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三一章 疑症

乱清 第一三一章 疑症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皇帝是绝不可以生这个病的,所以,皇帝就绝不可能生这个病,所以,我若说皇帝生了这个病——哪怕仅仅是怀疑,也是“诽谤圣躬”,也是“大不敬”。

真摊上这么个罪名,乌纱帽是肯定保不住的了,弄得不好,还要下狱,最坏的下场,甚至——哼哼,不能排除菜市口上走一遭的可能性。

再说,也不能百分百排除自己看错了的可能性,因为,皇上确实没有生这个病的道理啊!

皇上才多大点儿?没听说两宫皇太后给他派过什么“司寝”、“司帐”的宫女啊?难道……皇上年纪渐长,情窦初开,和哪个宫女“私情表记”,遂有……男女之事?

就算真是那样,也不可能得这个病啊!服侍皇上的宫女,都是黄花处子,又不能出宫,绝没有把这种病过给皇上的可能啊!

难道是那个宫女……和哪个侍卫,私下勾搭成奸,这个病,是由那个侍卫过给她,她又过给了皇上?

王守正脑洞连连开,想得脑瓜仁都疼了,还是不得要领。

唉,宫禁密秽,就算我在“内廷供奉”,也无从想象啊。

王守正打死也想不到,小皇帝已经多次偷偷地跑到宫外边儿去了。

反正,不能够百分百排除自己看错了的可能性。

自己不能完全确定皇上到底得了什么病,却不能和任何人探讨、琢磨这个事儿,尤其不能说给太医院的同事听。

原因很简单,只要说了。就意味着自己怀疑皇上得了这个病。传了出去。就是“诽谤圣躬”,就是“大不敬”。

目下院使出缺,正是仕途的大关节点,绝不可以出什么幺蛾子。

太医院院使出缺,按规矩由左、右院判递补,本来左高于右,王守正补院使的缺的机会,远大于右院判。可是,如果自己在这个事儿上不谨慎,一定会被竞争对手抓住把柄,轻轻松松就能把自己踩下去——补不上院使的缺算是轻的,一不小心,就会被人踩回老家,甚至踩到刑部的“南监”、“北监”里边儿去。

所以,得捂着,不能说穿了。

再者说了,如果皇上真得了这个病。说穿了也没有什么大用——因为,这是个永远也治不利落、去不了病根儿的病。

自己一番赤胆忠心。若只能换来自己的倒霉甚至是倒大霉,于皇上却无任何实质性的益处,又所为何来呢?

这么想着,王守正的负疚感减轻了不少。

反正,这个病,一时半会儿的,还不会出什么太大的麻烦,大多数情况下,也不会要人的命。

可是——

这个病,是“胎毒”,是要过给将来的皇后和妃嫔的!是要……过给皇子的!

大清朝的气数——

唉!

王守正在心里长长的叹了口气。

国家的光景刚刚好了些,怎么就摊上了这档子事儿呢?

负疚感虽然减轻了,但他无法安下心来。

最好……侥天之幸,自己看差了。

可是,怎样才能确定自己到底有没有看差呢?

我又不能和太医院小方脉、外科的同事探讨、琢磨。

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呢?

*

到了第五天,小皇帝身上的红斑,果然消退了,一丝儿痕迹也没有留下来。

王守正诊视之后,跪倒磕头,替皇上贺喜,小皇帝十分高兴:“我要赏你!”

“这是臣分内的差使……”

“有功就赏嘛!”小皇帝老气横秋的说道,“小李子,传旨——赏太医院左院判王守正……呃,小金锞子两个,檀香木扇一柄,麂皮火镰包一个!”

“嗻!”

王守正只好说道:“臣叩谢皇上的恩典。”

“别急着谢恩,”小皇帝说,“给你这个恩典,是有条件的。”

王守正微微一愕:“请皇上明示。”

小皇帝微微压低了声音:“你得跟母后皇太后说,我这个病,还得再……‘静摄三天’。”

这是根本不需要的,可小皇帝开了“金口”,王守正不能不从,心中不免狐疑:干嘛还要再歇三天啊?

干嘛?再偷三天的懒啊!

“静摄”——就可以“无书房”嘛。

慈安知道小皇帝的疹子都消掉了,也很高兴,对王守正也有赏赐,是两匹府绸、两盒点心。

蒙恩受赏,本来是高兴的事儿,但王守正却高兴不起来,同僚恭贺,他的笑容十分勉强,大伙儿看着,略觉奇怪,不过,都以为王院判玩儿低调,也不以为意。

下了值,王守正没有回家,直奔东安门大街的“东兴楼”。

这“东兴楼”是北京城数一数二的馆子,王守正不过正六品的官,俸禄有限,虽时有赏赐,但数目大多菲薄,所以他不算“东兴楼”的常客,可是,今儿他要和人谈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为示诚意,狠狠心,选了最好的馆子。

王守正约的这一位,叫做邓文亮,是和他一起学医的同门,只是王守正专攻内科,邓文亮专攻外科。

王守正包了“东兴楼”二楼最靠里、也是最清静的一个雅间——今儿他要和邓文亮谈的事儿,最好不要叫第三人听见。

两个人是极熟的朋友,邓文亮一到,不必做什么寒暄,王守正便叫伙计上酒布菜。

喝了一杯酒,夹了几口菜,王守正说:“老邓,上回我同你说的那件事儿,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进太医院当差,”邓文亮摇摇头说,“我是一丁点儿兴趣也没有的。”

邓文亮的医术,在北京城。也是叫得出名号的。王守正和邓文亮同门之谊。私交极笃,曾不止一次,想把他延入太医院,以为己助。

王守正皱了皱眉,说道:“怎么就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呢?”

“你们太医院的差使,”邓文亮不客气的说,“那是人干的么?我替人看病,没听说看不好病。病家要请我吃拳头、吃官司的。你们呢?嘿嘿,你们那位病家,万一真的病重,救不转来,‘龙驭上宾’了,你这个大院判,至少也得闹个‘革职留任’吧?”

王守正苦笑:“我朝恩泽深厚,一般都是可以‘起复’的……”

邓文亮不搭理他这个话头,自顾自地说下去:“我最烦的就是,病家以‘知医’自许!咱们做医生的。哪个不晓得‘医者不自医’?偏偏你们那些个病家,最爱以‘知医’自许!换一个病家。哪怕他是王爷呢?我都可以照驳!唯独你们的病家不可以——那不成‘忤旨’了吗?医生照着病家的话开方子——嘿嘿,要医生来作什么用?”

这个话,王守正没法子反驳。

就文化水平而言,清朝皇帝的平均值,在历朝历代皇帝中,名列前茅——这大约不应该有什么争议。较高的文化水平是好事,可也带来一个叫人头痛的副作用:清朝皇帝,大都像邓文亮说的,以“知医”自许,其中尤以高宗为甚,动不动就改御医的方子,且每次都引经据典,理直气壮。

“我记得……嗯,是道光二年的事儿——”邓文亮一声冷笑,“不晓得是哪个活宝,上书说什么‘针刺火炙究非奉君所宜’,结果——好嘛,就此撤了针炙科!我是学外科的,你不叫我‘针刺火炙’,我拿什么治你的病?难道学洋鬼子,拿把刀子,划拉你的肚子?——只怕更加‘非奉君所宜’了吧?”

“老邓,牢骚太多了……”

“我还没说完呢!”

邓文亮喝了口酒,继续说道:“你们那些病家……”

“你别一口一个‘你们那些病家’好不好?”

“得,师兄不爱听,我就换个说法——我是说,宫里的贵人,每餐山珍海味,却每天看四方天——吃得太好,动得太少!一天到晚这么窝着,身贵而体弱,第一,容易生病;第二,病了难治!这种事倍功半的活儿,我不爱干!”

顿了一顿,说道:“治不好,就算不摘顶子,不掉脑袋,也得被骂——狗血淋头啊!在宫外边儿看病,就算看不好,顶多打发你走人,诊金还不能少!——谁见过把医生摁在地上骂的?我在外边儿过的好好儿的,到处听奉承,进去受那份窝囊气干什么?”

王守正哈哈一笑:“这么说,我是犯贱喽?”

“我哪儿敢这么说师兄呢?这个……人各有志吧!”

喝了口酒,邓文亮笑嘻嘻的说道:“还有,我可是爱钱的!太医院的差使,有俸禄,无诊金——就算做到了院使,正五品的官儿,一年能有多少俸禄?当然,赏赐什么是有的,可是,不过一个荷包、几匹衣料,又能值得多少?要说赚钱,你这个大院判,未必有我赚的多呢!”

给宫里的人看病,当然是没有诊金的,但太医并非没有其他途径的收入,不过,这些事儿,王守正就没必要和邓文亮掰扯了。

“好罢!”王守正一笑,“人各有志,我也不来勉强你——这个事儿,放一放再说,今儿约你出来,是要请你帮着琢磨琢磨一宗病案。”

听到“病案”二字,邓文亮眼睛一亮:“你说!”

他天生嗜医,最爱琢磨各种疑难杂症了。

王守正将小皇帝的病症细细的说了,当然,“皇上”二字是绝对说不得的,只说,自己“有这么一个病家”。

太医院除了要给内廷看病,外朝也在职责范围之内,反正,只要是紫禁城里的人病了,无论贵贱,都是太医院的事儿。除此之外,太医院还常常派出太医,到各王公大臣的府邸给人看病。太医下值之后,如果有多余的时间、精力,也会接一些“私活”。因此,邓文亮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病家,竟然是“今上”。

听了王守正说的症状,邓文亮微觉失望:这算什么疑难杂症?

“这还用说?这是‘杨梅’啊!”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