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十九章 生路

乱清 第十九章 生路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长州主动战略撤退,马关不战而下,对中美联军,并无任何可喜之处。

因为本来也只需花二、三日时间,马关便举手可下。而在此过程中,中美联军的损失,是可以忽略的。

更重要的是:中美联军失去了通过马关战役,对长州陆军主力进行打击的机会。小仓口战役,长州军并未受到实质性损失,现其全身退入内陆,后事反复,首尾甚长。

在海上,中美联军拥有绝对优势,长州军就是肉靶子;但深入内陆之后,双方的差距就没有那么大了。

关卓凡依然有足够的把握取得最后的胜利,可是,很有可能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代价。

这就是后世硫磺岛战役,日军“放弃滩头防御,采取纵深防御”的“前传”了。

这个形势,关卓凡明白,杜立德明白,高杉晋作也明白。

明白归明白,但高杉晋作真要做出放弃马关的战略抉择,却是千难万难。

一般人看来,长州藩现在的形势,根本是“一片大好”:周防大岛战役,幕府舰队落荒而逃;小仓口战役,幕府军全军溃退,长州军甚至占领了小仓城,然后大烧大抢了一番,凯旋而归。

这个时候,不战而弃马关,高杉晋作是脑子被驴踢了呢,还是……突然起了“异心”?

除了高杉晋作本人,只有极少数人,如山县有朋,明白小仓口战役。并没有达成最重要的战略目的——摧毁中国人的“后勤基地”。这场“胜仗”。其实只有舆论宣传和谈判时讨价还价的价值。

而亲身领教过中国人的战斗力。又有去年四国联合舰队进攻马关的前车之鉴,高杉晋作、山县有朋两个,知道坚守马关的下场是什么:去年那次,好歹还守了三天;这一次,很可能三天都守不到。

敌人比去年的四国联合舰队更加强大——“翁贝托国王号”和“杜立奥号”给他们的震撼良久难平;而长州藩海岸防卫的力量却比去年更弱。

杜立德估计,长州藩的炮群“最多恢复了百分之八十”,其实还是高估了。高杉晋作、山县有朋晓得自己的本钱:和去年相比,长州藩马关海峡沿岸炮群只恢复了一半。真正复原了的,仅仅一个彦岛炮台。其余的,有的“炮台”上面的“大炮”,甚至是木头做的,刷上漆,迷人耳目而已。

进攻小仓藩的时候,至始至终,只有一个彦岛炮台,为登陆的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原因就在这里。

坚守马关,既无法守住。又徒然耗损宝贵的有生力量,除了“全节”之外。所为何来?

真“坚守不退”,这一仗打完,马关三千守军不是全军覆没,便是分崩离析,中国人乃可从容长驱直入,进抵藩治山口城。而艺州口、石州口战况未明,无法调兵回援,自马关至山口,一路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中国人,则长州藩就要陷入万劫不复的地界了。

关卓凡晓得,高杉晋作这个决定,定是他自己的“独断”,而非“藩命”。而不战即退,必难以见谅于藩内。即便真的因此而拔长州藩出死地,因为无法“自证”——既然马关战役没有发生,谁能说真打就肯定打不过?所以,必定不容于俗论。高杉晋作很可能被舆论扣上“怯敌、投降、卖藩”一类帽子。这个决定,赔上的,是他的名声、前程甚至生命。

就如中国的“清流”,不晓利害,在刀子架到自己的脖子之前,卖别人的命,永远是慷慨的。

关卓凡盯着跪地俯首不言的高杉晋作,心情极其复杂。

沉默了片刻,关卓凡缓缓说道:“你如此作为,所为何来呢?”

高杉晋作说道:“晋作此举,为示长州不敢对抗天朝之意。”

关卓凡说道:“就这么多?”

高杉晋作说道:“高杉以身抵罪之议,请贝子爷俯允。”

关卓凡说道:“高杉晋作,你勇赴藩难,争蹈死地,我也是很佩服的。不过,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你主动退出马关,不过畏我兵威,保存实力而已。再说,一座马关空城,就想换一个长州全藩?你的算盘打得未免太响了!凭什么?就凭你在马关和山口城之间,凭险据守,层层设防?”

高杉晋作低眉顺眼,说道:“贝子爷明鉴,天底下哪有什么险阻,挡得住新式的大炮?贝子爷虎威前面,晋作不敢这般狂妄。晋作的想头,是将手中数千兵马,分成数十股,四面八方,同天朝大军慢慢周旋,如此,或许能够侥幸一时。”

我靠,你要打游击战啊。

高杉晋作继续说道:“贝子爷也晓得,‘诸队’起家的时候,每一队人马,大多不过一、二百人,现在化整为零,恢复‘诸队’本来面目,也算适得其所。如此,说不定反可扬长避短,多和天朝大军周旋一段时间。”

你妹。

说实话,太平洋战争硫磺岛战役日军那种打法,还不是关卓凡最头疼的。毕竟,“纵深防御”有一个必要条件:借助险要的地势,修筑复杂和坚固的工事。

险要的地势,长州是有的。长州全藩,“中国山地”横贯东西,山地、丘陵占百分之九十,低地只有百分之十。藩治山口城之所以叫“山口”,就是这么来的。

但长州藩没有修筑复杂、坚固的近现代防御工事的能力,而单靠“天险”,是挡不住西式大炮的轰击的——这一点,高杉晋作说得非常对。

游击战才是关卓凡真正头疼的,事实上,这也是所有拥有武器装备和技战术优势的正规军最为发憷的。

轩军和长州军的代差,大不过美国和北越,苏联和阿富汗。

原先关卓凡认为,这个时代不存在“游击战的理论基础”——倒也没错,可没有“理论”,不代表就一定没有“实战”。“游击战”,不管叫什么,其实是多么古老的一种物事啊。

还有,面前这个家伙,不会也是穿越过来的吧?

当然,即便高杉晋作真的打游击战,关卓凡也有把握取得最终的胜利。长州毕竟太小,没有多少战略空间;更重要的是,北越和阿富汗能够取胜,是因为外有强援,而且,是和强大的敌人同等级别的强援。

同英国的联系已经被掐断,长州藩几乎没有任何外援。手头的有限资源耗尽,游击战什么的也就不可能再打下去了。

可是,无法预料这个过程有多长,也无法预料要付出多少代价。如果时间拉得过长,代价过于惨重,虽然从历史的维度来说还是值得的,但这个所谓“历史的维度”,只有关卓凡一人晓得;而现实中,特别是国内,一定会有人不以为意,自己刚刚巩固的权力基础,可能就会出现松动。

还有,对于正规军来说,游击战是一种最糟糕的“练兵”的场所。打游击战、治安战,正规军不会愈打愈强,只会愈打愈烦,愈打愈疲,愈打愈散,时间一长,只会降低自己的技战术水平,组织纪律性也会跟着变得松散。

所以,游击战老子是绝对不打的。

关卓凡冷冷说道:“你想得很美。不过,长州藩巴掌大一块地方——不知道有没有我上海一地大?你想和我周旋,你能够辗转腾挪得开?你又有多少粮食弹药?这么个打法,玉石俱焚,你就不怕把整个长州藩打没了?长州何辜,生你养你,你就这般保境安民?”

高杉晋作背脊微微一颤。默然半响,抬起身子,目光下垂,一字一顿地说道:“总要请贝子爷给长州一条生路。”

关卓凡叹了口气,说道:“春秋之义,存亡续绝,我也不忍毛利氏十三代至此而绝,这样,我指一条路,就看长州藩肯不肯走了。”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