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七十三章 天子监狱里的皇帝,食言而自肥的皇帝

关卓凡偷觑慈禧的这一眼,其实亦算是“历史的感慨”。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原时空,颐和园初初落成的时候,玉澜堂的正殿,也是八个门,可是,到了后来,只剩下一个门了,其余的,或者加了重锁两间“过道房”的前、后门;或者干脆拿砖砌死了玉澜堂的后门和两个侧门,整间玉澜堂,只留下了一个正门。

锁门、封门,皆是出于慈禧的指示。

何以如此?

这是因为,彼时的玉澜堂,已经成为德宗的囹圄了。

原时空,玉澜堂是德宗的寝宫,戊戌政变之后,德宗虽然沦为事实上的囚犯,不过,玉澜堂依旧是他的“寝宫”慈禧若临幸颐和园,一定是把德宗带在身边的,到了颐和园,还是把他安置在玉澜堂。

至于为什么必得是“两宫临幸颐和园”若留德宗在紫禁城或西苑,看不见、摸不着,哪个晓得,会不会又作出什么幺蛾子来?

德宗是一个被严加看管的囚犯,玉澜堂是一个四通八达的“穿堂殿”,为防德宗“胡乱走动”,或里外沟通消息,慈禧下令:封门。

于是,德宗非但不能出玉澜堂大门一步,就连后边儿第二进别名“狮子林”的庭院,也不能去;昆明湖的湖光,万寿山的山色,就更加不关他的事儿了,他能做的,只是在玉澜堂的院子里,看四方天。

所谓“天子监狱”是也。

母子相残的悲剧,国家民族的悲剧。

好了,回到“本时空”来。

一出玉澜堂后抱厦西侧门,便觉得眼前微微一暗这个“中庭”的光景,较之玉澜堂的前院,可“荫凉”的多了。

转下台阶,一抬头,慈安不由“哟”了一声:“怪道叫‘狮子林’呢!这许多的假山!”

“中庭”的假山,分为东、西两大片,东高西矮,两山夹池,池上架桥,通向第三进宜芸馆的正门。

假山上,藤萝交蔓;假山旁,香樟、侧柏之属高耸。

除此之外,庭院的四角,皆植大片修竹。

抄手游廊宛转连绵,掩映于凤尾森森之中。

慈安悠悠的叹了口气,“好舒服!”

东庑是面阔三间的“静憩轩”,西边儿

“咦,”慈安有些糊涂了,“‘狮子林’这里,西边儿不是有一座‘夕佳楼’么?怎么见不着?呃……是我记错了吗?”

“母后皇太后记心极好!”关卓凡说道,“其实是西边儿的假山太高了,遮住了夕佳楼臣带路,两位皇太后这边儿请。”

转过假山,果然,一座卷棚硬山顶的二层小楼矗立眼前。

“这兜来转去的!”慈安笑道,“这也算……‘山抑’了吧?”

“母后皇太后圣明,”关卓凡说道,“确实是‘山抑’。”

抬头看去,“夕佳楼”的匾额,悬在二楼;一楼的柱子上,挂着这样的一副楹联:

锦绣春明花富贵,琅画静竹平安。

“嗯,”慈安点头,“这两句好!我看得懂!意思好,也应景这个院子里,竹子就是多嘛!”

姐姐,就晓得您会喜欢这两句,关卓凡微微一笑:“是。”

慈禧插口:“‘夕佳楼’的名字也好,恰如其分!姐姐你想啊,面向正西,又是正对着昆明湖,这个‘夕佳楼’,上了二楼,真正是看夕阳最佳的去处了!”

“对,对!”慈安连连点头。

“登上夕佳楼,”关卓凡说道,“傍晚观赏夕阳,固然‘夕佳’;别的时辰,拿来看风景,也是极好的”

顿了一顿,“请两位皇太后留意,咱们方才没看见夕佳楼,是因为站在地面儿上,仰着头;若登楼东望,假山其实是遮不住的假山虽高,到底高不过夕佳楼,则南边儿的玉澜堂,北边儿的宜芸馆,以及东边儿的仁寿殿、德和园大戏楼,都在眼前。”

再顿一顿,“如果站在西侧,凭栏远眺,就更不必说了!往左看即往南看,由近而远,知春亭、廓如亭、十七孔桥、蓬莱岛,皆清晰历历整个昆明湖,尽收眼底!往右看即往北看,万寿山满目苍翠,佛香阁、智慧海,巍然高耸!往前看即往西看,西山如黛,西堤如带”

话没说完,两宫皇太后和皇帝都笑了,玉儿、喜儿等也忍不住掩嘴儿葫芦。

“你这张嘴,”慈安拿一根手指虚点着他,“不去说书,真正是屈了才了!”

关卓凡“嘿嘿”一笑,说道:“臣的意思是,这座‘夕佳楼’,就叫‘朝佳楼’、‘午佳楼’,也是极好的。”

“好,好!”慈安笑道,“不如这样吧将这块‘夕佳楼’的匾额,挂到西侧去,这儿呢,挂一块‘朝佳楼’,你看如何?”

大伙儿不由得又笑了。

母后皇太后……难得这么诙谐呀!

“姐姐这个话,”慈禧说道,“虽然是玩笑,不过,我想,高宗皇帝的想头,倒和他的差不多呢!”

不但慈安、皇帝,连关卓凡也是一怔:什么意思?

“这座‘夕佳楼’,”慈禧说道,“清漪园的时候,就有了吧?也是差不多的二层小楼吧?”

关卓凡答道,“是!”

“姐姐,”慈禧转向慈安,“你晓不晓得,高宗皇帝这一辈子,从未在清漪园过夜?总是早上到了这儿,过了中午,就回紫禁城了?”

“哦?”慈安愕然,“这却是为何?”

“什么缘故,我倒不晓得,”慈禧说道,“不过,高宗皇帝既然一过中午就回宫,那么,自然是从来没有在这儿看过夕阳的,说不定,高宗皇帝觉得,‘朝佳’、‘午佳’也很好,就不‘夕佳’,也无妨的这不是和他说的,差不了多少么?”

说罢,抿嘴儿一笑。

慈安也是一笑,不过,到底疑惑难释,“高宗皇帝为什么不在清漪园过夜呢?早上来,过午就走,这么大的一个园子,不是挺……呃,挺可惜的吗?”

差点儿说出“挺浪费材料”什么的了。

转向关卓凡,“你晓得什么缘故吗?”

关卓凡犹豫了一下,说道:“回两位皇太后,是这样子的”

顿了顿,“乾隆九年,‘圆明园四十景’定型之后,整个圆明园工程历经康、雍、乾三朝至此就算基本告竣了,高宗纯皇帝御制《圆明园后记》,以志其事。”

“文中,高宗纯皇帝说,‘予小子敬奉先帝室苑囿,常恐贻羞,敢有所增益?是以践祚后所司以建园请,却之。’又说,‘既释服,爰仍皇考之旧园而居焉’总之,言下之意,是说圆明园之外,不会再修建其他的苑囿了到此为止了。’

“高宗纯皇帝还说,‘然后世子孙必不舍此而重民力,以创建苑囿,斯则深契朕法皇考勤俭之心以为心矣。’又说,‘藉曰祖考所居不忍居也,禁又当何如?’意思是,不但自己不再修建新的苑囿,后世子孙也不应该再修建新的苑囿了。”

“高宗纯皇帝做出上述承诺,大致是两个原因:一来,高宗纯皇帝眼中,圆明园‘规模之宏敞,邱壑之幽深,风土草木之清佳,高楼邃室之具备’,‘可称观止’,‘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此’就是说,既然圆明园已尽餍所求,自然就不必再做他求了。”

“其二,自然是圆明园耗费人力、财力极钜,为恤养民力,也不宜再修园子了。

说到这儿,慈安、慈禧都听出了问题,姐儿俩对视了一眼,慈禧问道:“清漪园是哪一年修的?”

“回太后,”关卓凡说道,“乾隆十五年。”

乾隆九年……乾隆十五年,这特么就尴尬了。

“两位皇太后明鉴,”关卓凡微微苦笑,“不过六年,便食言而……呃,这个……自食其言,朝野上下,自然不免议论纷纷,高宗纯皇帝不能不有所譬解,于是,又写了《万寿山清漪园记》。”

顿了顿,“文中,高宗纯皇帝说,修清漪园,‘与我初言有所背’,‘不能不愧于心’,又说,‘吾过,而终不能不言者’,‘予虽不言,能免天下之言乎?’”

慈安、慈禧、皇帝,以及李莲英、玉儿等太监、宫女的头脑,心中都不禁暗自嘀咕:这不成“罪己诏”了么?

关卓凡继续说道,“高宗纯皇帝如此自譬:‘盖湖之成以治水,山之名以临湖,既具湖山之胜,概能无亭台之点缀?’意思是,疏浚昆明湖,是为治水;瓮山更名万寿山,是为皇太后寿,‘亭台之点缀’,不过是顺理成章之事。”

这个理由,可是有点儿勉强啊。

“高宗纯皇帝也晓得,”关卓凡说道,“这个理由,有些勉强,又补充说,修清漪园,是‘出内帑给雇直’花的不是政府的钱,是皇家自己的钱。”

可是,皇家自己的钱,又是哪里来的呢?

嘿嘿。

“文中,”关卓凡继续说道,“高宗纯皇帝还提到了‘圆明园后记有云,不肯舍此重费民力建园囿’,自嘲‘今之清漪园非重建乎?非食言乎?以临湖而易山名,以近山而创园囿,虽云治水谁其信之?’”

慈安、慈禧对视了一眼,心里头都在想:这位太爷爷写文章,还真是啥话都敢说啊,一副百无禁忌的模样。

“总之,”关卓凡说道,“高宗纯皇帝自知,不论他如何譬解,也难免背信之讥,于是说,‘自失园虽成,过辰而往逮午而返,未尝度宵,犹初志也,或亦有以谅予矣’意思是,我临幸清漪园,一向是早上去中午回,从不过夜这总可以证明,我修这个园子,真不是为了自己的享受吧?哎,大伙儿可以原谅我了吧?”

原来,早去午回,是这么来的呀。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