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八十章 新年第一课

乱清 第八十章 新年第一课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小皇帝眼睛一亮,说道:“我晓得,是‘飞将军’!”

关卓凡赞道:“皇上真是聪明。这个李广,是前汉时候的一员大将,他守边的时候,匈奴对他,是又怕又佩服,号曰‘汉飞将军’。”

从师傅那里得到“真是聪明”的考语,对小皇帝来说,实在是极罕有的,当下不由兴奋得小脸通红。

关卓凡说道:“李广的名气好大,武帝即位,把他从边郡调到京城,做了将军。说来奇怪,自从李广升了官,开始独自带领大军出击匈奴,却是打一仗,败一仗。到了后来,武帝都不敢叫他领兵了。”

关卓凡顿了一顿,问道:“皇上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小皇帝的眼睛骨溜溜地转了一轮,说道:“他没本事嘛!”

关卓凡心里感叹:其实是多么简单的一个问题,无数读饱了书的人,千百年来争论不休;尚未成年的孩子,因为没有成见,却反而可以轻松识得其中关窍。

关卓凡微笑道:“这位‘飞将军’,武艺是很高的。他打猎的时候,把草丛中的一块大石头当成了老虎,一箭射去,大半只箭矢没入了石头中——皇上拉过弓,自然晓得,这得多大的臂力,多好的箭术啊?”

“可是,带兵打仗,将军要做的,是排兵布阵,不是冲锋陷阵;将军的武艺高不高,甚至会不会武艺,其实是一点关系也没有的。”

“皇上晓不晓得。这个排兵布阵,最紧要的是什么?”

小皇帝摇了摇头,说道:“我不晓得。”

关卓凡说道:“是纪律。排兵布阵。令行禁止,才能‘如心使臂,如臂使指’,才能打胜仗。不然,叫进攻,偏向后退;叫往东,偏要往西。这个仗,还怎么打?”

这些都是小皇帝听得懂的,他睁大了眼睛。连连点头。

关卓凡说道:“这个纪律,就是管人。做将军的,既要管好自己的部下,也要管好自己。”

“管好自己的部下”好理解。“管好自己”是什么意思?

关卓凡晓得小皇帝的疑惑。说道:“有一次,李广打了败仗,被免了职,空闲得很,就大晚上的跑到山里打猎。回来的时候,在一个叫做霸陵的地方,被驿亭的亭尉拦住了。嗯,那个时候。遵照朝廷的章法,晚上是不许通行的。”

关卓凡略停片刻。以便小皇帝“消化”。

然后继续说道:“李广的从人说,‘这位是故李将军。’亭尉说,‘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故”也!’李广没有法子,只好在驿亭外面待了一宿——当然,气得要死。请问皇上,这位亭尉做的,对还是不对呢?”

小皇帝响亮地回答:“当然对,这是王法嘛!”

关卓凡喜道:“皇上圣明!”

顿了一顿,说道:“不久,武帝重新启用李广。这位‘飞将军’上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把那位亭尉调到自己的军中。然后,一刀砍了他的脑袋。”

小皇帝“啊”了一声,说道:“这不是无法无天了吗?”

关卓凡淡淡一笑:“这就叫‘管不好自己’了。李广既然‘管不好自己’,那么,他能不能‘管好自己的部下’呢?”

关卓凡缓缓说道:“李广行军的时候,队伍是很乱的,没有什么行列阵式;安营扎寨,也是一样,三三两两,士兵们爱呆在哪里就呆在哪里,也不派人警戒巡逻——皇上想,如果敌人突然发起进攻,可怎么得了?”

讲到这里,不但小皇帝似懂非懂地听入了迷,就连醇王、倭仁、徐桐、翁同龢几个,也竖着耳朵,听得住了。

关卓凡说道:“所以,‘管不好自己’,必然‘管不好部下’。这样的人,武艺高强,带领几百个兵,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是好的;可要给他几千兵、几万兵,他便摆不开,玩儿不转了。”

又顿了一顿,说道:“所以,李广做边郡太守的时候,小打小闹,无往不利,匈奴人也怕他;等到当了将军,率领大军作战,便打一仗、败一仗了。”

到了这儿,今天的“书”便算“讲”完了;但课程却只进行到一半。接下来,关卓凡要小皇帝自个儿复述方才“讲书”的内容。

这么做,是为了加深小皇帝的印象,训练小皇帝的表达能力;还有,你不把功课从头到尾“背出来”,回去了,两位御姐怎么晓得俺的“书”讲得好呀?

“背”是“背”,但不是“死记硬背”,而等于是“说故事”,所以小皇帝很有兴趣。开始的时候,磕磕巴巴,掉三拉四,关卓凡在旁,一一提点,不断鼓励。如此两三遍下来,从头到尾,基本流畅了。

看看时辰,已经到了午初,关卓凡宣布“下学”。

小皇帝犹自不舍,看着图画,问道:“关师傅,这后面的几位将军,是什么人呀?”

关卓凡微微一笑,说道:“这个嘛,下次讲书,臣慢慢儿说给皇上听。”

这是“下回分解”的意思,小皇帝心痒难搔,可没有法子,只好乖乖下学,由黄敬忠等太监前围后绕,送去长春宫进午膳了。

关卓凡的第一次“讲学”,极其圆满。

午膳的时候,没等两宫发问,小皇帝自己就滔滔不绝,把关师傅的功课,由头到尾,讲了一遍。

新师傅,特别是那位关师傅,讲书讲得好不好,当然是两宫皇太后非常关心的事情。但原先并未打算在午膳时候询问,因为小皇帝进午完膳,还有“国语”功课,不想叫他吃不好饭。

小皇帝主动“报告”,可是以前没有过的事情。

听他竹筒倒豆子般,理路清楚,叙事明快,有些道理连慈禧都觉得“茅塞顿开”,耳目一新。

小皇帝这“背书”的“水准”,更是前所未有!

两宫又惊又喜。而且,小皇帝心心念念,已在挂着明天的功课,如此“上进”,也是头一遭。

两宫膳后议论,慈安感叹:“皇帝好像变了一个人!这个关卓凡,会变戏法吗?”

慈禧心中得意,想到那班外官,啰啰嗦嗦,心说看你们还怎样说嘴?

确实不太好说嘴了。

先从倭仁这儿,对关卓凡的印象,就大有改观。

李广的事例,听在倭仁耳朵里,认为关卓凡以此对皇帝“橘谏”:广心胸,守制度。

他对徐桐叹道:“‘君子过言则民作辞,过动则民作则’,‘君之行虽过,而民尤以为法’,天子行止,稍有逾矩,臣民即惶惑无以法则。关贝子以李广做譬喻,皇上年纪小,更容易听得进去,算是苦心孤诣了!“

这个调调,和倭老先生板起脸来给皇帝说的种种大道理,异曲同工嘛。

还有,不论是蒙旗的倭仁,汉旗的徐桐,还是汉人翁同龢,都有一个概念:旗人亲贵“不读书”,“不读史”。可关卓凡显然不但“读”,读得还很透彻,深入而能浅出,某些见解,连倭、徐、翁几个,也未必就能生发得出来。

此人年少而立奇功、得大名、享厚爵,实非幸致!

“总司弘德殿稽查”的醇王,当了大半年的“旁听生”,今天是第一次把“功课”听了进去。他生性好武,李广的事情很对他的脾胃。之前,他一直以为李广“数奇”,运气不好,没想到这位名动于后世的“飞将军”,竟是个“没本事”的?

下了学,醇王还发了半天的愣。

其实,李广的“没本事”,还不止于此。他的部队,战役准备、后勤保障,也是一塌糊涂。不过,一堂课要有一堂课的重点,贪多嚼不烂。关卓凡想着,其他的“点”,也要用得其所,现在先放一放,以后再说。

从弘德殿出来,关卓凡长出了一口气。这新年第一课,应该是过关了。

事实上,关卓凡这个皇帝学生,不是一个好相与的的角色。

*(未完待续。。)

ps: 明天一章,后天开始爆更!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