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二零章 气数,气数

乱清 第一二零章 气数,气数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能够充分表现穆宗的昏、暴的,一个是成禄案引发的吴可读案,一个是欲重修圆明园而引起的天大风波。UU小说,uu234

成禄,乌鲁木齐提督,镶蓝旗。说起此人,书友们大约还有一点印象,左宗棠平定甘肃全境,朝堂之上,慈禧痛斥乌鲁木齐提督成禄,“窝在甘肃,新疆不敢去,甘回打不了,不晓得干什么吃的!传旨,乌鲁木齐提督成禄,丧师失地,迁延不进,就地免职!”然后,“所遗乌鲁木齐提督一职,着展东禄接任!”

这是本时空的事儿,在原时空,平定甘肃花了更长的时间,因此,成禄有更多的时间为非作歹:

他身为乌鲁木齐提督,非但滞留甘肃,坐视新疆糜烂,前后七年,迁延不进,还苛虐驻地周围民众,前后索要钱银三十余万两——在甘肃那种穷地方,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士民抗议,成禄居然巫良为匪,纵兵虐杀二百余人,然后上报朝廷,说自己打了一个胜仗。

左宗棠西征,查得情弊,上折严劾,成禄“革职拿问”。

但成禄是醇王的私人,后台太硬,如此恶行,最后只拟了一个“斩监候”。

是个人就晓得,这一“候”,脑袋就算保住了。等到了皇帝大婚、太后整寿之类的“普天同庆”的大喜事儿,或“加恩”,或“大赦”,就可减刑,甚至释放。

一位甘肃籍的御史,叫吴可读的,悲愤之下。上折力争。内有警句:“皇上先斩成禄之头。悬之汇街以谢甘肃百姓;然后再斩臣之头,悬之成氏之门,以谢成禄。”

这几句话,激怒了穆宗,认为吴可读欺他年轻,才出此锥心刺耳之语。于是,不但不杀成禄,反倒真要斩吴可读的头了!

这就太荒唐了。

成禄的案由是没有争议的。有争议的只是量刑的尺度,因为这个杀言官,不成了桀纣了吗?

这真正叫“亡国气象”!两宫皇太后苦劝,但穆宗发了牛脾气,生母的话固然不听,一向敬爱的嫡母的话,也不听。

皇帝的要求太过分了,亲贵大员,一时之间,没有人肯主办这个案子。这个时候,醇王跳了出来:“我来替皇上出气!”

于是。醇王主持,三法司会审,竟真办了吴可读死罪!

到了“画行”的时候,大理寺少卿王家璧死活不肯下笔。

定死罪,需要三法司所有堂官,正、副都算上,“全堂阙诺”,缺一不可。就因为王家璧不肯昧了良心,阿附上意,吴可读终于逃得一命,改判了充军。

这位王家璧,在本书中也是出过场的,就是“铁路大会议”上,踌躇再三,才最后一个在支持兴办铁路的奏折上署名的那一位。

如果说,吴可读一案上,穆宗的表现,仅仅是“荒唐”,那么,重修圆明园一事上,穆宗的表现,就是“疯狂”了。

重修圆明园,亲政之前,穆宗便一直念兹在兹,一俟亲政,立即开始着手此事。

这里边儿,既有无可压抑的“游观之兴”,也有强烈的虚荣心在作祟:你们烧了我家的园子,我修个更好的出来,气死你们!

当然,重修圆明园,名义上是“感戴慈恩”,以之为两宫皇太后颐养天年之所。

百废待兴,资金紧绌,这个时候重修圆明园,以内务府的尿性,非把国家财政修破产了不可。阿房宫、艮岳殷鉴在前!恭王打头反对,穆宗居然对他六叔拍桌子,大声咆哮:“我把这个皇帝让给你做好不好?”

然后大发威风,撤掉恭王一切差使——这还不够,“革去亲王世袭罔替,降入不入八分辅国公”。

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惊愤交谏,穆宗脾气上来,居然亲自拟旨,要将五军机、五御前等十位重臣,一起革掉。

这就不仅是“倒行逆施”,简直是“丧心病狂”了。

穆宗不明白:清朝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脱胎于满洲贵族共和,满洲亲贵,是政权的“股东”。就算经过康、雍、乾三朝,“股东”的“表决权”,就比例而言,相对于皇帝这个“董事长”降低了,但依然还是“董事”。

穆宗这么干,等于要把所有的“表决权”,收到“董事长”一人手里。这种行径,真正叫“动摇国本”,即以圣祖、世宗、高宗之盛年,也绝不敢干。他一个刚刚亲政,没有任何真正权力基础的毛头小子,就这么乱来,下场如何,用脚后跟也能想到。

早已“撤帘”的两宫皇太后,不跟皇帝打任何招呼,御弘德殿,召见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当着皇帝的面,恢复了恭王的爵位、差使。皇帝亲拟的那道撤军机和御前的旨意,自然作废,连明发的机会都没有。

这其实相当于一场政变。皇帝的权威大损,两宫的手重新伸回了政府中枢。穆宗心灰意冷,更加纵迹于花街柳巷,直接导致了他的早崩。

穆宗的继任人选,有“立长”、“立幼”之争,“立长”皇帝亲政,“立幼”两宫垂帘。

满洲亲贵被穆宗的糟糕表现吓到了,那些已经成年的“爷”,看来看去,就没有一个靠谱的。所以,宁肯选择“立幼”——其实就是选择一直善尽职责的两宫皇太后继续执政。

关卓凡认为,穆宗的“桀纣气质”,绝对不是“灵光乍现”,略假时日,他会变真正的桀纣。原时空,穆宗因为早逝,被后人给予了过多的同情,但关卓凡以为,穆宗早崩,实在是中国人的福气;不然,中国的命途,必定会更加多舛,在时代的狂潮中,能不能够保持国土的基本统一。都是未知之数。

还有。穆宗和他的父亲、祖父一样。在对外的取态上,一样是保守的。

外国使臣觐见,原时空和本时空,都引起了相似的礼仪方面的纠纷,这方面,恭王等枢府大员,其实是愿意对外国使臣“曲予优容”的,李鸿章、左宗棠等封疆大吏。更是暗示,应该接受对方在礼仪方面的要求。

这种事儿,自然少不了清流们大发“殿陛之下,自古无不跪之臣”之类的议论,但真正的麻烦,不是来自清流,而是来自穆宗——最不愿意看见“殿陛之下”出现“不跪之臣”的,是他自己。礼仪纷争上,穆宗是当事人,若当事人自己愿意以国际通行的礼仪接见外国使臣。清流们也不好再啰嗦什么,那么。近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就会向前迈出虽然不大、却非常重要的一步。

宣宗的保守,因初次和新时代、新世界打照面,手足无措,尚有几分可以原宥之处,愈往后,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保守,就愈不能原谅了。到了穆宗,已经是第三代了,在两次战败和洋务勃兴的背景下,他依旧秉持着爷爷辈的观念,真正叫“冥顽不灵”了。

穆宗的糟糕表现,不是教育失败那么简单。

对外保守,可以认为是“旧式教育”失败的结果——原时空,穆宗的老师,都是地道的“旧派”,没有一个“新派”。

可是,一句话听不入耳就要杀言官,一登基就要大肆修建“楼堂管所”——还是在财政左支右绌的情况下,这个,可就和他受到的“虚己纳谏”、“养护民力”等传统的“旧式教育”全然背道而驰了。

事实上,清朝的每一个皇帝,接受的都是和穆宗相似的教育,却只出了穆宗这么一个“异数”。

关卓凡认为,穆宗的“桀纣气质”,既然赖不到他受的教育头上,就只能认为是天性有问题了,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基因有问题。

就是说,他把父母基因中不好的部分,全部接收了下来,好的部分,全部摒之于外了。

真是……唉。

气数,气数。

当初,关卓凡曾这么想过:我来试着改造改造小皇帝;改造不成功的的话,将来这个皇帝,是不好给你做的。

从原时空的表现中,可以看出,穆宗有如下显著的特点:

偏执,狭隘,敏感,易怒,尚浮华,好面子,既自傲,又自卑。

对于老师来说,拥有以上特质的学生,一定是叫人头疼的。

关卓凡“接手”小皇帝之前,已经做了相当的心理准备,但“接手”之后,发现困难还是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大。

皇子很早就开始接受系统的教育,皇宫的特殊性,使其本身也成为皇子另一种意义上的课堂,皇子对皇宫外面的世界虽然懵懂,但世界观其实形成的很早,关卓凡“接手”小皇帝的时候,他其实已经是一件“半成品”了,不少特质已经是不可逆了,关卓凡能够做的,其实并不多。

何况,皇帝是天底下最特殊的学生,骂不得,打不得,许多正常的教育手段——传统的也好,现代的也罢,无法施之于皇帝。

关卓凡并非一无所获,至少,他很快就弄清楚了:为什么小皇帝看上去人并不笨,功课却如此之差?

并不仅仅是功课繁难、枯燥和倭仁等师傅教而不得其法。

事实上,清朝的每一个皇帝,打小学的,都是这些功课,师傅的教育方法,也是大同小异的。

怎么单就穆宗学不出来呢?

关卓凡发现,小皇帝的思维,是一种简单的线性思维,不会拐弯,不会跳跃,不会由此及彼,更谈不上什么“发散性”了。对于自己基本认知范围之外的事物,小皇帝的理解力特别之差,而理解不来,就谈不上什么接受。

譬如,对于关卓凡讲的近现代科学知识,小皇帝或者一片茫然,或者如看《山海经》、《镜花缘》:嗯,云山雾罩的,有点儿意思。

可是——

可是,就到此为止了,就像听故事,听完就算,根本就没有把它们当作“学问”。

小皇帝不是没有好奇心,但他的好奇心,仅仅是浮光掠影,光影之后是什么,他并不关心,即是说,他并没有真正的求知欲。

小皇帝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呢?

就是各种玩乐,以及,各种奢华漂亮的“服御”。

另外,任何知识——不论新、旧,如要扎实掌握,都须进行强化记忆训练,但关卓凡发现,小皇帝十足十地“不耐繁钜”,对重复的教学内容,有本能的排斥,背诵、默写一类的强化记忆训练,对他来说,犹如上刑,因此,翻来覆去,什么也记不住。

还有,小皇帝对另一种“繁钜”——数字,同样的排斥。

关卓凡曾以战争的后勤保障作为切入口,给小皇帝讲生产能力和战争胜败的关系,希望他能够形成“爱惜国力、养护民气”的概念。

关卓凡举的例子,是前汉赵充国的《屯田奏》。他一边背诵,一边解释,“‘臣所将吏士马牛食,月用粮谷十九万九千六百三十斛,盐千六百九十三斛,茭藁二十五万二百八十六石。难久不解,徭役不息……”

小皇帝终于忍不住了,大大的打了个呵欠。

结果,小皇帝连“赵充国”和“屯田奏”这两个名字都没有记住,“打仗就是打后勤”神马的,更是“关朕底事”?

你要给他讲什么“广心胸,守制度”,讲什么“天子将身为天下法则”,他的神气,会让你觉得,“天子”神马的,根本就是另外一个人,而不是他爱新觉罗.载淳。

当时,关卓凡就忍不住想:好吧,您这么不爱干“天子”这个活儿,那么,咱们就另外找个人来干干?

如果自己什么其他的事情都不做,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拿来教育小皇帝,这个学生,也许多少能够改变一些——可是,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就只好……换人喽?

关卓凡曾经想过:小皇帝变成好皇帝,是没有可能的了,不过,有没有可能,把他变成对自己言听计从的皇帝,甚至,变成自己的傀儡呢?

他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使小皇帝对自己言听计从,并非不可能,但前提是自己要先变成一个地道的佞臣,事事都顺着他、捧着他——靠,真那样,我还改什么革,中国还复什么兴,崛什么起,我,我还穿个屁越啊!

把他变成自己的傀儡呢?

想都别想。

想一想小皇帝的脾性,想一想,这个主儿甫一上台便将五军机和五御前一股脑儿炒掉的做派吧。

那……就只能把你变成“黄雀”了。

*(未完待续。)

ps: 本章部分内容,和前文有所重叠,有的书友看着,可能会觉得有点发闷,狮子抱个歉先。不过,不如此,有些事儿就说不透,偶一为之,见谅,见谅。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