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三十一章 阻击点

乱清 第三十一章 阻击点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大村益次郎嚅嗫了几下,最终还是说道:“请主公明断。”

毛利敬亲缓缓说道:“那么,中国山地以南,整条山阳道,半壁江山,就再非长州所有了。”

大村益次郎说道:“中国人总要离开日本的,到时候咱们反攻回来,幕府疲弱,咱们一定可以收复失地。”

毛利敬亲说道:“如果中国人从长州北海岸登陆怎么办?”

大村益次郎说道:“北海岸悬崖峭壁,登陆不易。再者说,如果中国人要这么做早就做了。这件事情有点奇怪,清国两万兵马,军力雄厚,海军又异常强大,本应分出一路,或从南岸濑户内海方向登陆,或从北海岸荻城方向登陆,如果中国人如此作为,我藩应对起来,会艰难许多。”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臣下以为,此次清国犯我,是同米夷合兵,海军方面要靠米夷支撑。米夷必是不愿介入此役过深,以免损失过重,将来不好脱身。所以,中国人只好专攻马关一路。因此,荻城方向,臣下敢保无虞。”

毛利敬亲沉默了片刻,叹了口气,说道:“我不是信不过先生所说,但高杉晋作不战而弃马关,藩论已经吵翻了天,如果我又不战而弃山口城——大村先生,此处没有第三人,我也不怕说给你听——只怕我这个藩主也未必做得下去!”

大村益次郎浑身一颤,深深地俯下身去。

毛利敬亲说道:“这种不战而去的话,不必再提起了。出了这个屋子。你也不要再和其他人说类似的话——这是为先生好。仗只能在山口城这儿打。怎么打。先生大才,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不置喙。嗯,先生就算要我和世子扛枪上阵,我也绝无二话。”

大村益次郎又是微微一颤。

毛利敬亲说道:“如果山口城这儿果然支持不住,再如先生所言,退往荻城吧。”

大村益次郎心想:那个时候,我军兵力损失殆尽。拿什么守住中国山地的隘口?退往荻城,又有何用?

但这个话,他终究没有说出来。

*

从藩府出来,大村益次郎立即再次赶往小郡。

山县有朋已经向防府派出了一支一千人的部队,余下的两千人,大村益次郎重新全面调整了部署。

“化整为零”势在必行,不然,两千人拢在一起,给人家的炮兵两口三口就吃掉了。大村益次郎扼腕:可惜我没有西式的大炮!

不过,“化整为零”不是为了打游击。现在中国大军已经逼近,没有多少腾挪辗转的空间了。再说。大村益次郎擅长的和一直孜孜以求的,是西式的“正规化建设”,打游击什么的,也非其所长。

大村益次郎做的,是把战线前移,在较为广阔的预设战场内,在敌军必经的路上,找出一切可以掩护自己、阻击敌军之所在:山坡、树林、村庄、河流、桥梁、沟壑,甚至石磨坊,等等——在上述阻击点各派驻数量不等的守军,叫中国人每前进一步,都付出惨重代价,最大限度迟滞敌军进入主战场的步伐,并为石州口部队到位争取时间。

另外,也派出小股机动部队,尝试着对中国人进行袭扰。

和长州军队发生“接触”,比关卓凡预想的要早。

担任前卫的第四师第十三团,担任两翼侧卫的骑兵师第一团,时不时和长州的小股部队发生交火。不过,这些“接触”,只能算“浅尝辄止”,第十三团受命“攻击前进”,轩军行军的速度并未减缓多少。

长州军发现,自己对中国人的“袭扰”,基本没有什么效果。

轩军的骑兵侦察分队活动范围很大,长州军的小股部队总是在距离轩军主力还远的地方就被发现,基本失去“袭扰”的突然性。还有,担任轩军主力部队两翼侧卫的是骑兵团,而长州军几乎都是步兵,一经接触,如果骑兵团不肯放过他们,几乎肯定是跑不掉的。幸好骑兵团的主要任务是侧卫,不是追击歼敌,每次都是把长州人赶跑了就算了。

地形对长州人也很不利。本来长州藩多山,低地只占全藩面积十分之一,问题是这十分之一的低地大部分都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就是现在双方发生“接触”的地方。

也就是说,长州人既无法利用地势偷袭,打完了也无法利用地势逃跑,结果几轮“袭扰”下来,未给轩军造成任何实质性麻烦,自己反倒伤亡了不少。

直到阻击点出现,才算开始了真正的麻烦。

长州军的阻击点都不大,守军数量有限,但这些“钉子”,前卫团必须一个一个拔掉,后边的主力部队才能继续前进。

战斗打响,十三团很快发现,这是前所未见的敌人。他们用的是线膛枪,射击准确而沉着,完全不是国内的发捻回匪之流可比;而和美国南部邦联的士兵相比,射击间歇更短,火力密度更大——显然,敌人装备了后膛枪。

而且,这些日本人战斗意志坚决,打得十分顽强,十三团每拿下一个阻击点,都要花上相当的力气和时间,付出一定的伤亡。

轩军前进的速度大大减缓,时不时地就要停下来等。

后面的部队不晓得前面的情形,等得烦了,怪话就出来了:“十三团干什么吃的?行不行啊?不行的话,换别人上啊,别在前面占着茅坑不拉屎!”

这么想的,包括第三师第九团——白人团的团长贝克。

第三师被放到第二批出发的位置,已经有人在暗中嘀咕了:啥意思,功劳都给第四师吗?这算不算种族歧视?现在,四师十三团似乎久战不下,第九团的几个营长、连长,便跑到团长贝克那儿,鼓动他去找“老团长”施罗德,看看能不能把十三团的生意抢下来。

他们没叫贝克去找师长伊克桑,是因为这几位也不傻,知道师长是肯定不会和上面开这个口的。

贝克本来也有点心痒痒的,于是真的找到了军团参谋长施罗德。他一边嚼着烟草,一边大大咧咧地要施罗德向总司令进言,把第十三团换下来,换第九团上去。

英语中,没有“爵帅”这个词,洋兵们还是按照在美国时候的老习惯,称呼关卓凡为“总司令”;某些特殊的场合,就称呼关卓凡“亲王殿下”。

施罗德自然把贝克轰了回去。不过,作为军团的最高参谋人员,日本人的这种打法已经引起了施罗德的高度关注,在美国内战中,南北双方都很少采取这种打法,看来,松江军团遇到了一个有意思的对手。

每一个阻击点都有其特殊性,仗打完了,每一次战斗都值得好好总结一番,提炼经验规律,以备将来之用。

但是,施罗德也好,贝克也好,都不晓得阻击点中的日本人的感受。

长州军进攻,已经不排成密集队形了,但好歹还有一条散兵线,而中国人进攻,连这条“线”都没有。在长州人眼中,中国人稀疏散乱,蓝色的身影忽起忽伏,不但没有任何队形,亦没有任何规律可言,自己放枪,都不晓得往哪里放好?

中国人向前进攻的时候,弓着身子;自己的枪放出去,中国人便伏下身子,或者躲在什么树木土石之类的掩体的后面,怎么打都打不中!

说中国人“乱”吧,他们进攻的时候,明显还是在互相配合。比如,几个中国士兵要通过一个豁口,一定有人先进行火力压制,打得这个方向的长州兵抬不起头来,等长州兵重新抬起头来准备还击,望出去,几个中国士兵已经先后穿过了这个豁口。

总之,就是怎么打都拦不住这些个蓝色的身影!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