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九十六章 禁夜

乱清 第九十六章 禁夜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不出所料,关卓凡自己的地步站稳,安德海就开始有些着慌了。

慌的地方有两处,一是这两天联络不上明山,派了苏拉去内务府找他,却不曾在班,到家里去找,家里那个婆娘亦没有好气,说天天在外面不知鬼混什么,不到半夜不见他着家。

第二处着慌的地方,是林铁山参他的那个折子。他是在宫里面作威作福的人,从没遇上过这样的事,收到风声之后,自己先吓个半死,连忙打听林铁山的出处。等到打听清楚了,说这个林铁山是宝鋆的门生,恭王一系的人,安德海便愈发没了主意。

他好好想了想,前后两回在太后跟前说关卓凡的小话,都是循着话缝,觑着主子的脸色,装作不经意间说出来的,为了这个,还自己扇了自己好大一顿嘴巴,脸都打肿了。然而这一番做作,到底骗过了主子,并没把他的话当成是告状。

既然这样,那个贝子爷多半也猜不到是自己想要对付他,退一万步说,就算猜到了,也决不能找了恭王的人来跟自己过不去。

这两家,该是对头呢!

这样一想,心下更是着忙,那就是说,恭王本来就要跟自己过不去?不惜得罪一个关卓凡,已经是把牙咬了又咬才鼓起的勇气,现在要是两边一起跟自己为难,那可怎么办?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折子,太后是留中了……

对了,太后才是主子!只要太后不发话,那不管是关卓凡还是恭王。也都不能拿自己怎么样。更别说那个林铁山了。

想一想这几天太后对自己的脸色。与以往也没什么不一样,安德海才觉得心里稍稍好过了一点,琢磨了一会,不免又把李进喜叫过来了。

“兄弟,”这一回是有求于人,安德海脸上的颜色就不一样了,语气也格外的亲热客气,“上回在钟粹宫。你就一点儿也没听见什么?”

听是听见了,李进喜心说,关贝子眼见得是要当驸马爷了,而你小安子多半就要倒血霉了,不过这些话,可犯不上跟你说。

“二爷,真是没听着!”这不是安德海第一次问起了,李进喜苦了脸,讷讷地说,“里头只让母后皇太后身边那个知春进去伺候。我在外间,也不敢走近了。”

“哦——”安德海拖长了声调。失望地点点头。

“二爷,听说前些天有个折子是说您坏话的,”李进喜关心地说,“您可得当心着点儿。”

安德海没言声,待到李进喜走远了,才看着他的背影,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

“晦气!你才当心着点儿!”

打探不到一丝消息,心里更是着急,一点主意也没有,不由得恨恨地想,这个明山,该不成是躲起来了?

*

这两天,明山真是“躲”起来了,不过倒不是躲别人,而是专为躲着安德海。

关师傅复位重进弘德殿,林铁山上折搏击安德海,这两条消息一传,明山就有些发懵——明摆着的,局势有变!棋下到这一步,还能往下接着走么?他本来就是个投机心性重的人,思来想去,还是“先看一看”再说了。

然而还有一个人是躲不过去的——他跟那个谋求起复的李开山是朋友,既然安德海拍了胸脯,明山也就放心大胆地把这个值四万银子的活计揽下来了,而且毫不客气地先收了人家两成的定。结果每回问安德海,都只是说吴棠那名派在京里的差官,说吴大帅正在想法子,到了现在,不但再没有一点消息,还弄出安德海被人弹劾的事来。

这样一来,李开山就上了心,面子上虽然还客气,不过话里话外,已经流露出这事还能不能办的疑虑。

当然不能说办不了,何况还先使了人家的钱。于是既为了安抚李开山,也为了躲着安德海,明山内务府也不去了,白天也不好在家里呆着,干脆由早到晚,天天跟李开山混在一块,酒馆戏院,一时倒是逍遥得很。

之所以敢于这样逍遥,是因为李开山涉事的范畴,只在漕运和两江。人人都当他躲在了上海的租界,因此说张榜缉拿,大抵也只是张在江宁和扬州的衙门外头,再把文书报部做一个备案,这就算是交了差,再也想不到这个七品的官有这股机灵劲,竟然跑到京里来活动起复。

这一天两个人又是过足了戏瘾,在“门内春”吃过了晚饭,又在一个相熟的赌庄里头推了十几把牌九。虽然输了点小钱,不过好歹尽了兴,在门口拱手而别,约了明天晌午还是在门内春见面。

李开山住的同福客栈,离着不远,走一段直道,再拐过一个街角就到。谁知才拐过街角,就瞧见前面站着一队兵,提着四盏灯笼,看服色就知道是步军衙门巡夜的小队,只有当官的那个,骑在一匹马上。

“往哪去?”打头的一个兵,拿灯笼在他脸上一照,盛气凌人地说,“不知道禁夜了么?”

这样的事,在城里别的地方不是没遇到过,早有准备。

李开山不慌不忙地拱拱手:“各位爷,不是我不知道禁夜,实在是家里有人病了,赶着去抓了药回来,还望行个方便。”

这是明山交待过的“秘传心法”——禁夜归禁夜,可是一不禁医患,二不禁生育,三不禁死丧,拿家人生病这个做幌子,百试百灵。

“药呢?”那个兵一摊手。

这个也是准备好的。李开山从皮袍子底下,摸出一小包药,递了过去。那个兵接过来,转身交在马上那名军官手里。

“都是什么药?”那名军官开了声。

李开山心里有点嘀咕,往常碰见的那几回查夜,都是见药放人。从没有问得这样仔细。

“金银花。乌头这两味。”

“方子拿来我看。”

方子是跟药一起从药铺里开出来的。李开山带在身上原来还嫌多余,没想到这回用上了。

等到那军官借了灯笼的光,把方子看过,微微一笑:“还真对得上。”

李开山松了一口气,谁知那军官还没有问完。

“家里谁病啦?”

“老娘。”

“家住哪儿啊?”

“南四街沾水胡同。”

问的虽然有些啰嗦,到底还没脱出题中应有之意,然而接下来的一句,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带我们瞧瞧去。”

瞧瞧去?李开山知道。这样刁难,就是有所需索的意思了。

对老百姓来说,禁夜是规矩,然而有的营生,却非得犯夜不可,比如说出条子的娼妓和相公。那么不巧遇见巡夜小队的时候,照例由跟班打发一点碎银子,也就通行无阻。

李开山是做过官的人,因此并不怕兵,从荷包里掏出四个银角子。走上几步,亲自递在马上那名军官的手里。

“老总。咱是个身家清白的读书人,”他陪了笑说道,“这一点银子,不成敬意,给兄弟们买壶酒喝……”

话说到这,瞧见马上那名军官的服色,不由一愣——这人竟是个三品的武官,亲来巡夜,未免也太过尽责了吧?

“原来是身家清白的读书人,”那军官笑着说,把几个银角子在手里晃着,“不知先生尊姓大名哪?”

“张大成。”

“好,好,”那军官笑着点头,向左右一努嘴:“记下,拿到犯夜人张大成一名。”

“嗻!”就跟准备好了似的,立时有三个兵扑上来,在马前将李开山就地按到,把头往下一揿,索子就套了上来,捆缚的动作利索极了。

“大人,我有药……”李开山挣扎着抗声道,“金吾不禁的!”

“有药?”那军官在马上侧了头,问下面的兵,“拿来我瞧瞧。”

“回穆大人的话,标下不曾见过什么药。”那个兵恭恭敬敬地答道。

这就是不讲理了,李开山跪在地上呆呆地看着他,不明白这帮人如何就吃定了自己。

“孙四,你带人到同福客栈,替这位张先生把行李取了。”被称作穆大人的那名军官,用嘲弄的眼光看着李开山,吩咐道,“记得在那儿留人。”

李开山心里一凉,知道自己掉进了圈套。

*

步军统领衙门南营协尉穆宁,赶到贝子府的时候,关卓凡正在堂中坐等,见到跟着图林进来的穆宁正要行礼,便把手摆了摆。

“老穆,不用这个,说事吧。”

“老总,人已经拿了。”老穆低声说道,“没放在衙署,是拘在南营马队那儿。”

“没拿错人吧?”

“错不了,从那个王八蛋明山身上,跟了他三天了。两个人天天下馆子逛窑子,还真特么自在。”老穆极有把握地说,“跟许大人拿过来的文书反复比对过了,形容一丝不差,单是右耳朵下面那颗痦子就把他卖了。”

“唔,痦子。”关卓凡点点头,心说整容这种事,放到现在来说还真是不易,当初自己拿两块膏药贴在脸上,倒是高明得很。

“另外几个呢?”关卓凡问道。

“老总放心,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有兄弟们盯得死死的。”老穆答道,“春山居和大豆腐脑胡同,是于春和管着,小安子几天没回去了,天天就听见他那两个媳妇在宅子里拌嘴。明山那边是我亲自派人盯着,随时都能拿人。”

“李开山的口供,要拿扎实!”关卓凡叮嘱道,“没有口供,不好对付明山。”

“李开山……他还没松口。”老穆磕磕巴巴地说。

“什么?”关卓凡的眉头皱起来了,“没松口?”

“这孙子嘴硬得很,咬死了自己叫张大成,是来京里做生意的。抄到的四万多银子,他说是本钱。”老穆说道,“不过论身份,他是个待戡的犯官,虽说只是七品……”

关贝子不说话了,眯起眼睛,只情上下打量着老穆,把老穆看得心里发毛。

“说的也是,七品的官儿呢。”关卓凡若有所思地说,“那可不能打死了。”

打都没打,说什么“可不能打死了”?老穆先是迷惑,继而便恍然大悟。他不言声地给关卓凡请了个安,回身就走,还没出门,双手已经把骨节捏得咔吧作响。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