这个‘课本’,我会亲自参与编写。”

将领们都微微动容,爵帅是真的重视这件“工程”,大伙儿真正要拿出吃奶的力气了!

关卓凡确实是重视“扫盲工程”,但他亲自参与编写教材,却另有不能宣之于口的深意。

关卓凡要借助“扫盲工程”,完成对轩军的“再教育”,说的难听一点。就是“洗脑”——要叫轩军上下,以关卓凡所思、所想,去思、去想,最终使他对轩军的控制,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移替。

大多数的文盲,对文字和书籍,有天然的敬畏。他们的潜意识中,多认为油印在纸面上的文字。就是“道理”,就是对的。因此,在学习识字的过程中,“学生”们自然而然,会接受教材所扬。反对教材所弃。

这是一个向士兵们灌输“正确思想”的绝好机会。

这些“正确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基本的国家、民族意识。树立为国家、民族战斗的觉悟。

这个“国家”,是“中国”。

教材中少不了的五个字:

“我是中国人”。

当然,还得加一句,“我是大清人”。然后要解释,咱们中国,好几千年了。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国号,生在大唐,即是“我是大唐人”,生在大清。即是“我是大清人”。

这样,这个教材,既奉“大清”为正朔,就不致有什么大的关碍。

这个“民族”,是“华夏族”。

汉人、满人,都是“华夏族”。

这个话,相信朝廷也是爱听的。

第二,淡化“忠君”概念,培养公民意识。

切入点是,“我等军饷子药吃用,皆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就是说,拿了老百姓的钱,就要替老百姓做事;如果拿了人家的钱,不替人家做事,反过来还骚扰掳掠人家,那还能叫人吗?

第三,灌输“革新”意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还有,“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动跑掉”。

第四,开眼看世界。“人家的东西,只要是好的,咱们就要用。”

第五,“新政好”。没有新政,中国就不能富强;没有新政,就没有轩军远高同侪的军饷,甚至就没有轩军。所以,凡我轩军,皆要为新政“保驾护航”。

第六,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第七,培养对关卓凡个人的忠诚。

其实,关卓凡兜来转去,根本上,就是为了这最后一条。

如果只是走传统的拉同乡、喂银子、用私人的路子,也许也能把这支军队拢成自己的“私兵”,但这一定是一只没有什么战斗力的“私兵”,摇摇晃晃,说塌就塌。

这样的一支的军队,勉强拢在手中,又有什么大用?

如果经过了前面的一系列思想观念的改造,这支军队,就是支准现代化的军队,即便关卓凡不采取任何的“非常手段”,除了他这个“缔造者”,在本时空,也没有任何一个旧官僚、旧君主可以指挥的了。

这才是保证对轩军绝对控制权的“正途”。

何况,关卓凡还有一大把的“非常手段”。

这个“非常手段”,当然不是摆明军马,要求“忠诚领袖”,那未免太刺激朝廷的眼球了。

而是“迂回攻击”,“曲线救国”。

比如,这个“课本”,分成多章,每一章都会有一段“爵帅的话”,或者叫“爵帅讲话”——都行,叫什么名字,关卓凡还没想好。

这“爵帅的话”,自然都是好话,讲大道理的话。只是全书没有一句“皇上的话”,“太后的话”,通通都是“爵帅的话”,这本书念完了,在“学生”的潜意识中,“金口玉言”的那位,自然就变成了“爵帅”。

在书里,关卓凡戴了一位老师的面具,话说的再多,也算导人以善,对此,不会有谁有意见吧?

而且,中国的政治传统中,皇帝也不能随便说话,因为开口就是“君无戏言”,变不了现的话就尴尬了;另外,皇帝高高在上,底层的子民,平民也罢,士兵也好,是“没有资格”直接聆听“纶音”的。

到了近现代,周边工业化大潮浪涛汹涌,还玩这种农业社会的装逼路数,关卓凡以为,属于自动放弃话语权,须怪俺不得。

还有,轩军的文书布告,打头的四个字,一定是“奉爵帅令”,全文极少出现“朝廷”或“圣谕”这种字眼。

“奉爵帅令”和“爵帅的话”,起到的是相同的作用。时间长了,轩军上下,自然而然就认为,有权力对自己下命令的,就是“爵帅”了。

而“奉爵帅令”,在台面上,有非常合理的解释。

轩军“奉旨以西法练兵”,其兵制非朝廷经制。因此,在体制上,朝廷给轩军的任何敕诰,都是给关卓凡一个人的,然后由他“代表朝廷”实施。

轩军的将领,在朝廷经制中有具体职务的,其职务和轩军并不发生直接关联。因此,轩军任何一位将领,都无法单独接受朝廷的敕诰。

如姜德的“狼山镇总兵”,和他的“松江军团第四师师官”没有任何关系。只有事关“狼山镇”的军务,才能发给姜德本人。呃,江苏的“狼山镇”,已经裁得差不多了,能有什么军务,非得远在天津的姜总兵本人来办呢?

松江军团军团长华尔,“三等子爵,赏戴头品顶戴,提督衔”,更是只有爵位、荣誉和级别,在朝廷经制中,没有任何具体职务。

轩军种种事务,不仅管理建设完全自主,将领任免和部队调动,亦百分百操于关卓凡一人之手。朝廷在事实上固然干涉不了,即便在体制上,也很难干预——什么“师官”、“团官”,根本就不是朝廷的官。

这就是关卓凡要采取新建制的第二个原因:将轩军和朝廷彻底区隔开来。

新军装,新仪注,新建制,新思想,通通都是为了这个目标。

既为保证轩军的战斗力不下降,也为保证自己对轩军的绝对控制。

这个时候,相对于中国其他军队,这支军队的战力,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只要轩军在手,通向大目标的路上,不论有什么蹉跎起伏,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自己的。

*(未完待续。。)

ps: 明天一更,放在傍晚。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