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六九章 风云突变

乱清 第一六九章 风云突变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王守正夜谒轩亲王府的第二天,小皇帝“天花之喜”的第一十八天。

“出天花”,以前一十八天为最难的关隘,过了这个关隘,之后的日子,辰光虽长,都属调养恢复。这个道理,就算原先不晓得的,因为小皇帝的“天花之喜”闹得沸反盈天,现在也都晓得了,因此,今儿一大早,但凡有权力看小皇帝脉案的人,都早早的进了宫,估摸着早晨的脉案下来了,便成群结队的赶到内奏事处来看脉案。

大伙儿都认为,今天的脉案,必定会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总结性的说法,以宣示皇上的“天花”经已“出”过了,接下来,就该“普天同庆,恩纶广布”喽。

有权力看脉案的人,除了亲王、郡王、军机大臣、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内务府大臣、宗人府宗令、宗正、各部正堂之外,还包括弘德殿的师傅,以及贝子以上的所有近支亲贵,这班人,平时并不会每天都过来看脉案,但今天不同,但凡不在直的,能来的,基本都来了——包括昨儿还在香山碧云寺的恭王。

一个是确实关心,一个嘛,这是个态度问题。

小皇帝的脉案,一式几份,除在太医院、御药房、敬事房备案之外,还要送军机处和钟粹宫,军机处为军机要地,除了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他人不得擅入,亲王亦不例外,是不方便给大伙儿涌进去看脉案的;钟粹宫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只能在太医院、御药房、敬事房三处看了。

不过。太医院和御药房在南三所东首。出门就是紫禁城的东城墙。位置太偏了,实在不方便;敬事房在乾清宫的南庑,位置最为适中,可是,敬事房地方不大,却摆了许多档案,再说,敬事房自己的差使也多。这么一大群人涌进去,彼此乱作一团,也不方便。

于是,就这么规定下来:送敬事房的脉案,先送敬事房旁边的内奏事处,摆上半天,再由敬事房的人收走,这半天时间,就留给大伙儿过目了。

奇怪的是,今儿的脉案。一直没有送过来。

一直等到快午初了,还是不见脉案送来——平日的这个时候。第二张脉案都出来了。

大伙儿不由议论纷纷:就是病情稳定,无需再用药了,也该有一张脉案呀?

叫人去太医院、御药房问,答复是,那边儿也没有收到今儿的脉案。

军机处呢?呃,这个就没人敢去问了。

又等了两刻钟,还是没有动静,大伙儿估摸着,上午不会有脉案出来了,肚子也开始叫唤了,只好先撤了——回去吃了饭,下午再过来看看吧。

下午过来的人数,就没有上午那么多了,不过还是不少。

不过,还是没有脉案。

这可奇了怪了!

明明有人看见,太医院的王守正、魏吉恩,都进了太极殿,好像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出来呀?

既然请了脉,怎么会没有脉案?

太监的消息,一向是最灵通的,于是就有人走到旁边的敬事房去问,可是,敬事房的太监,对着一班亲贵重臣,请安归请安,赔笑归赔笑,说到脉案和皇上的病情,却是一概摇头,一丝儿正经有用的消息也打听不出来。

过了申正,见还是没有动静,开始陆续有人离去。

一直等到宫门快下钥了,实在没有法子再等下去了,剩下的人,也只好都怏怏而去了。

人心开始浮动,“皇上的病情有所反复”的说法,悄悄的流传开来了。

这个晚上,不少人睡得都不是很踏实。

第二天,即小皇帝“天花之喜”的第一十九天,昨儿个进宫看脉案的这拨人,大部分再次早早进宫。

一进宫,就觉得气氛不对,宫里边儿的人,不论太监、侍卫还是员吏,个个神情凝重,还没走到内奏事处,不少亲贵重臣已经得到消息了:皇上的病情,果然反复了!

到了内奏事处,才知道,昨儿个不是没开脉案,不但开了,还一共开了三张,可是,脉案上面的内容,过于骇人眼目,相关人士不晓得,该不该照老规矩送内奏事处,供亲贵重臣们查看?于是,就连太医院、御药房二处,也暂时一并“按”了下来,“静候懿旨”。

当然,钟粹宫和军机处两个地方,是必须第一时间送达的。

又说,因为皇上的病情,一日之内,大起变化,母后皇太后方寸大乱,不到卯初,轩亲王便奉诏进宫,目下,养心殿的灯火,还没有熄灭呢。

众人惊疑不定,脉案……骇人眼目?轩亲王……寅时入宫?皇上的病情,到底“反复”成什么样子了?

正在莫衷一是的时候,一个内奏事处的太监眼尖,指着月华门的方向,轻轻喊了声:“那不是养心殿的赵老四?他手里捧的,不是装脉案的匣子?”

果然——脉案来了!

匣子打开,取出脉案,内奏事处总管太监当众展读,加上赵老四气喘吁吁的“解说”,昨儿个的情形,大致清楚了。

昨儿个早上,不到卯初,小皇帝就醒了,是疼醒的——睡梦之中,腿抽筋儿了。

好不容易缓过劲儿来,发现腰酸疼的厉害,坐都坐不起来。

接着就拉稀,不过,大解的状况虽然不大好,还没到“泄泻”的程度,糟糕的是小解,颜色竟是赤褐色的,可又不是尿血。

“花”的状况却是正常的,继续结痂、落屑,脉案上说,“肉色红润”——挺好的呀。

那么,抽筋、腰腿酸痛、小解赤浊,又是怎么回事呢?脉案上说,“系毒热内扰所致,须保元清毒”。

“毒热”?“清毒”?什么毒?天花的毒,不是都基本清干净了吗?

这是第一张脉案。

快到中午的时候,小皇帝突然发起烧来,整个人烧得晕乎乎的,想大解,却解不出来——两个时辰不到,拉稀转便秘了。

腰疼的愈来愈厉害,别说坐起来了,转个身子都不容易。

腰疼的同时,腿又开始抽筋,且愈来愈是频繁。

脉案上说,此乃“肾虚、感寒”所致。

“感寒”也罢了——虽然现在是夏天;可是——“肾虚”?

皇上十几岁的孩子,肾虚?!

这是第二张脉案。

到了傍晚的时候,病情再有大变。小皇帝的后腰肿了起来,不多时,就像被人下了降头、施了妖法一般,眼睁睁地看着生出痈来,愈生愈大,接着就流脓、溃烂。

到了晚上亥正的时候,溃烂的部位,已不止于腰间,胸膛、背脊、胳膊、大腿,都开始出现溃烂的情况,连脖子都开始出状况了,也不晓得是新生出来的?还是天花的“花”烂掉了?

脉案上说,“药用保元化毒法”。

再次提到“保元”,再次提到“毒”,但是,早上的“清毒”,变成了晚上的“化毒”,一字之差,大不相同,说明“毒”已大盛,已谈不上什么“清”不“清”了,能“化”多少就算多少了。

至于“肾”字,没有再提,可是,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生痈的部位——后腰,就是“肾腑”之所在啊!

这是第三张脉案。

看过脉案,听过“解说”,大伙儿都傻眼了!

议论纷纷。

“怎么回事?一日之内,风云突变?”

“我看,皇上的肾,怕是出了……大状况了!”

“天花伤肾?”

“没听说过。”

“那,这些痈、这些溃烂……何毒所致呢?”

“天花余毒?”

“不会吧?‘花’都结痂落屑了,哪儿来的‘余毒’?”

“另有邪毒作祟?”

“皇上现在是虚极了的,若真有邪毒趁虚而入,可一点儿招架之力也没有啊!”

这些议论,开始的时候,声音还不太大,算是“交头接耳”,到了后来,声音愈来愈大,内奏事处屋里屋外,嗡嗡嗡的,响作一片。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