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九章 海峡

乱清 第九章 海峡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武器方面,长州藩限于进货渠道,步枪的型号驳杂,但已经装备了部分的后膛枪。讲到“代差”,和轩军最多只能算差了“半代”。

长州的短板,是枪支弹药的储备有限,枪支损坏、弹药消耗,无法进行后继补充,就是说,战争潜力有限,战争时间拖长的话,就受不了了。

问题是中**队跨海作战,运输完全仰赖美国,后勤补给的成本很高,也打不了持久战。

不过,长州还有一个更大的短板:除了军舰和沿岸的炮台外,陆军基本没有像样的火炮,在远程火力投射上,轩军的炮兵是占压倒性优势的。

而且,关卓凡反复思虑之后,认为长州打不了硫磺岛那种战役。毕竟,在近现代化的道路上,长州藩刚刚起步,社会的动员力还很有限,军队的组织力也不能跟太平洋战争中的日军相比,而没有足够的动员力和组织力,又不依托大城,是很难打出铁板一块、玉石俱焚的战役的。

这个时代的日本,民族和国家意识不过刚刚觉醒,被“神国”洗脑的人还不够多。

最后,关卓凡还是觉得,自己没办法代替高杉晋作做决定,自己要做的,是提高警惕和注意力,准备好应对不同情况的方案。

关卓凡连夜召开了军事会议,通报了周防大岛的战况。

出席会议的,轩军方面,有伊克桑、姜德、安德森、丁汝昌、施罗德;英国方面,有乔百伦、狄克多、马威达——另外两位英国高级顾问。“海军基地总监”柯烈福已经去了旅顺。“福州海军学堂总办”海曼奇已经去了福州。

此外。还有美国西太平洋联合舰队司令官杜立德。

这个“西太平洋联合舰队”,是美国海军为此次征日设立的一个临时性的机构,包括了驻上海的中国分舰队,驻横滨的东洋分舰队,再加上从美国本土派过来的一支驱逐舰混编大队,共有各型舰只十八艘。

加上“翁贝托国王号”和“杜里奥”号,中美联合舰队共有二十艘舰船,和去年攻击马关的英、法、美、荷四国联合舰队的数量。刚刚好一样。

当然,无武装的运兵船不包括在内。

会议分成了两派意见。

一派意见是,必须尽快展开对马关的攻击,不然,周防大岛战败的消息发酵开来,会对“日本政府军”的士气造成严重打击。这个“日本政府军”,本来就是七拼八凑起来的,战力堪虞。幕府军固然垃圾,参战的佐幕各藩,也好不到哪儿去;而且各怀心思。顺风仗还能打,情形不对的话。非一哄而散不可。

但另一派意见认为,我军的后勤准备尚未完全完成,现在出击,过于仓促了。

这是事实,按照原计划,至少还需要三到四天的时间,才能够完成所有的准备工作。而近现代军队严重依赖整个后勤保障体系的流畅运作,未完成相关准备就投入战场,是一件非常讨厌的事情,战力会因此大打折扣。

关卓凡在美国南下邦联腹地时的伙伴谢尔曼,就是典型的“后勤保障依赖型”将领。谢尔曼的原则是“补给不按数全部到位,绝不出兵”,总司令格兰特、甚至林肯总统亲自打电报催,也没有用。

美国强大的工业生产和后勤保障能力,某定程度上已经把关卓凡“惯坏了”,他已经形成了牢固的“后勤保障是军事行动的先决条件”的意识。

会议最后的决议是:全力以赴加快相关准备工作,能提前一天是一天,能提前半天是半天,但是,还是要完成所有的准备工作之后才进军马关。

关卓凡猜不出高杉晋作的下一步的动作,也实在没有办法配合幕府这只猪队友,他还是决定:咬定牙关,以我为主。

*

关卓凡虽然已经做足了“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心理准备,但他还是没有想到,北九州——马关海峡己方一侧,即将风云突变。

他已经开始“换位思考”,但想来想去,想的还是长州藩该如何进行防守;而高杉晋作要做的,却是——进攻。

高杉晋作打算渡过马关海峡,攻下小仓城,烧毁幕府和中**队在那里建立的后勤基地。

小仓城失守,后勤基地被毁,中美联军就算打下了马关,也无法再向长州内陆前进一步。

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计划。谁能想到,长州藩会在重兵压境、四面被敌的情形下,主动出击,将战火烧到敌人的土地上?

这里有一个宝贵的时间差:幕府海军主力被周防大岛一战吓破了胆,短时间不敢西向马关,而中美联军还得过几天才能达到马关,在这几天里,马关海峡的控制权就在长州一家手里了。

事实上,幕府在小仓港也驻有舰队,参与了周防大岛战役前半段的“麾日号”、“权兵卫号”,就泊在小仓港,另外,小仓藩自己也有军舰。敌舰的总吨位,依然超过长州舰队的总吨位。但既然连幕府舰队的主力都不在话下,高杉晋作又岂会将这几艘船放在眼里?

说一说马关海峡。

这条海峡分隔本州和九州,联通濑户内海和日本海,真正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海峡非常狭窄,最窄处只有六百米,隔海相望,望远镜中,对面的情形一清二楚。本州南端和九州北端相互交错,使海峡形成了一个大大的“u”形。这种大回旋的地理,加上超级狭窄的水道,使海流异常湍急。在风帆战舰时代,这种流速,足以对战争的胜负手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坛之浦合战”,战场就是马关海峡。当时平氏舰队在西,源氏舰队在东,战斗清晨开打,上午洋流向东,平氏占据优势;但下午洋流向西,源氏舰队乃得反败为胜。

当然,现在已经是蒸汽战舰时代了。

海峡洋流流速虽快,但其宽度,还不如某些较大的河流,在雾气和夜色的掩护下,千把人的部队,完全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海峡,登陆对岸。

高杉晋作正是要充分利用浓雾和夜色。

清晨的时候,气温开始升高,而马关海峡非常狭窄,水汽抬升,海面上会形成大雾,高衫晋作策划的第一波攻击就在此时进行。

海峡最狭窄的地方,对岸是门司町,小仓藩在这儿设置了炮台;不远处的田野浦,还有另外一个炮台,这是必须首先拔出的两根钉子,高杉晋作的第一波攻击的目标,就是门司炮台和田野浦炮台。

登陆的陆军由山县有朋率领,高杉晋作带领舰队,负责为登陆部队提供炮火掩护,并迎击从小仓港方向过来助战的幕府军舰。

登陆部队攻占并摧毁两个炮台后就迅速返回,这是因为轻装的部队能够携带的弹药和口粮有限,而经过战斗的舰只也需要维护甚至修理。

在此之后,补充了弹药、给养、煤炭等物资,即发动第二波攻击,目标就是小仓城的门户大里。

攻下大里,就有了进攻小仓城的据点了。一边运送后继的弹药补给到大里,一边对小仓城发动攻击。

中**队的后勤基地,就在小仓城的一座土坡上。

就在关卓凡召开军事会议的第二天,清晨,离太阳升起大约还有小半个时辰,马关海峡一片漆黑。

并不是一个阴天,但却看不见星星——果然起雾了。

长州藩的两艘军舰“丙寅号”和“癸亥号”,把蒸汽发动机的功率调到最低,静悄悄地驶出了马关港。后面跟着的,是几十只小型的日本船,上面是山县有朋的登陆部队。

高杉晋作站在“丙寅号”的甲板上,穿着和服,腰插长短双刀,右手握着一把折扇,在左手掌心上轻轻地敲打着。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