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六十二章 固伦公主

乱清 第六十二章 固伦公主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兵事”也好,“洋务”也罢,其实都是个大筐,但凡关卓凡觉得有用的,都可以往里边装。

“兵事”和“史实”是分不开的,中外的史实,都可以信手拈来——俺是学什么专业的呀?

“洋务”,举凡近现代西方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都可以算作“洋务”。

还有,俺虽然是文科生,但复习复习,小学初中的数理化——也可以算“洋务”,大概还捡得起来,拿来唬一个十岁不到的孩子足够用了。

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拥有现代教育制度对古代教育制度的巨大优势,关卓凡对实现这个目标有足够的把握和信心。

以有阴谋嫌疑的手段加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身上,会有内疚吗?

不会,至少,小皇帝会有一个更加快乐和健康的童年。

以后的事情,历史大潮,浩浩汤汤,我们都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

关卓凡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以为小皇帝增加“兵事、洋务”功课为契机,打压守旧势力,加速推进新政。

关卓凡估计,“兵事”争议不会太大,就算达不成统一意见,也可以“置而不议”,即你牢骚你的,我干我的。

“洋务”可就不会这么简单了。

连办个“同文馆”,还吵得沸反盈天;皇帝学“洋务”,那班守旧卫道之士,还不得如丧考妣?

关卓凡真的很好奇,甚至有一点“期待”——想看看这班冬烘先生。到底能有什么反应?

如果这一关能过去。那么连皇帝都学“洋务”。还有谁不能学、不该学的?

这是最好的“标杆”。

之后,“新政”就可以大踏步地向前进了。

这是关卓凡和守旧势力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这一关,一定要过。

为此,关卓凡甚至不惜斥诸最极端的手段。

不过,他判断,应该用不着动刀动枪的。

关卓凡认为,清末改革。最大的障碍,还是士绅阶层对土地、农民的掌控;观念上的守旧,如果上位者有足够的决心,根本没有看上去那么可怕。

而真正动士绅阶层的奶酪,即大规模剥夺他们对土地的支配权——不论用什么手段,和平的也好,暴力的也罢——还早着。

没有真正的强大实力包括武力做后盾,“言路”就是只纸老虎。

何况,“言路”本身,也有支持新政的声音。其实还不少。只是这些声音听起来,自然没有守旧派哭爹喊娘“嚎丧”那般响亮。所以,上位者难免有敌人无比强大、我方势单力薄的错觉。

还有,关卓凡对清末士林的“风骨”,并没看得太重。

中国士人对君主的“犯言直谏”,到了清末,基本沦为做秀。“清流们”倚仗的不过是君主的宽容,如果君主真的瞪起眼睛,身上的骨头还没软的,剩不了几个。

应该说,两百年下来,满洲贵族对于汉族士人的打压和奴化是成功的。

前明天启之前文官集团和君主的那种激烈对抗,根本不可能现于清朝。

作为后人,看汉族士大夫对满州贵族俯首帖耳,自然悲愤;可关卓凡现在是“时人”,士林的软弱,现实中却可能减少中国改革的阻力。

历史的吊诡,令人感慨。

台面上,建言增加小皇帝“兵事、洋务”功课的,是宗室的核心成员;举荐的师傅,是政府的首脑,“洋务”的主持者,不久前立下了不世的功勋。

而且,正手握重兵。

最高权力的取态是很清晰的。

除了以上泰山压顶般的威慑,守旧派还有个倒霉的地方是,这个事情上,他们的领袖倭仁没法子讲话。

因为都是“弘德殿行走”,怎么好攻讦自己还没上任的同事?反对非自己教授的功课?那不是摆明了说我“嫉妒”吗?

所以,得避嫌。

军机下值,一班军机大臣轿马纷纷,络绎往后海的恭亲王府而来。

关卓凡是今天的主客,恭王把文、宝、曹、许四个全部拉上作陪。

到了恭王府,换上便服,其他几位大军机在乐道堂的书房里喝茶聊天,恭王亲自陪着关卓凡,往后院来见“六嫂”。

恭亲王的福晋,端庄秀丽,气度雍容,一看就是“大家子”出身的贵妇人。

事实也正是如此。恭王福晋的祖父玉德做过闽浙总督,父亲桂良更是巡抚、总督、尚书、大学士一路做将上来。督抚在地方上都是“诸侯”,建牙开府,仪制尊贵,八面威风,同级别的京官万万比不得。恭王福晋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是地道的“大家闺秀”。

关卓凡乃以满洲人见兄嫂的礼节给恭王福晋行礼。

恭王福晋对关卓凡的态度,既亲热,又得体,很像个“大嫂”的样子。

她说道:“逸轩,咱们一家子人,又是亲上加亲的,以后可要多来多往。你回去跟白氏、明氏两个说,要她们常来我府里坐坐,别总是往七爷府里去——怎么,六哥六嫂这儿,是茶不好喝,还是饭菜不香?”

说罢抿着嘴笑。

“亲上加亲”四字,并不算是虚亲热,恭王福晋也姓瓜尔佳氏。

所以,这也是一位“嫂姐”。

回书房的路上,恭王对关卓凡说道:“今儿你侄女不在府里,见不到。不过,不见也罢,见到了,你反倒要给她行礼,嘿!”

恭王是抱怨的语气,关卓凡不由略觉奇怪。

前文交代过,恭王的女儿敦柔格格,为慈禧接进宫去养育。不久前,敦柔格格已封了宗室女最高品级的“固伦公主”。

当然,那个时候,恭王和两宫还没有翻脸。

固伦公主爵同亲王,关卓凡这个贝子见了,确实是要行礼的。

清制,只有中宫所出才能封“固伦公主”;妃嫔所出,或像敦柔格格这样,王女抚育宫中的,封“和硕公主”。

例外不是没有,那是受到皇帝的特别宠爱,如高宗的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母亲是惇妃汪氏;或者以婚姻为国家做出贡献,如圣祖的第三女,固伦荣宪公主,嫁漠南蒙古巴林部博尔济吉特氏乌尔衮,母亲是荣妃马佳氏。

和敦柔格格情况仿佛的,是世祖的五皇子常宁,他的女儿抚育宫中,后晋封固伦纯禧公主。

巧的是,常宁的封爵也是恭亲王。

无论如何,这是殊荣,甚至是“异数”,恭王为何会抱怨呢?

而且,关卓凡知道,不论慈禧和恭王之间有多少龃龉,慈禧对敦柔格格,是真心实意的喜爱。

事实上,这个小姑娘,关卓凡是见过的。

那是从江苏入京陛见述职,自请“宿卫宫中”,两宫皇太后在芳斋堂赐宴,小皇帝和敦柔格格一双小姐弟都曾与席。

关卓凡的印象中,这个小姑娘生的很端正,行事尤其安静稳重。她比小皇帝也就大个二三岁,但举止神情,比小皇帝成熟许多,已经全然是一个小大人的模样了。

晚饭是银鱼火锅。

六位军机大臣围坐一张圆桌子,屋外寒风凛冽,屋内热气腾腾,主人劝酒布菜,言笑晏晏;客人大块朵颐,谈笑风生。

看上去一片其乐融融,“和谐”得紧。

关卓凡暗生警惕:这个场面,现在还不容易出现在自己的府中。

恭王毕竟是宗室中最有威望的亲王,数年经营,根基已深,摘掉“议政王”的帽子,他的影响力会减弱,但不会消失,自己凡事要多做绸缪,不能过于乐观。

席间,又提起了敦柔格格。

话头是宝鋆挑起来的:“六爷,敦妞儿似乎有一段日子没有回府了?”

然后轻轻敲了一下自己的额头,笑道:“瞧我,以后可不能再叫‘敦妞儿’了。”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