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零一章 风云变色,我武惟扬

乱清 第一零一章 风云变色,我武惟扬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欢迎“普鲁士访华代表团”的晚宴,宾主尽欢而散。UU小说 Xuu234更新最快

腓特烈王储伉俪携露易丝公主,下榻“官港行宫”据说,这座行宫,是专门为巡幸天津的皇太后陛下修建的。

代表团其他成员,包括卡尔亲王、克虏伯先生等,下榻行宫的附属建筑“配殿”。

客人对主人的安排十分满意,女客人尤其惊喜本来,到访中国,两位公主已经做好了生活起居不便的心理准备,但这座“官港行宫”,建筑、园林、陈设基本“欧化”之外,各种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如抽水马桶、自来水、煤气灯、暖气,亦是一应俱全,入住之后,真正叫“宾至如归”了。

前半夜休息的很好,后半夜,天气似乎变过了,有半梦半醒的客人,听到了窗外呼啸的风声。

一大早起床,拉开窗帘,不由一怔。

彤云密布啊!

推开长窗,寒风扑面,不由就缩了缩脖子,打了个哆嗦。

透一口气,抬起头,半空中疏疏落落、飘飘洒洒、在北风中打着转儿的,竟然是雪花?

伸出手去,过了一会儿,终于接到了一片儿。

入手即化果然是雪花。

天气不是已转暖了吗?昨儿个还春光明媚呢!

中国的天气,还真是古怪。

也罢了,关键是今儿个的阅兵,会不会受什么影响?

当然不会。

别说一场小小的“倒春寒”,不过飘了几片雪花儿,就是下了雹子,既定的军事行动,也不会改变。

过“官港行宫”接代表团去小站军营大校场的钱尚书,很贴心的提醒:大校场的阅兵台,是没有阳篷的,看今儿个的天气,说不定会有些雨雪要不要替各位准备雨伞、雨衣什么的呀?

客人微愕:阅兵台……没有阳篷?

钱尚书说:是啊,打一开始修大校场的时候,阅兵台就是没有阳篷的这是辅政王的明确要求,取一个“寒暑雨雪共之”的意思如果下雨下雪,那么,台上、台下,当官的、当兵的,都一块儿淋着。

这是普鲁士人到达中国之后,受到的第一次真正的冲击超过了昨天欢迎仪式上那只得到“最高分”的仪仗队。

彼时,欧洲各**队,等级森严,阶级分野也很明显军官,特别是中、高级军官,基本由贵族和富家子弟担任,官兵待遇,差异极大,而且,不论什么等级、什么阶级,不论是官、是兵,皆视这种差异为天经地义,官也好、兵也好,都没有什么“同甘共苦”的概念。

“寒暑雨雪共之”?如果是排长、班长一类的低级军官也就罢了,可是,高级军官哎,即便是在前线、在战斗中,高级军官和普通士兵也不可能“寒暑雨雪共之”啊?何况,现在是在后方、是在阅兵?

更何况,站在阅兵台上的,是辅政王、是王太子?

有些……不可思议啊!

钱尚书之“贴心”,颇有点儿“激将”的意思,在中国人面前,普鲁士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以示弱的,腓特烈王储以下包括两位女士,皆婉言谢绝了主人的“好意”,表示“一切入境随俗”。

再者说了,看这天儿,大约只会下雪,不会下雨,就是下雪,也未必能下的多大毕竟已经是春天了嘛,男士的大氅、女士的斗篷,都是有一定的“防雪”的功能的。

还有,俺们自己的行李里头,雨伞、雨衣什么的,也是带了的真到了不能不用的时候,其实也不必你钱尚书费心。

出发。

北风愈紧,不过,雪花儿总是疏疏落落的几片儿,这个雪,始终没有正经下起来,客人们的心里,多少安定了一些。

大校场在望,在铅云四垂的背景下,在隐约的金鼓军号声中,远远的便觉得一股肃杀之气迎面而来。

主人辅政王携钟郡王、曾侯爵、文大臣在大校场西门前相迎。

对辅政王邀请自己参与检阅名闻天下的“轩军”,腓特烈王储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特别代表身边的妻子以及妻子的妹妹表示感谢普鲁士人晓得,在中国,女子的地位远不及欧洲,除了身份最特殊的皇太后和皇帝,别的女子,几乎是不可能出现在阅兵台上的。

关卓凡先对维多利亚公主姊妹颔首致意,然后对腓特烈王储说道,“王储殿下伉俪莅临,是本人和轩军的荣幸。”

一进大门,连卡尔亲王在内,都微微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个“大校场”,果然是大!

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场地,目测东西长……至少二百五十米左右,南北宽……至少一百五十米左右吧!

阅兵台位于大校场北部中央,坐北朝南。

嗯,果然是没有阳篷的。

不过,目下,阅兵台上,倒也不是光秃秃的搭起了一座大大的彩坊,顶端拉起了一条长长的横幅,几同阅兵台同宽。

距离尚远,风又大,横幅绷的虽紧,却也为风所鼓,不住颤动,一时之间,倒看不清楚,上面写了些什么?

只是看的出来,上面的文字,是用“德、中双语”书就的。

不过,普鲁士人注意力,都不在阅兵台校场之东,密密齐齐,是一个又一个受阅方队

这才是焦点所在!

一眼看过去,受阅部队分成了三大块:北边儿的一大块,是步兵方队;中间的一大块,是骑兵方队,南边儿的一大块,是炮兵方队。

不知纵深,不好判断准确的人数,不过,腓特烈王储和卡尔亲王两位,都是带老了兵的人,直觉上受阅部队的总人数,总在一万上下吧!

金鼓已歇,阔大的校场上,虽然摆了上万的军人,却不闻一丝人声,除了战马偶尔的嘶鸣,只有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关卓凡介绍:此次受阅部队,共有一个礼兵方队、三十个步兵方队、十一个骑兵方队、八个炮兵方队合五十个方队。

其中,礼兵方队,横十三人,纵十二人,旗手一人,护旗二人,共一百五十九人其实就是昨儿个您检阅的那支仪仗队啦!

步兵方队,横二十五人,纵十四人,领队二人每个方队三百五十二人,共一万零五百六十人。

骑兵方队,横十二骑,纵十骑,领队二骑每个方队一百二十二骑,共一千三百二十骑。

炮兵方队,横四门大炮,纵四门大炮,每门大炮前连弹药车,由一匹骏马牵引,马上骑一位驭手;每个方队领队一骑每个方队十七骑、十六门大炮,共一百三十六骑、一百二十八门大炮。

“嗯,对了,这一百二十八门大炮,全部是贵国生产的克虏伯后膛钢炮。”

客人们个个脸上放光,尤其是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先生,一张脸亮的好像一盏煤气灯似的。

“总计”关卓凡继续说道,“官兵一万二千一百七十五人,马一千四百五十六匹,大炮一百二十八门。”

果然上了万!

普鲁士人既满意,又得意,如卡尔亲王者,更难以掩饰自己的兴奋眼睛中又射出了那种光芒“既好像一只凶猛的猎豹觑到了猎物,又好像一个小孩子看到了渴望已久的心仪的礼物。”

不过,今日的阅兵,只行分列式,不行阅兵式。

阅兵式,即诸军列队而立,检阅者在队列前徐行而过,阅看军容;分列式,即诸军列队步操,依次通过阅兵台,接受检阅。

分列式是一种对检阅者的“致意”,阅兵式却代表上位对治下的检视,过于敏感,即便是盟国的领袖,也没有这个资格,这一点,普鲁士人充分理解,事实上,较之阅兵式,他们更想看分列式队伍在行进中,才能够真正体现步操的水准。

走近阅兵台了,才看清楚,横幅上“德、中合璧”的是什么字:

“热烈欢迎普鲁士王国腓特烈王储殿下伉俪一行莅临指导!”

字不是写上去的,是用金线绣上去的。

咦,这种行文、措辞,还是第一次见到呢!

这个花样,有点儿意思啊。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