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六五章 此毒,彼毒

乱清 第一六五章 此毒,彼毒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棋盘街送“龙船”上天之后,王公们恭送“痘神娘娘”的差使就算办结了,痘神娘娘的神像,另有专人,“移驾”到西安门大街的大光明殿,供奉起来,王公们各回各家,等着再过三天,小皇帝痂结屑落,“天花之喜”平安过去,“普天同庆”,“上头”恩纶广布,嘿嘿,不晓得自己能够捞到什么好处?

对此,不少人心里还是颇为期待的。¥℉UU小说,uu234

臣子之中,最为期待的,自然是两位主治的太医。

魏吉恩眼见四品京堂的帽子,就在头顶悬着,几乎一伸手,就能摘了下来,内心亢奋无比,虽然努力自抑,可别人看去,还是有点儿坐卧不定的样子。

王守正也差不多。不过,他首先惦念的,不是自己的红顶子,而是暗自祈祷:为山九仞,功在一匮——这个时候,可不敢出什么乱子啊!你就算还有什么“别的毛病”,也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发作啊!

然而。

“送娘娘”的第二天,亦即小皇帝“天花之喜”的第十六天,太医请脉的时候,发现了奇怪的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这是“沉脉”,是肾虚的脉象。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肾虚?

焉有是理?

细辨之下,脉体细,脉搏快,此谓之“细数”,脉沉而细数,是肾阴虚之脉象。

肾阴虚?

两个太医,都是惊疑不定,可是。请脉的时候。两个人都要替小皇帝把脉的。两人的判断是一样的,没有搞错的可能。

魏吉恩皱起了眉,百思不得其解。

王守正也皱起了眉,不过,他没有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他有的,是恐惧和沮丧:那个“话儿”,不是真来了吧?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三清四御、六方神佛。保佑则个,希望晚上请脉的时候,脉象能够变过了!

晚上,再一次请脉。

脉象果然“变过了”。

可是,王守正却高兴不起来。

“沉脉”还是“沉脉”,“变过”的只是“细数”。

这一次,脉搏跳动非常之慢,此谓之“迟脉”,脉沉而迟,是肾阳虚的脉象。

肾阳虚?

早上阴虚?晚上阳虚?

什么情况?!

这个情况。两个太医都从未遇过,都颇有无所措手足之感。

王守正黑着脸。一声不吭。

魏吉恩并不如王守正般心中有鬼,所以还不以为情形会如何严重,因此,只是惊疑,不算惊慌,反倒还能安慰王守正,同时也安慰自己:“唉,静观其变吧,也许明天……又‘变过了’?”

至少,天花的症状,都还正常。

王守正也只好这么想了:那个“话儿”,也许只是“偶露峥嵘”,不见得就在这一回发作了出来?毕竟,皇上沾上那个“话儿”,算算日子,时间还不是很长嘛。

幸好,送走了“痘神娘娘”,母后皇太后就取消了每日军机“叫起”后的例行“病情汇报”,暂时不必拿这个难以定断的“肾虚”,面对母后皇太后和轩亲王——太医的态度愈来愈乐观,“送娘娘”又给了慈安强烈的心理暗示,潜意识中,她以为难关确实已经过去了,就不想再占用关卓凡的“工作时间”了。

可是,脉案还是要写的,到底该怎么写,王守正、魏吉恩作难了。

照魏吉恩的意思,根本就不要提什么“脉沉而细数”、“脉沉而迟”什么的,皇上十几岁的孩子,是不应该“肾虚”的,更不应该早上“肾阴虚”,晚上就变成“肾阳虚”,若脉案黑纸白字地写上“脉沉而细数”、“脉沉而迟”,“知医”的王公大臣看到了,一定以为他们两个把错了脉。

魏吉恩认为,脉虽然不会把错,但未必就一定指向“肾虚”,“天花”这样东西,胎毒所蕴,到底是件什么东西,谁也说不清楚,“出天花”,前前后后,可劲儿地折腾十好几天,谁又知道,会不会折腾出来些奇奇怪怪的脉象?这个,这个,说不定,“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了呢。

如果王守正不晓得小皇帝身上还有“别的毛病”,十有**,会同意魏吉恩的意见,可是——唉,偏偏我是晓得的!眼下看来,皇上的奇怪的脉象,十有**,就是这个“别的毛病”在作怪了!

五脏六腑之中,这个“别的毛病”,就是专挑肾下手的呀!

不过,王守正不能肯定,这个“别的毛病”,这一回,仅仅是“作怪”,还是真要“发作”,如果是前者的话,魏吉恩说的法子,确实更加妥当些。不然,自己先张扬了起来,这个“别的毛病”却没有发作,那么,那顶几乎已经戴到了头上的红顶子,就几乎肯定要飞掉的——殊为不智,殊为不智!

可是,也不能排除真的“发作”的可能性啊!

怎么办呢?

最后,两个人反复商议,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法子:脉象不必细说,“肾虚”更不能提,但在脉案上,要埋个含蓄的伏笔,“预留地步”。

脉案由王守正主笔:“若得肾精坚固,胸次宽通,即为大顺之像;现敬按圣脉,阴分未足,当滋阴化毒。”

先说上半句。

既有“若得”二字,就说明小皇帝的“肾精”不是那么“坚固“,“胸次”也不是那么“宽通”,不过,“肾精”不大“坚固”,本身并不算什么毛病,对于身体还在发育的小孩子,更不算什么毛病,距离“肾虚”什么的,还有很遥远的距离。

至于“胸次”不大“宽通”,就更加不算什么了,直到现在,小皇帝还有咳嗽、胸闷的症状嘛。

何况,所谓“大顺之像”,几乎等同痊愈,而痊愈这回事儿,已经说过了,至少还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则“肾精坚固,胸次宽通”,是一种很高的标准,目下尚未达到,是很正常的,不算什么,不算什么。

这句形同废话的话,最主要的作用,是点出一个“肾”字,“预留地步”。

再说下半句。

“阴分未足”,是一个很模糊、很虚玄的说法,所谓“阴分”,指的是人体夜间的气血运行,其上限、下限之间的范围,十分广阔,既可以理解成,“你有点儿虚啊,要加强体育锻炼呀。”也可以理解成,“你的肾不中用了,还不赶紧去做肾透析?”

“肾虚”,自然也是可以纳入“阴分不足”范畴之内的,不过,放在这儿,任谁都会理解成“本源不足”之类的意思。

“滋阴化毒”,“阴分”既“不足”,“滋阴”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即“加固本源”的意思;“化毒”呢,不管是谁——包括魏吉恩,都以为这个“毒”,是指“天花余毒”,“滋”了“阴”,“本源”加固了,才有本钱追剿“胎毒”的残兵游勇嘛。

殊不知,王守正下笔的时候,这个“毒”,其实另有所指。

上半句重在一个“肾”字,下半句重在一个“毒”字。

好了,这两句话搁在这儿,如果真出了事儿,就不能说我失职、看走了眼什么的了。

这自然只是王守正的一厢情愿,真出了事儿,是不是能靠这两句不痛不痒的话卸责,他心里其实一点底儿也没有,不过,总比什么都不准备强些吧?

先不说会不会“真出了事儿”了,就说眼下,能不能糊弄过去,都不好说!

有权看脉案的王公大臣中,尽有些“知医”的,虽然在王守正看来,都是些半桶水,但也不能保证他们就看不出名堂来——尤其是轩亲王!

母后皇太后面前,王守正吹捧关卓凡“精辟透彻,切中肯綮”,并不全然是在拍马屁,他对这位传奇的亲王的洞察力,有一种深刻的、本能的敬畏。

不过,现在也做不了更多的什么了,只能坐等,等轩亲王的反应,等着看三清四御、六方神佛给不给面子了。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