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四十章 刺猬

乱清 第四十章 刺猬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仿若一石激起千层浪,蒲安臣的这一道禀帖,迅即成为这两天朝野上下热议的话题。

虽说只是递交给总理衙门的帖子,所用的名义,也不过是“义勇”,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在向朝廷请求,派轩军赴美“助剿叛逆”。

无论是朝中的大臣,还是市井坊间的升斗小民,都是第一次知道洋人国家里的事情,都惊奇地发现,原来在洋人的国度里面,也有叛乱,也有他们朝廷搞不定的事。

现在要来求我们了!

总理衙门各司的官吏,一时都成了热门人物,每天登门打探消息的访客,络绎不绝。

草厂胡同内的关家大宅,却忽然闭门谢客。关卓凡一个人坐在书房里,揽一杯清茶,静静等着两宫的召见。

这样的大事,当然不会在芳斋堂的御膳桌前下决定。

这件事,他已经准备了太久,潜心筹划,细细布局,从馈赠美国领事查尔斯五万两白银开始,到美国公使蒲安臣上书总理衙门为止,算是告一段落。方方面面的铺垫,已经做得足够,现在只要两宫召见,他有自信,一定可以邀得恩准。

松江军团,已经枕戈待旦。

军队的建设,诚然离不开国家的发展,然而现下的中国,若说真的要办洋务,图自强,则非得有哪怕一支强悍的军队,来做保驾护航。

而这样一支军队,在当前的中国,单靠闭门造车是一定练不出来的。即使数十年后。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所练出来的六镇“新建陆军”。其作战的优势,也不过是相对于其他那些杂凑的落后的军队而言的——说白了,就跟轩军对付太平军的优势,是一样的。

这样的“新建陆军”,若是面对西方列强的军队,仍旧难以抵挡。

现在既然要走捷径,那就非得让军队真真正正地跟洋人交一次手,真真正正地经历一次近代战争的洗礼。真真正正地养成一批优秀的军官和士官来不可。

要培养的,还有勇气和信念——如果他们能够在战场上真真正正地击败过一次洋人的军队,那么对他们心中的鼓舞,实在是无可估量。

更何况,还要让他们睁开眼,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至于对手,英法太强,长毛太弱,拿美国人来练手,正合适。

美国的南北战争。从南军炮击萨姆特要塞开始算起,已经打了两年。而明明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工业优势强大的北方,却始终拿南方没有办法,在战场上吃尽了苦头,一筹莫展。

这实在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这样一个大国,在战争开始之前,整个国家居然只有一万六千人的正规陆军,而这么一点人,还要向南防备墨西哥人,向西防备印第安人,因此参战的双方,都是靠着匆忙入伍的民兵和新兵,来应付这一场战争。

好在还有不少经验丰富的优秀军官,两年打下来,真正的美国陆军,才算是渐渐有了一个雏形。

在这样的情形下,关卓凡的提议,让美国领事查尔斯惊喜不已——在他的眼里,轩军组建的松江军团,至少在中国是最精锐的军队,富有作战经验,这是没有疑问的。更关键的是,这支军队里面,不仅有近千名美国人,而且华尔是这支军队的统带。

华尔在美国人中间,是个鼎鼎大名的人物,“远东传奇”,不管是在克里米亚,还是在中国,他统带佣军的经历,都为美国人所津津乐道。在南北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如果这两万人能够忽然出现在战场上,不管算外籍兵团也好,算雇佣军也好,虽然不敢想会立即改变战争的格局,但一定会是对北方政府的有力支持!

于是大洋两岸,电报频传,京城上海,密使往来,美国政府跟在华公使之间,终于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最终蒲安臣向总理衙门开出来的条件是:赴美义勇,所有军饷和军械装备,以及伤亡士兵的抚恤,均由美国政府提供,在取得战争胜利之后,美国政府向大清朝廷捐赠白银一百二十万两,捐建机器厂、鞋厂各一座,永远禁止美商向中国输入鸦片。

除此之外,蒲安臣另拿出了一份条约的底稿,一旦北方政府获胜,美国获得统一,则立刻可以签订。

“大清国与大美国切念人民互相来往,或游历,或贸易,或久居,得以自由。中国之自主,自应维持,中国之独立,自应保全。中国能获得平等,则亦能以平等的特权给予一切国家。”

关卓凡心想,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对等条约,用这句话来开头,倒也说得过去。

*

传旨召关卓凡入宫的太监,如期而至。等进了养心殿,果然便见到了由恭王带领的军机全班——这样的国家大事,当然要由两宫和军机来会议,而不能由他关卓凡来一言而决。

“蒲安臣的那个禀帖,我们姐俩跟军机上已经商议过了。”黄幔后的慈禧,平静地说,“现在有几句话,要问问你。”

“是。”

商议的结果,固然还不得而知,不过看看恭王的脸色,关卓凡心中已有了几分底。

三次密室相谈,到底把这位议政王给说服了,而说服了恭王,也就等于是说服了军机全班。

“现在美国分了南北,轩军到美国去,是帮着北边打仗。以你看来,打得过,打不过?”

这是最大的问题——若是北边打赢了,自然一切好说,若是最后竟然是南方赢了,那如何是好?

“回太后的话,一定打得过。”

“何以见得?”

关卓凡心说,自然是从世界史上见得的。不过这句话,不能在这里说。

“这就像朝廷打灭长毛一样,”他响亮地回答道,“以正剿逆,可操必胜!”

这就是说,北方是正统,南方是叛逆,自然该归北方得胜的。这个回答占住了道理,堂堂正正之外,亦很动听,两宫太后一齐点头。

“那么,假若打胜了,对咱们有什么好处呢?”

好处是写在蒲安臣的禀帖里的,既然还要问,那问的就不是那一百几十万两银子的事儿了,而是问大的道理,这就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了。

“启禀太后,臣斗胆有所进言。”

“好,你说。”

“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能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是他早已想好的话,“当今之世,列强环伺,待机欲谋我者,岂止英法?若说一个个打将过去,臣说句不中听的话,咱们还力有不能。既然如此,则最好的办法,莫若先让他们晓得,中国亦有能战之兵,亦有敢战之心,那么他们想要欺负人之前,就得先掂量掂量了。”

“你是说,吓唬他们?”慈禧听出了味道。

“太后圣明,正是要吓唬吓唬他们。比如猛虎再强,但亦不敢打刺猬的主意,无他,浑身是刺也。若是谁敢妄动,扎他一下,不是好玩的!”

对了,扎他一下,不是好玩的!慈禧完全听明白了,不惟声音里面带出了激动,就连旗头上的穗儿,也微微晃了起来:“六爷,你以为如何?”

“臣以为关卓凡说的对,”恭王略一躬身,说道,“轩军以义勇之名赴美,即有小挫,亦不伤朝廷体面,设若竟能大胜,则上国天威,庶可播于四海。”

这句话老成之极,意思是如果打输了,则不过是华尔所募的“义勇”,如果打胜了,那就是朝廷派出的轩军了。

事情至此,几乎已算是定局,然而还有一个担心,不能不问的。

“关卓凡。”

“臣在。”

“华尔和福瑞斯特这两个,虽然入了籍,到底曾是美国人。拿这一支兵交给他们,不知靠得住,靠不住?”

“启禀太后,臣有所请。”

“你说。”

“臣请开去江苏巡抚一职,与华尔同赴美国,以散员随营效力。”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