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六三章 通天塔高,文言同一

乱清 第一六三章 通天塔高,文言同一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乱清》更多支持!

“哦,长治久安?嗯,你说吧。”

“是。”

关卓凡略略沉吟一下,说道:“这个想头,臣原来觉得火候似乎未到,尚不足上烦太后宸衷之断,但今儿看了左宗棠这个折子,臣改了主意。”

顿了一顿,说道:“臣以为,此事之成,无以速达,非……三五十年不能初见功效,早一天着手,便早一天收功。此次西征,每平定一地,便是在该地始推此政之最佳时机,时不我待,臣乃不揣冒昧,奏陈御前。”

不论私底下,还是朝堂上,关卓凡奏事之前,做这样冗长的铺陈,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愈说愈是郑重,好好儿的一顿饭,被他弄成了奏对格局——御姐原本心甜意洽,融融其乐,可关卓凡隆重其事,御姐也只好被迫端起了架势。难免芳心怏怏,意有不足,不过,亦由此可知他要说的事情之重要!

听到居然要“三五十年”,始能“初见功效”,御姐微微动容:这得是多大的“想头”啊?心里面愈加好奇了:到底是什么事情?

“你说吧,我听着呢。”

“呃,奏陈之前,容臣先给太后回一个西洋上古的……故事。嗯,这个故事,颇为有趣,而且,似乎于臣欲奏之事。亦可有所譬喻。”

啊?“铺陈”起来。还没完没了啦?不过。听“古记”是御姐最爱的一件事情,于是点了点头:“好吧,你说。”

“是。故老传言,西洋上古的时候,地面上的人,无分国度、族群,讲的都是同一种话,连口音都是一样的。人们沟通无碍。彼此相得,无生事端。大地虽广,男女老少,黄发垂髻,却个个融洽无间,到处一副欣欣向荣的光景。”

“日子过得太好了,便有人提议:‘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众人皆称善。于是齐齐动手。大举兴作。人们同心戮力,不多时,果然就建起了一座城,和一座塔。”

“这座城,瑰丽雄伟,叫做巴比伦城;这座塔,高耸入云,名如其形,就叫做‘通天塔’——嘿,竟真的应了首倡者之言:‘塔顶通天’!”

关卓凡讲到这儿,顿了一顿,看了慈禧一眼,见圣母皇太后长长的睫毛,微微下垂,听得极其专注。

他继续说道:“孰料高塔通天,惊动了神祗。神祗大为骇异,心想地上的人竟然如此能耐,这座塔愈修愈高,看这个架势,过不了多久,就要把我的仙居顶翻了!这,这,如之奈何?”

“神祗冥思苦想,终于心生一计。他悄悄儿地来到凡间,施展法力,变乱了人们的言语,从此,人们说出话来,别的人就听不懂了。于是鸡同鸭讲,彼此大生龃龉,更加没有法子再协力筑塔。这座高塔,便半途而废,神祗之计,终于得售了。”

听到这里,慈禧面上的表情,已微生凝重之意。

关卓凡对御姐表情的变化,心里颇为满意,他表面上不动声色,继续用平静的声音说道:“事情还没有完结。由于人们言语不通,误会不断,争执不停,有的人吵不明白,就开始大打出手,头破血流的,终于就出了人命。”

“架愈打愈大,死的人愈来愈多,彼此的梁子,愈结愈深,终于没有办法再住在一个地方了,人们只好流离各地,各自筑城、建国。这个时候,眼中看去,周围无非仇雠,于是彼此攻伐,世代相仇,无止无休。”

说到这儿,关卓凡向慈禧微微俯首,说道:“回太后,臣的故事,讲完了。”

“蓝厅”之内,一时间,极其安静。

本来,关卓凡讲完“西洋上古故事”,就该奏他的“想头”了,但关贝勒决定先等一等——等圣母皇太后有所反应再说,这样,会比较有味道。

过了好一会儿,慈禧开口说道:“我不晓得自己猜的对不对?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回、汉之间,言语不通,致生龃龉,甚至……相仇、相杀?”

御姐果然聪明啊。

关卓凡点了点头,说道:“太后圣明!回、汉的恩怨,由来已久,原因复杂的很,当然不仅仅是言语不通这一桩——不过,这肯定是极其紧要的一桩!试想,言语不通,无法交通,又如何能够视对方为同类?彼此都想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时日长了,何能不生事端?日积月累,又何能不生大祸?”

慈禧不由自主,微微颔首。

她想了一想,峨眉微蹙,说道:“回人是讲什么言语的?我竟是不晓得!不是……汉话么?”

关卓凡说道:“回太后,这个……也是,也不是。”

也是,也不是?

“回人的先祖,自阿拉伯、波斯等地,辗转来到中国,回人的‘母语’,其实是阿拉伯话和波斯话。其中,因为回教的经典,几乎都是以阿拉伯文写就的,回人礼神的时候,阿訇讲道——阿訇就是回庙的主持,也大多用阿拉伯话,所以,回人的‘母语’,以阿拉伯话为主。”

“母语”是个新鲜词儿,但并不难理解,不需关卓凡特别解释,御姐自能默喻其意。

外部的世界,御姐的印象,是很模糊的,不过,“阿拉伯”、“波斯”,虽然不甚明其所以,倒都是听说过的,也无需关卓凡做特别的解释。

“回人先祖,隋唐的时候,便开始移居中国。迄至元末。历时已久。繁衍已众,但所操言语,还是以阿拉伯话为主——当然也有会说汉话的,可是,人数并不算多。”

“这个情形,到了前明,始有大的改观。朝廷明令,回人必须学讲汉话;同时。回汉杂处,回人若始终不说汉话,自个儿也实在是不方便。于是,讲汉话的回人,慢慢儿地多了起来。”

“我朝定鼎,在这个事情上边儿,大致是承继了前明的政策。譬如,雍正年间,安徽巡抚鲁国华上奏,指回人‘异言异服’。请朝廷予以取缔。”

“鲁某所请,自然是偏激了。回人的服饰。有的素净,有的艳丽,其实是很养眼的;至于回人的言语——怎么说呢,嗯,就像广东人,一边儿说官话,一边儿说广府话、潮汕话,不能说只许广东人说官话,不许说广府话、潮汕话——那……也未免太霸道了。”

“不过,官话也好,广府话、潮汕话也好,都是汉话,文字同一,发音殊异。说官话的不会说广府话,说广府话的不会说官话,纵使沟通困难,亦不会视对方为异类——这不仅因为彼此都是汉人,更因为文字同一,到底是可以交通的。”

说到这儿,关卓凡略觉口干,端起桌子上的茶杯,喝了口茶。

关卓凡滔滔不绝,慈禧已是听得怔住了。关卓凡按了暂停键,她觑了这个空儿,问道:“这么说,这个‘阿拉伯话’,写下来,就不是……汉字儿了?”

关卓凡微微一笑,说道:“太后圣明,正是如此。那是阿拉伯字儿,和咱们的汉字儿,是全然不同的。嗯,和……英吉利的字儿,倒是差不多。”

关卓凡本来想说“和满州的字儿,倒是差不多”,幸好,及时打住、变计。

英吉利的字儿,御姐是见识过的,鸡肠子一般,看上去如睹天书,真正是“非我族类”。

“所以,一回一汉,若是回人不会汉话,汉人不会阿拉伯话,彼此便全然无法沟通,鸡同鸭讲,便不能不视对方为异类,最终,便难免不重蹈‘通天塔’故事之覆辙。”

“既同为中华子民,岂可有此畛域之分?更不能彼此相仇,致吞‘通天塔’故事之恶果!臣曾经奏陈太后,以为满汉交融,二而为一,可新造一个族群,叫做‘华夏人’——满汉既不分你我,其余族群,如回、藏、蒙者,又岂可自外于‘华夏人’?”

关卓凡讲了这么一大轮,慈禧的念头,始终在回、汉之间打转儿。关卓凡话锋上挑,“华夏人”异峰突起,将藏、蒙也扯了进来,慈禧心头一震,十几天前,听关卓凡初谈“华夏人”,头脑中生出的那一线亮光,倏然扩展,犹如旭日跃出云层,刹那间照亮万里河山,一个崭新的世界,堂皇恢弘地展现在眼前。

她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一时间,竟然有难以自持之感。

关卓凡适时打住了话头——请圣母皇太后消化吸收一番先。

过了半响,慈禧心情略略平复,开口说道:“我也不晓得说的对不对——如果说的不对,你可别‘太后圣明’!你的意思,是否是:既然同在一个族群——‘华夏人’,那么,满、汉、蒙、藏、回,不论是谁,就应该说同一种话,写同一种字?”

慈禧话音刚落,关卓凡便离座而起,然后单膝跪地,屈肘平胸,目光炯炯,朗声说道:“太后圣明!”

他这个动作,把慈禧和在旁边儿伺候传膳的玉儿、李莲英,都吓了一小跳。慈禧心中大为得意,嘴上却用埋怨的口吻低声说道:“你起来!这是干什么——传个膳都不安生!”

*(小说《乱清》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 ”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