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三七章 天子,天灯,天光

乱清 第一三七章 天子,天灯,天光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皇额娘笑话我呢,”皇帝笑着说道,“我懂的什么?这不都是他说给我听的吗?”

这么说就不对了,皇帝不是普通人,圣天子洞烛幽微,明鉴万里,怎么可以随便自谦?更不可以说什么“我懂的什么?”——什么都不懂,怎么做的来皇帝?

至于“这不都是他说给我听的吗”——嘿,好像皇帝的一言一行,全都出于“他”之授意似的!

如是,皇帝不就成了……傀儡了吗?

不晓得慈安有没有觉得皇帝的话不妥当?总之神色如常,“不是笑话你,进益就是进益了!不过——”

说到这儿,偏过头,看了关卓凡一眼,然后转回到皇帝这边儿,笑吟吟的,“我其实也没有怪他的意思,他自个儿还没有分辨呢,你怎么就赶在里头了?嗯,显见是小两口,上赶子护着自个儿的夫君了!”

皇帝的脸儿,“刷”的一下就红了,忸怩了一小会儿,轻轻的喊了声,“皇额娘!”

关卓凡不好再不说话了。

“回太后,”他从容说道,“登基大典之后,再进皇太后位,其实是丽贵太妃自己的意思,她总说,朝廷制度要紧,皇上呢,也还年轻,因此,一切相关事宜,宁肯从紧、从严,万不能在她那儿,替皇上落下一个‘僭越’的话柄。”

慈安虽然憨厚,也晓得,这个话一定不会是丽贵太妃的原话——以她的见识,说不出这样的话来。不过,面儿上自然不说破,点了点头,说道:“丽妹妹一向识大体、顾大局,既如此,只好委屈她几天了——反正,没有几天就到登基大典了。”

“是。”

慈安转向皇帝,目光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轻轻的叹了口气,说道:“这个模样儿,好看是好看,只是……忽然变过了,有些……嗯,方才,我第一眼看见,很是有些……恍惚呢!”

慈安的话,说的虽然委婉,但皇帝夫妻俩都晓得何所指?皇帝看向关卓凡,轻声说道:“你给皇额娘回吧?”

关卓凡微微欠身,应了一声“是”。

直起身来,“回太后,皇上既为皇上,是一定不能再梳‘旗头’的了,‘旗头’者,既为女子之‘旗头’,更为眷属之‘旗头’,皇上是女子,但更是天子,不是任何人的眷属——一定要说眷属的话,我才是皇上的眷属。”

慈安沉吟了一下,点了点头,说道:“是这个理儿。”

“还有,”关卓凡说道,“天子牧育万民,为天下人垂型范,这个‘天下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因此,皇上虽是女子,服御上头,却要泯灭男女之别,这也是为什么皇上的‘朝服’,依然用回先朝的款式,不做变更的原因。”

“嗯。”

关卓凡微微加重了语气:“朝服不变,是这个原因;‘旗头’要变,也是这个原因。”

顿了顿,“嗯,或者换个说法——皇上虽是女子,但既为天子,如前所述,便是‘牧育天下’,而非‘母仪天下’,这‘母仪天下’……从今往后,全要仰赖三位皇太后了。”

“这倒是的,”慈安微微一笑,“皇帝没有皇后,只有皇夫,‘母仪天下’什么的,又没法子指望皇夫,说不得,这件差使,只好我们姐儿仨来做了。”

皇帝“扑哧”一下,笑出声来。

她和她的皇额娘,都没有发觉这个玩笑的不恰当处——拿“母仪”来开关卓凡的玩笑,没有什么所谓;但加上了“天下”,就不合适了。

皇后和皇夫,其实是不好比的——皇后于臣下,是君;皇夫于臣下呢,还是臣下。

皇夫神色自如的说道:“太后圣明!”

“‘旗头’是这个理儿,”慈安说道,“‘花盆底’,更加是这个理儿了?”

“是,太后圣明!”

顿了顿,关卓凡继续说道,“既然换了平底儿的鞋子,旗装的下摆,就不能不截短些,不然,裙裾拖地,行动不便。”

“嗯,也是,”慈安点了点头,“只是——”

一边儿说,一边儿打量着皇帝,“我瞅着,皇帝身上的衣裳,不仅截短了些,似乎……还收窄了些?”

“是啊,”这次回话的,是皇帝自个儿,“如果只截短,不收窄,样子就不大对了,瞅上去……就是个‘正方形’了。”

“‘正方形’?”

“就是个方块儿,”皇帝用手比划着,“四个边儿,都一般的长。”

慈安笑了,“那倒也是不至于……不过,也是的,只截短,不收窄,没那么好看。”

问题是,这个“好看”,带来了一个似乎非常严重的问题——

皇帝的腰身,隐约可见了。

正常的旗装,直上直下,是没有腰身的。

这就是前文提到的,因为大氅的遮掩,跪迎的王公大臣们没有发现的那个“微妙而重大的变化”。

有些事儿,慈安心里头是担心的,但有些话,既不能当着太监、宫女的面儿说,也不好当着皇帝的面儿说,只好暂时将“旗装”的话头打住了。

“这件首饰,倒是好看,”她看着皇帝发髻上的那只闪闪发亮的“王冠”,有些好奇的问道,“不过,这个发髻,不用簪子,不用扁方,就靠这么一件首饰箍着,牢靠么?”

“回皇额娘,”皇帝笑着摸了摸自己的发髻,“并不是只靠这只‘发箍’箍着的,里头还有好多花样,也挺麻烦的,等皇额娘什么时候得闲了,我叫翠儿解了开来,重新结一次,给皇额娘瞅瞅。”

“行,”慈安微笑着说道,“那我就等着开眼界了。”

*

从钟粹宫出来,皇帝就该临御自个儿的寝宫了。

这是皇帝第一次以皇帝的身份临御乾清宫,隆重其事,不能走侧门,銮驾沿着来路,走过一整条东一长街,过日精门——乾清宫的东门而不入,出内左门入天街,右转,到了乾清门前。

乾清门左、中、右门皆洞开,銮驾自中门入,通过一条又长又宽、台基高达数尺的御道,御辇抬上丹陛,最后到达乾清宫前的露台,停了下来。

乾清宫总管太监黄玉敬,早已率领乾清宫一众执事,在露台上跪候了。

皇帝下了辇,待太监、宫女行过了礼,虚抬了抬手,微笑说道:“都起来吧。”

这个虚抬手的动作,对于九五至尊的皇帝来说,算是个相当客气的表示了,通常情况下,只有王公重臣才会得到这样子的“礼遇”,因此,黄玉敬拉长了公鸭嗓子,高声说道:“奴才谢皇上的恩典!”领着一众太监、宫女,又磕了一个头,才站起身来。

皇帝没有马上进入正殿的意思,转过了身,从露台上望了出去,美丽的脸庞上,露出了一种少见的淡淡的感慨和怅然的神色。

关卓凡微笑说道:“是不是想起了家宴的情形?”

皇帝转过头,眼睛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是啊!你怎么晓得……”

话说了半句,打住了,眼波流转,一种莫名的幸福感充溢了心胸,真正是……知我者莫过于夫君啊!

嗯,那么,皇夫何以知皇帝呢?

因为,皇夫晓得,皇帝对于乾清宫的记忆和印象,和“家宴”二字,几乎是划了等号的。

乾清宫虽然属于内廷的范畴,但是,既然文宗、穆宗皆不以其为寝宫,乾清宫就只剩下举行仪典、召开重大国是会议以及皇家秘书处——上书房、南书房办公的功能了。

因此,作为公主,一年之内,只有两次机会进入乾清宫,两次都是皇帝举行家宴——一次是除夕家宴,一次是万寿家宴。

不过,这个“家宴”,并不是后世清宫剧描述的那个样子:皇帝之下,皇后、妃嫔和王爷们,济济一堂,或者眉来眼去,或者话里藏着骨头,你扔给我,我掷给你。男女有别,皇帝的老婆们,绝不可能和成年的雄性皇室成员一块儿吃饭的——都哪儿跟哪儿嘛!

真实的情况是,除夕的“家宴”,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宴”,皇帝之下,出席的成员,仅限于皇后、妃嫔和未成年的皇子、皇女。

万寿的“家宴”,情形仿佛。

皇帝和宗室亲藩,过年期间,也会举行私人性质的“曲宴”,不过,这个“曲宴”,不载于《大清会典》,更不会有女性成员出席,一般情况下,这种宗室亲藩参加的“曲宴”,会等过了元旦,放在大年初二或者初三。

“小的时候,”皇帝说道,“特别盼着过年,也特别盼着皇阿玛万寿,倒不为别的,只为了一年之中,只有这两次,能够正正经经的和皇阿玛一块儿吃顿饭。”

其实,文宗在永和宫传膳的时候也很多,不过,“陪膳”的,只有丽妃,没有丽妞儿。如果皇上在永和宫“留膳”,则大公主一定要被带了开去,由嬷嬷或者宫女陪着,自己一个人用膳。

“对,”关卓凡点了点头,“团圆饭。”

“是啊,团圆饭!”

皇帝的眼睛,亮晶晶的,“拿除夕的家宴来说吧——”

顿了顿,“打腊月二十四开始,乾清宫这儿,就要安设‘万寿天灯’了——”

她一边儿说,一边儿小幅度的比划着,“从一进乾清门,整条御道,一直到丹陛,两边儿都安设了‘天灯’,每天晚上,‘天灯’都要点亮,就是在永和宫,都看得见——不是能看得见‘天灯’,而是看得见乾清宫那边儿,整个亮堂堂的!”

“因此,每年年底,从腊月二十四开始,我的心里,就跟藏了只小耗子似的,痒痒的难受!”

关卓凡心想,你现在是皇帝了,照着以前的规矩,你的正经“家人”,只有我一个,可是,明载于《大清会典》的乾清宫家宴,不可能就咱们夫妻俩呀?不晓得今年乾清宫的“家宴”,应该是一个什么格局呢?

嗯,这个事儿,现在就要开始动动脑筋了。

“还有,”皇帝兴致勃勃的,“在每一盏‘万寿天灯’后头,都要悬挂一副‘万寿宝联’,宝联上的字儿,都是用金丝绣的,两面绣!灯光照在上头,闪闪发光,哎哟,好看的很!”

说到这儿,脸上露出了那种小孩子才有的兴奋的神情,“我那个时候,特别爱看这个宝联儿、金字儿!有一次,看得入迷了,自个儿绊了自个儿一跤。”

关卓凡笑了,“没摔伤吧?”

“没有,”皇帝说道,“小孩子筋骨软,就一小跤,哪儿摔得伤呢?倒是把带我的嬷嬷吓坏了,不过还好,没给别的什么人看见。”

顿了一顿,轻轻叹了口气,“我就觉得,那个时候,整个乾清宫,就是一盏大灯笼,连石头都是透亮的!”

“那个时候,到了家宴快结束的时候,就特别难受——一结束,就得回永和宫了!永和宫虽然也是张灯结彩,可是,怎么比得上乾清宫那么亮堂?一回到永和宫,就觉得整个人空落落的,觉都睡不大好——反正,我印象中,小的时候,没有哪一年,大年三十晚上的觉,是能够睡得好的!”

说到这儿,转头对黄玉敬说道:“黄公……”

一个“公”字出口,晓得不妥,赶紧打住,“黄玉敬,你是乾清宫的老人儿了,除夕家宴,大约是我说的这么回事儿吧?”

自己现在是皇帝了,怎么还能叫太监“公公”呢?——除了皇太后宫里的人,尊其主而敬其仆,对于最有头脸的一、两个人,还可以称呼一声“公公”或“姐姐”,紫禁城别的太监、宫女,不论年纪大小,都得直呼其名了。

“皇上的记心好极了!”黄玉敬说道,“是这么回事儿!”

微微一顿,“不过,说到‘亮堂’,永和宫的‘亮堂’,是与众不同的。”

“与众不同?”皇帝好奇的问道,“我倒不晓得,嗯,怎么个‘与众不同’法儿呢?”

“回皇上,”黄玉敬庄容说道,“多少年了,宫里头的人,私下底都说,到了半夜,到处都熄了灯,到处都暗沉沉的,唯有永和宫,还亮堂着——”

微微一顿,“不是灯光——永和宫也熄了灯。”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