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十二章 一石四鸟

乱清 第十二章 一石四鸟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当面指斥曾涤生“有私心”?!

旁边的赵烈文,出其不意,大吓了一跳

曾国藩呆了一呆,说道:“贝勒的责备,国藩不敢不领。不过,请示其详。”

关卓凡说道:“涤翁,你忧谗畏讥,持盈保泰,大力裁抑自己的子侄,其中,也包括了劼刚——涤翁,劼刚才大如海,未必逊于乃父!国家若因此失一干才,涤翁,你说,这算不算‘有私心’?”

赵烈文又一次大出意料,却不禁在心中暗暗喝了声彩!

曾国藩茫然地左右看了看,目光落在赵烈文身上的时候,脸上露出了求援的神色。但是,赵烈文却微微别过了脸,装作没有看到。

仲怔了片刻,曾国藩说道:“小犬的事情,我从不干涉……”

这句话说出来,自己也觉得违心,他是理学大家,讲究诚心正意,怎么好当着上官的面讲大话?

曾国藩叹了口气,改口说道:“我对他苛刻一点儿,还不是为了他好?这些暂且不去说他了……贝勒爷,劼刚实在是没有做驻英公使的资格!你看得起他,是他的造化,但……他太年轻了,实在是不合适!”

“涤翁,我请教劼刚的庚齿?”

“呃,今年二十七了。”

“嗯,我今年二十六。”

曾国藩又呆了一呆,说道:“小犬如何能和贝勒相提并论?”

“有什么不能够的?咱们中国暮气太深,正正要年轻人出头做事,方能大力振作。有道是‘刀刃若新发于硎’!”

“涤翁。我给你掰掰手指头:福建船政三品参议道伍秩庸。负责闽船一切洋务联络奔走,算是张香涛最重要的助手;顾问委员会铁路股总办张樵野,手里抓着几千万两银子的工程;还有开平矿务局的帮办唐景星,轮船招商局的经办徐雨之,这几位,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伍某的年纪,比我还小!对了,差一点忘了张香涛本人。他今年二十九岁!涤翁,你觉得我用人的眼光如何呀?”

张香涛,即张之洞。

伍秩庸,即伍廷芳。

张樵野,即张荫恒。

唐景星,即唐廷枢。

徐雨之,即徐润。

福建船政、铁路股、开平矿务局、轮船招商局,家家风生水起,曾国藩呆了半响,说道:“贝勒用人。哪个能不服气?可是……”

“涤翁,我要请教。劼刚是否通晓洋务?”

“这,算是吧……”

“再请教,劼刚是否精通英文?”

“这……就算他洋务、洋文都说的过去,可是,还有第三点:资历紧要!”

“涤翁,劼刚可是以三品参政衔主持广方言馆的。驻美公使郑豫轩,驻日公使徐子绥,都是三品衔。”

郑豫轩,即郑藻如。

徐子绥,即徐四霖。

“这——贝勒方才说过,这个资历,欧洲诸国,更重爵衔出身……”

这句话没说完,曾国藩就想到关卓凡接下来会说什么了。

果然,关卓凡笑笑说道:“涤翁,你身上的这个一等侯爵,将来难道不是劼刚承袭?”

微微一顿,不容曾国藩辩驳,继续说道:“至于出身——曾劼刚有你曾涤翁这位父亲,如此‘出身’,难道还不能够摆上台面?嘿嘿,遍顾亚欧,我倒不晓得,谁的‘出身’,比劼刚的‘出身’更加好看了!”

曾国藩不出声了。

他踌躇半响,终于一声长叹:“我无话可说了。惟愿曾纪泽精白赤心,不负国家,不负贝勒!”

*

关卓凡用曾纪泽做驻英公使,原因有四:

第一,不论考诸于史,还是现实中暗地考察,关卓凡都认为,曾纪泽是驻英公使的最合适的人选。

能力、观念神马的就不必说了,现今的中国,想找到比曾纪泽更适合办外交的人,实在不大容易。

年纪也确实不是问题,在欧洲,年纪轻轻的亲王、公爵、伯爵,一抓一把。

曾纪泽虽然还未承袭爵位,但乃父的名声,确实可以给他足够的加持,敢轻看曾国藩的儿子的人,是很少的。这方面,在国外,曾纪泽可能反会比在国内得到更多的尊重。

关卓凡也不担心曾纪泽对自己的忠诚。曾纪泽本来就算是他的人,胳膊肘是不会往外拐的。

第二,通过重用曾纪泽,关卓凡乃得和曾国藩本人,建立真正坚固的联盟。

请留意,这个联盟,不是关卓凡和“湘系”的,而是关卓凡和曾国藩个人的。事实上,关卓凡还打着这样的如意算盘:利用曾国藩,进一步分化、削弱“湘系”。

曾纪泽原在关卓凡的手下,主持广方言馆。但是,广方言馆只是一个学术机构,其重要性——至少在当时的官僚的眼中的重要性,是不能够和驻英公使相提并论的。

曾纪泽出任驻英公使,曾国藩再也不会有任何“上头”和关卓凡猜忌、裁抑他的怀疑,接下来,一系列和“湘系”有关的变动,会相当程度上得到曾国藩的理解甚至支持,至少,当做看不见。阻力大大减少,事半而功倍。

至于和“湘系”变动没有什么直接关联的“关式新洋务”,相信曾国藩更会全力以赴,不负关卓凡的期望。

就是说,驻英公使这个位子,是一个足够“收买”曾国藩的漂亮筹码。

第三,重用曾纪泽,就不用搭理曾老九了。

前文说过,剿捻的时候,淮军刘铭传恩将仇报,抢了湘军鲍超的功劳,时任湖北巡抚的曾国荃,处置乖戾。致鲍超忧愤成疾。鲍的霆军几乎要和刘的铭军火并。险些酿成大祸。事后,曾国荃引咎辞职,解甲归田,闲废至今。

这个九弟,是曾国藩最大的心病,老弟四十一岁生日那天,老哥一口气写了十三首诗,或者称赞老弟的功勋。或者抱怨世人的猜忌——就是他念给赵景贤听的那三首了。

说到底,曾国藩还是希望老弟能够复出,并把这个视作朝廷是否真正信任他曾涤生的标志。

曾经有人向关卓凡建议,允许曾国荃起复,以此笼络曾国藩。

关卓凡斩钉截铁地否定了这个方案。曾老九财发够了,孽也造够了,本事呢,也就那么大点儿,后半辈子,还是老老实实在湘乡老家当他的大财主吧。

收服曾涤生。俺另有妙计。

第四,曾纪泽出任驻英公使。可以起到重大的“另类”宣示作用。

宣示什么?请往下看。

*

曾纪泽派任驻英公使的上谕一经发布,大伙儿一致哀叹:真是有多少眼镜都不够摔得呀。

一个段子在官场上流传开来:刘子默平调云贵,加“钦差督办军务”,叫做“异峰突起”;曾涤生转督直隶,痛快奉诏,可谓“一山还有一山高”;曾劼刚出任驻英公使,那就是“仰之弥高”,或者叫“云深不知处”了。

资历,资历,还是资历。

这个资历,说的并不是关卓凡和曾国藩两人热烈讨论的年龄、品级、爵位神马的,而是一个关、曾二人都心知肚明、却谁也不会宣之于口的事实——曾纪泽从未中式,连个举人都不是。

曾纪泽是“荫生”。这个“生”,指的是“监生”,这个“监”,指的是“国子监”,即所谓“入国子监读书”。前面有个“荫”字,乃“恩荫”之谓,说明了这个“监生”的资格,由老爹的余荫而来,不是你自个儿凭本事考进去的。

监生的地位,类似于举人,也有参加会试的资格,但一向不被视为“正途”,况乎“荫生”?

更何况,曾劼刚三次会试皆不第?

事实上,曾纪泽连乡试这关都没能过,就是说,至始至终,是个“秀才底子”。正因为科场蹭陀,曾纪泽才绝弃举业,转攻西学,终于,东边不亮西边亮,第一次正式踏上仕途,便得付驻英公使这件“国之重器”。

唉,真是不知道亮瞎了多少人的……那啥啥眼啊。

曾纪泽屡试不第,跟老爹表示俺不玩儿了的时候,曾国藩倒是颇为开通的样子,写信给大儿子说:“尔既无志于科名禄位,但能多读古书,时时吟诗作字,以陶写性情,则一生受用不尽。”

大伙儿暗地里都说,曾涤生这是没法子,只好假扮大方,事实上,不知多想儿子里面出来一个进士呢!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件事情上也不例外。果然,曾国藩把希望放在了老二曾纪鸿身上。可是,曾纪鸿的科运,并不比老哥更好,背负老爹和老哥的双重压力,埋头书经,日子过得实在是不轻松。

曾纪鸿日后会在本书露面,有所表现,此时暂且按下不表。

话头回到朝野对曾纪泽履新的反应上来。

不是“正途”出身,爬到相当的位置,并不出奇。比如驻日公使徐四霖,干脆是商人出身,连个秀才都不是。可是,一,人家徐子绥有军功;二,论差份好坏,驻日公使怎么比得上驻英公使?

之前,关卓凡大用的一班人,如伍廷芳、张荫恒、唐廷枢、徐润,等等,最好亦不过是个秀才底子,有的干脆没有正儿八经进过学,身上的功名是捐班捐出来的。这班人,大多也没有打过仗,见过血,骤然大用,虽然也轰动一时,但他们的职位,在传统士大夫眼中,或者“营营役役”,或者“追逐铜臭”,喧闹过一阵子,对“读书人”造成的实质性的刺激,是有限的。

可“驻英公使”不同,这是真正的“国家名器”啊!居然交付一个身无尺寸之功的“秀才底子”?这个刺激,可就大了!

曾涤生的儿子又怎么样?也得一步步往上爬呀!

许多人不自禁地冒出了这么个想法:现在洋务大兴,难道,从今以后,显爵高位,不再必定求之于十载寒窗、出生入死?

有那嗅觉更加敏锐的少数人,脑洞开得更大:不读书还好,书读多了,人变傻了,“上头”说不定还更加讨厌你呢!

这就是关卓凡想要的“宣示作用”。

科举是迟早要大动的。这可不是一步到位的功夫,得温水煮青蛙,一点点地往前蹭。现阶段,台面上,关卓凡是绝对不肯说科举的坏话的,但要开始在底下做小动作了。要慢慢儿地在人们心目中打下“科举无用”的印记,以利之所趋,将人们的精力、兴趣,一步步自科举上面引开,尽可能为日后变革,减少阻力。

和中国人不同,英国人对曾纪泽出任清国驻英公使,大表满意。

曾纪泽主持广方言馆,和洋人打交道的机会本来就多,关卓凡又有意识地安排他和英国公使及英国驻上海领事应酬交往。结果,英国公使馆在给国内的报告中,是这样描述曾纪泽的:

“曾先生通晓英文,博学多才,是中国最具改革思想和国际视野的人士之一。”

“他出身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官宦家庭,是家族爵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他和首相有着非常深厚的私交。”

“出任驻英公使之前,他是中国唯一一所大学的校长。”

这样的一份履历,英国人焉能不满意?

曾纪泽派为驻英公使的上谕,明发之后第三天,英国外务大臣的电报就发了过来,对曾纪泽履新英伦,表示热烈欢迎。

关卓凡打开电报,看着看着,眼中放出光来。

他所在意者,并非英国人对曾纪泽说的那些客气话,而是——

他合上电报,轻声说道:“欢迎回家。”

(三千八百字大章奉上)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