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八三章 东风压倒西风

乱清 第一八三章 东风压倒西风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圣母皇太后回到北京的第三天,几道上谕接二连三地颁了下来,朝野震动。

首先是关于惇王的:

“谕内阁:惇亲王奕誴,恶形恶状,卑污荒唐,生人难言。朕治天下,一秉至公,议亲议贵,不及枭獍,讵付伊有司,律法煌煌,断难侥幸!”

“惟奕誴乃宣宗成皇帝所出,文宗显皇帝手足,加诸重典,必妨皇祖考之父慈,伤皇考之兄友,害损二圣在天之德。朕中夜彷徨,辗转叹息,终不忍为也!”

“朕之苦衷,跪陈两宫皇太后膝前。我皇太后慈心悯然,相顾叹惘良久,谕曰:上天好生之德,降及草木,况皇考祖之血胤乎?慈命殷殷,朕奉承惟谨,着惇亲王奕誴,革去一切衔爵,收回一切御赐物件,贬为庶人,不入玉牒,交宗人府永远圈禁,遇赦不赦。”

“此恩出逾格,非为永例,臣民当谅,神明当鉴!钦此!”

又是一篇好文章。

这道上谕是用小皇帝的口吻发布的,事实上不关小皇帝一个铜板的事儿。曹毓瑛和许庚身二人合拟;关卓凡校阅修订——自然也请恭王看过,恭王也自然没有发表任何具体意见;两宫皇太后最后审定——其实也只是圣母皇太后一人的事儿,母后皇太后虽然细细看了,但也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上谕没有指明惇王所犯何事,如果的指,一是必惊骇天下人耳目,致流言四起。人心浮动;二是这样一来。就没法子不“付伊有司”了。司法程序一旦启动。惇王最好的下场也是个赐死。

不过,上谕没有回避惇王罪行的严重性,话里话外,都在暗示:如果照章办事,是可以判处惇王极刑的。

这么做,一来是为了安抚受害方睿王一系,示宗室、八旗及天下臣民以大公无私,不使人有秉国者避重就轻、袒护宣宗一系的印象。二来。罪行足够重,接下来判惇王“无期徒刑”,才会显得不但没有冤枉惇王,其实还让他赚了便宜呢。

至于把宣宗、文宗和两宫皇太后一一搬将出来,为惇王“说情”,虽是必有的“套路”,但老桥段套出了新意思,读来颇为感人,许多人看了,都大赞“情、理、法、义兼及”。的的确确,“臣民谅之。神明鉴之”。

“不入玉牒”加“永远圈禁”,对于宗室来说,是仅次于处死的最重的惩罚,如前所言,相当于“无期徒刑”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享受这样的待遇,有清以来,奕誴当然不是第一个,不过,他的命运,比雍正朝的胤禩、胤禟,好得太多了。

同为圈禁,天壤有别。

胤禩、胤禟两个,是真正的坐牢。世宗直接授意之下,圈禁两兄弟的监所的起居条件十分恶劣。

比如,胤禟被关在保定,世宗谕示负责监管的直隶总督李绂,只能给予胤禟“下贱饮食”,其余“一切笔、墨、床、帐、书、字、冰、汤”,皆不得给予。其时酷暑,监所狭小,密不透风,胤禟铁索加身,手足锢禁,动辄昏迷,须随侍家人用冷水喷面,方能苏醒。等到几个家人也被关起来了,胤禟就更加煎熬了。

事实上,胤禟、胤禩都是被苛虐致死的——下毒?根本不需要!

奕誴呢?

名为“交宗人府永远圈禁”,但并没有将奕誴拎到宗人府里关空房子,更没有像世宗之于胤禟,发往外地,“交地方管束”。奕誴的“监所”,就是他烧酒胡同的原惇王府。只不过,原惇王府被一分为二,一大一小,大的那一半,朝廷收回,小的那一半,充作奕誴的“监所”;惇王府原先的下人,大半遣散,留下一小部分,照顾奕誴的饮食起居。

哦,对了,清华园当然是要收归朝廷的。

不能踏出烧酒胡同的监所一步,不能和监所“工作人员”之外的任何人士见面,除此以外,奕誴保持了一个亲贵的基本待遇和尊严。

关卓凡和慈禧,不是世宗那种睚眦必报的人,但宽待奕誴,并非因为他俩比世宗更加善良。

世宗必置八弟、九弟于死地而后快,是因为胤禩、胤禟拥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不从**上消灭他们,就有打蛇不死、反被蛇咬的可能性。

奕誴却是笨蛋一只,在政坛上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力,跌下去了,就再也不能对关卓凡和慈禧造成任何威胁,所以,乐得做得漂亮些,既可邀“仁政”之名,也能叫宗室们的心里边儿,妥帖一些。

其次,是关于宝鋆的。

上谕直接采用了蔡寿祺奏折里的说法,斥责宝鋆“素行不谨、修身不饬”,然后说“朝廷当以大臣贤否而严其黜陟”——这句话也是从蔡寿祺的奏折里来的,决定给予宝鋆“退出军机行走,降三级”的处分,还特别注明,“不准抵消”。

这样,宝鋆这个正一品就变成了地道的从二品,想重新爬回一品,可就得上心了。

他的“内务府大臣”的衔头之前,也多了“署理”两个字。这是因为,正常情况下,“内务府大臣”是正二品。

“总理大臣”则如其旧。

对宝鋆的处分本身没有什么争议,但用的理由,不少人却在心里嘀咕。

“朝廷当以大臣贤否而严其黜陟”?我操,以后“上头”一个不高兴,也不用说你哪儿做错了,只说你品德有问题,“素行不谨、修身不饬”,然后就可以请你回家了!

这官儿,是愈来愈不好当啦。

再次,是恭王。

上谕认为,恭王“奉职不谨”,致“蠹贼潜行,枭逆横起”,意思是,你是看家的,没看严实,粗疏大意,走了水,嗯,你要对接二连三发生大案要案负领导责任啊。

处分嘛,“褫夺冠顶东珠一颗”。

亲王冠顶结东珠十颗,减少一颗,就是九颗。不过,即便如此,也比郡王的多——郡王冠顶结东珠八颗。

所以,这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处分。可是,象征性有象征性的重要,大王之风起于青萍之末,政治就是要看“风向”的。

“风向”是非常明确的。

当天发布的最后一道上谕,也是最重要的一道,是关于关卓凡的。

上谕说,美利坚访华代表团即将抵埗,关卓凡总责接待。友邦这个代表团,是由该国“副总统”领衔的,为求“崇秩对等”,特加关卓凡“郡王衔”。

这道上谕包含了两层重大含义。

之前,征日回国,关卓凡晋贝勒的圣旨中,明确他“一切礼仪制度服用起居,皆用多罗郡王例”。这是给予关卓凡“郡王待遇”的意思。不过,“郡王待遇”仅仅是一种荣誉,关卓凡的级别,还是不折不扣的贝勒。还有,关卓凡虽然享受“郡王待遇”,但他从没有摆过郡王的谱出来——不然,就太不知道“谦抑”了。

“加郡王衔”不同,这是实实在在升了半级,距真正的郡王,只有一步之遥了。

贝勒到郡王,是一个大坎儿,如果不是世袭罔替,普通的宗室,一辈子就卡在这道坎儿上了,非对国家有特大功勋不能迈过。

“加郡王衔”,预示着,关卓凡事实上已经迈过了这道坎儿,由“郡王衔贝勒”而“郡王”,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此其重大含义一。

其二,“副总统”是个什么东东呢?明白美利坚官秩的人都晓得,在美利坚,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子,是国家的第二号人物——既然“崇秩对等”,那么,在国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个人,就是关卓凡了!

就是说,在中国的政治体系中,东风压倒西风,关卓凡正式取代恭王,成为中央机枢的最高负责人。

从今以后,军机处就只有一个领班了。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