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八零章 轩亲王的杞忧和野望

乱清 第一八零章 轩亲王的杞忧和野望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对于轩亲王转述的自己的继任者的“深以为忧”,曾国藩不能报以沉默,可是,也不能说自己已有所默喻了,只好像一个捧哏似的,明知故问:“江宁的情形,我是已经隔膜了,请王爷的示,怎么个不一样法儿呢?”

微微一顿,“竹生之忧,又出自何处呢?”

“治安!”关卓凡说道,“江宁的治安,不比涤翁在的时候了!赵竹生说,江宁为江苏省府、江督治所,他署理江督,江宁的治安,却在他的任上败坏了,深感内疚!本来想引咎自劾的,可是……咳咳。”

轻轻的咳了两声,打住了。

赵景贤虽然署理了江督,却一天也没有在江宁呆过,如果“引咎自劾”,等于弹劾江宁将军、江宁藩司和江宁知府;而江宁的情形太过特殊,“治安的败坏”,如果深究缘由,则一定追到前任江督那里去。

曾国藩何等样人,这一层,如何能不晓得?当下便有如坐针毡之感,情知话说到了这个份儿上,已经不能再装傻了,微微透了口气,说道:“竹生耽于盐务,一直未赴江宁本任,江宁的治安,不能要他来负责任”

顿了顿,沉声说道:“我晓得,竹生是在替我留面子!我既心感,亦自惭嗯,江宁治安的败坏,是不是因为……散兵游勇?”

关卓凡的神色,似乎有些意外,沉吟了一下,点了点头,说道:“真是什么都瞒不过涤翁!”

顿了顿,“江宁一带,散兵游勇甚多,涤翁坐镇两江之时,此辈自不敢胡作为非;涤翁去江就直,此辈犹如野马脱缰,开始骚扰地方了!刚开始的时候,也只是‘骚扰’而已,就算有些过分的需索,地方勉强还可应付,可是最近,逐渐发展到明火执仗了这就有些兵匪不分了!”

曾国藩脸色阴沉,喑哑着嗓子说道:“这是不能够姑息的!抓到了,该杖的杖,该枷的枷,该明正典刑的,要明正典刑!”

关卓凡叹了口气,说道:“下不去这个手啊!到底都是为国家出过力的人!”

“王爷,功是功,过是过,不能混为一谈的!”

“涤翁说的,何尝不是正理?”关卓凡说道,“可是……唉!这班散兵游勇,有可恶的,可是,也有可怜的!其中有不少人,积蓄用尽,衣食不周,戴着红顶子、蓝顶子流落江湖,也算其情可悯啊!”

曾国藩的脸色,愈加阴沉了。

“还有一点,”关卓凡继续说道,“算是我的杞忧如果逼得太紧了,赵竹生赴江宁本任之后”

顿了顿,慢吞吞的:“我怕,将有人不利于他。”

曾国藩目光霍的一跳,“王爷是说”

“狗急了会跳墙,”关卓凡平静的说道,“逼的太紧,保不齐就有人铤而走险,效博浪之击。”

“不能够!”曾国藩失声说道,“今夕何夕?天下早已太平,哪里还有人敢做这种无父无君、毁家灭族的事情?”

关卓凡冷冷说道,“天下之大,总有几个眼中无父、无君又不怕死的,万一这里边儿,有一个身后无家、无族的呢?”

曾国藩一滞,正待说话,关卓凡已继续说了下去,语气冰冷:“涤翁,莫说两江总督,莫说江督衙门,就是亲王,就是大内,都有人敢行荆轲、聂政故事呢!”

曾国藩微微的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了。

犹如一块巨石压在了心口,他有点儿喘不过气儿来的感觉了。

关卓凡微微放缓了语气,“这或许是我的杞忧,可是,嘿嘿,我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呀!”

曾国藩心想,赵竹生整顿盐务,算得上大刀阔斧,雷厉风行,也罪人,也杀人,怎么没见你“杞忧”呢?

当然,轩亲王遇刺之前,赵景贤的两淮盐务,已基本整顿完毕了难道,轩亲王真的“一早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

看着不大像呀!

“总要想出一个法子,”关卓凡说道,“既整治了江宁的治安,又对各方都有交代朝廷、地方以及……嗯,为国家出过力的有功将弁。”

“为国家出过力的有功员弁”,即“散兵游勇”的委婉说法了。

轩亲王既这么说,就是不打算“抓住了,该杖的杖,该枷的枷,该明正典刑的,要明正典刑”了。

可是,哪有这样子面面俱到、皆大欢喜的法子?

曾国藩转着念头:难道,轩亲王的意思,是叫我回任两江?可是,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啊!他好不容易将两江抓到了手里,绝不可能再吐出来的啊!

再说,即便我回任两江,也是治标不治本啊!

“还有一种情形,”关卓凡说道,“亦深为可忧,如果不尽早为之计,恐怕真的会应了涤翁方才说的‘后患无穷’。”

曾国藩一怔,“请王爷的示怎么说呢?”

“散兵游勇不仅骚扰地方,”关卓凡说道,“还有许多加入了会道门,有青帮、有洪门,不过,人数最多的,还是哥老会。”

曾国藩心中,大大一跳。

“青帮、洪门还好些,”关卓凡说道,“虽说是江湖中人,到底大致还是肯听朝廷招唿的,可这个哥老会”

皱了皱眉,“也不晓得什么时候冒出来的?大约也就是咸丰二年之后的事儿吧?迄今朝廷还不是很摸得清楚他们的门道,诡秘的很!偏偏虽是后起之秀,却有后来居上,超越青帮、洪门之势!”

曾国藩默然片刻,叹了口气,说道:“王爷说的不错,咸丰元年,洪杨乱起;咸丰二年,半个中国都乱了,哥老会就是打那个时候冒出来的!彼时,朝廷全力平乱,犹恐不及,哪里顾得上这班会道门?他们便趁乱坐大了!之后,战乱的范围愈广,他们的势力愈大,终于唉!”

关卓凡微微一笑,“涤翁也不必太过伤感,乱世之中,人心最易受到蛊惑,不过,现在国家由乱而治,不晓得这班会道门,还能够兴风作浪多久呢?”

顿了顿,“问过江浙青帮的人,这个哥老会,是不是打他们那儿分家分出来的?都说不是,都说这个哥老会,是打西边儿过来的;再问洪门的人,也都这么说。”

“西边儿?”

“是,”关卓凡说道,“江浙的哥老会,不过最近两、三年,才真正兴旺了起来,湖南、湖北的哥老会,似乎要……更早一些?

曾国藩点了点头,“不错。”

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实话实说:

“其实,并不是这一两年,才有散兵游勇加入哥老会的,咸丰六年的时候,湘军之中,就发现了哥老会徒,虽然明令禁止,但私下底,还是有不少人趋之若鹜。彼时正是用人之际,他们既未明着违抗军令,有些事情,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如果没有弄错的话,”关卓凡说道,“张平安……就是哥老会的。”

曾国藩微微一震,过了片刻,木无表情的点了点头。

“不过,”关卓凡说道,“我估计,他应是被弹劾去职之后,才加入了哥老会。”

曾国藩默然,过了一会儿,干巴巴的说道:“想来应该如此,不然,黄昌期绝不会不晓得若晓得了,就绝不会不告诉我。”

黄昌期就是黄翼升。

曾国藩晓得,轩亲王说“张平安应是被弹劾去职之后,才加入了哥老会”,其实是在替自己和黄翼升卸责,江浙哥老会之兴起,是在张平安到任长江水师提标前营管带之后的事儿,如果张安平是在战争期间就加入了哥老会,则是个人就会想,这个江浙哥老会的兴起,是不是出于张安平的推动啊?

如是,曾、黄的“失察之责”,可就大了!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