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四十七章 祸兮福兮

乱清 第四十七章 祸兮福兮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马威达训练和率领的海军陆战队,本来是打算在登陆马关的时候大显身手的。但长州人不战而退,计划中的登陆作战变成了“登陆演习”。之后,主力部队深入长州内陆,战斗一直是陆军同事们的事,海军陆战队呆在马关,整天无所事事,还不如同病相怜的十五团有一个“维持治安”的差使呢。

不过,十五团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幸运的。“维持治安”能和野战相提并论吗?兄弟部队都在攻城略地,大刷功勋值,自己却被留在后方干着衙役们的活——这份郁闷,谁干过谁知道啊。

再者说了,说是“维持治安”,其实自“长州灭商事件”之后,整个马关水静河飞,十五团几乎一枪没放过。地方如此安静,真的需要一个满编野战团来“维持治安”吗?

这个情况,也多少出乎关卓凡的意外。来到日本之前,曾将日本的“民气”想象得多么彪悍。实际上,他很快便发现,如果没有武士阶层的组织和参与,只要占领军维持住基本良好的纪律,日本的普通老百姓,根本不会自发地起来抵抗。

这个情况,和中国大不相同。

中国的基层政权,掌握在乡绅和宗族手里。外敌入侵,政府军撤退或溃败之后,这些人就是抵抗行动的组织者和核心力量;而日本基本不存在这个阶层。

日本本来就小,这么小的国家,又分成了几百个藩国。这些名义上的“诸侯”。体量小的。和中国的“基层政权”。也没啥实质区别。因此,日本既不需要、也没有空间留给类似中国的乡绅和宗族这样的阶层。

长州藩的决策层,始终抱有和中国人媾和的幻想;而关卓凡直到进军萩城的时候,还在刻意显示不会对长州藩“赶尽杀绝”的意思。所以,长州藩的武士们,也就始终没有下定动员“全体人民群众”,进行“抗战”的决心。

轩军除了和长州藩军作战之外,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实质性的袭扰——原因就在这儿。

关贝子也就因此没有陷入他最头疼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关卓凡回到马关。十五团和海军陆战队的牢骚,通过“合适”的渠道,委婉地向爵帅表达了出来。关卓凡听了,微微一笑,说道:“是吗?好吧,过几天,我就派他们去办一件体面差使。”

咦,体面差使?

*

高杉晋作站在“丙寅号”的船头,海风拂面,衣袂飘飘。总督大人一副“羽扇纶巾”的派头。

虽然在逃亡之中,但是高杉晋作依然意气风发。

局面至此。高杉晋作并不悲观,反而认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二次长州征伐之前,长州藩已经算是和幕府翻了脸。那个时候,高杉晋作有一个计划:如果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失败,而幕府又要斩尽杀绝,无法妥协,就奉藩主一家,北渡朝鲜海峡,避难朝鲜。

这个“避难朝鲜”,是一个委婉的说法,其实质内容,须看当时情况而定。如果兵力损失殆尽,那就真是“避难”,暂不做他想;如果手上还有相当实力,就变“避难”为“征韩”,占领釜山及周围地区,打出一片新天地。接着,徐图扩张。时机合适的时候,攻回日本,光复长州。

这个计划,原本确实是可行的的。李朝的军力有多垃圾,高杉晋作一清二楚。韩人懦弱颟顸,岂能挡得住长州志士之一击?但是,中国人介入之后,“避难朝鲜”便行不通了。朝鲜为中国属国,如果长州藩已是强弩之末,李朝不可能不奉大清敕令,予以驱逐;如果长州藩尚存“征韩”之力,中国人亦不可能不追杀到朝鲜,而由得长州藩在自己的属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

朝鲜去不成了,那么能去哪里呢?

当初在马关的时候,高杉晋作以“谷潜藏”的化名,登上“翁贝托国王号”,和关卓凡谈判。关卓凡曾提出来“改易毛利氏于虾夷地”——高杉晋作有了灵感:对,就去虾夷地!

高杉晋作认为,中国人对日本的干涉,一定是一个短期的计划。而虾夷地极北苦寒之地,路途遥远,和日本本州,还隔着一个津轻海峡——如果用兵于虾夷地,后勤运输、兵力部署都要重新规划,和原计划相比,所费不知要多出多少?

这个“所费”,既包括经济成本,也包括时间成本。高杉晋作知道,这位关贝子,在国内经过了激烈的权力斗争,刚刚上位,不知道有多少事情要做,他怎么可能长期滞留海外,疲兵于荒蛮之地?耽误国内的事情不说,还有,他就不怕后院起火?

再说,就算关某人铁了心要“远征虾夷地”,美国人也未必会配合他吧?单是长州征伐,已经能够看出美国人的小心谨慎了——这一点,高杉晋作的判断,和大村益次郎是一样的。

没有强大的海军支持,打什么“北海道”?

虾夷地广阔天地,幕府和中国人鞭长莫及,一年半载之后,中国人撤出日本了,俺们返回长州,振臂一呼,周、长二国不还是毛利氏的?

还有,既赖在京都的志士、公卿之谋略机变,也是天作机缘——天皇陛下为我掌握了!

“禁门之变”杀得血葫芦似的,几乎招来灭藩之灾,不就是为了争夺天皇吗?数年来苦苦求之而不得的重宝,一场大火之后,就落在掌心了!

真是高天原之恩泽普降于长州啊。

有了天皇,就有了大义名分,今后,长州藩就是“官军”,幕府就是乱臣贼子,“再造乾坤”,取幕府而代之,指日可待了!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之谓也。

高杉晋作的计划,是船队沿日本海沿岸,北上至越前藩的若狭湾,在敦贺港接上天皇陛下一行,接着继续北上,直抵虾夷地。

越前藩主松平庆永是个有眼色的,一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断不会从中做梗添乱的。

数日之后,船队到达丹后半岛。驶过经岬之后,即进入若狭湾。这里海水清澈,海岸线曲折多变,风景如画。船上的人却没有心思欣赏美景,高杉晋作传令各船,个个打醒精神,炮手进入战位。

船队在敦贺港对开海面停下,并不入港,而是就地落锚,然后派人乘小艇入港登岸联络。

两个时辰之后,信使回来了,说是已经见到了桂小五郎大人。桂小五郎大人说,越前藩暗示,敦贺港已经有了幕府的密探,长州藩船队目标太大,最好不要入港,天皇陛下也不能在敦贺出海上船。现在,天皇陛下已经转移到了敦贺以西的小滨,船队要西移小滨湾,在小滨接天皇陛下和一众皇族、公卿上船。

不过,桂小五郎大人说,小滨湾的开口十分狭窄,为防万一,船队不要进入小滨湾,就像现在一样,在小滨湾外海下锚,然后用小艇接送相关人员上船。

若狭湾是典型的“里亚式海岸”,海岸线非常曲折,大湾内有小湾,小滨湾就是若狭湾内的一个小海湾。小滨在若狭湾中部,地理位置重要,地方虽然不大,却自古便是物资集散之地,不但是日本国内的一个贸易中枢,也是与朝鲜和中国的商贸往来之要地。

敦贺出现幕府的密探,略出高杉晋作的意外,他本以为幕府的那班笨蛋,不会有这种见识。可是,这也许是中国人的意思呢?

高杉晋作心头掠过一丝不安。

不过,更大的可能性只是对手“广撒网,多捞鱼”而已,在可能的方向上都派出人手,进行监视,并不见得有任何特别的针对性。

就算被发现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等到探子把消息报到正在琵琶湖周边大举搜索的中幕联军那里,再提兵来追,船队早去得远了。如果事先没有周密的布置,茫茫大海,是怎么追也追不上的。

补充了基本的食水、菜蔬、煤炭后,船队掉头,向小滨湾驶去。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