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七十五章 委员会和委员会

乱清 第七十五章 委员会和委员会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道光二十年,即1940年,鸦片战争,英军总兵力一万九千人。

咸丰十年,即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总兵力一万八千人。

两次战争,侵华军队的总兵力相若,即是说,近代化的军事力量,对付前工业化的中**队,两万兵力足矣。

开始“工业化”了之后呢?

光绪26年,即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总兵力五万。

当时的中**队,其实还是农业社会的身子,但作好作歹,总算在下体,穿了一条破破烂烂的“半工业化”短裤。对付这种军队,侵略军的兵力,增加一倍,算到头了,再多就没有实际意义了。

现在的轩军,总兵力超过六万,其中沐浴过美利坚腥风血雨的,超过五万。这五万兵,对阵英法,或者经略全国,或许还略有不足;但若只求自保,则坚固过于磐石。

关卓凡在轩军内部,建立了一个“军事委员会”,把华尔、张勇、福瑞斯特、白齐文、伊克桑、姜德、安德森七个人放了进去,华尔任“主任委员”,张勇任“副主任委员”,其他五个,是“委员”。

关卓凡自己,任“委员长”。

明确规定:轩军日常之管理和建设,由主任委员以下负责;涉及轩军之调动、指挥,一律报委员长批准。

理论上,丁世杰也是这个“军事委员会”的成员,当然这只是“挂名”,丁世杰并不参加天津驻军的实际工作。

华尔这个军团长。性质颇为微妙。他以客卿身份参加轩军。以“松江军团军团长”名义。成为关卓凡在美指挥作战的副手。其权力,其实是有限的。

本来,“松江军团”只是一个“战时机构”,就是说,是“临时性”的。现在,“松江军团”不但变成永久性的,还和轩军二合为一,则华尔这个军团长的权、责为何。容易让人产生误会,必须加以明确。

“军事委员会”的建立,表明:轩军调动、指挥的权力,在爵帅一人之手;其他的人,只有“管理和建设”之权责。

战时,经爵帅授权,将领们才拥有对本部的指挥权。

还有,五个师长,参与军团层面的工作,使轩军的的日常管理。成为“集体负责制”。一方面,军团的决策经研议而得共识。执行起来更加顺畅;一方面,也可预防有人专权,削弱关卓凡对轩军的控制。

最重要的是,既然“涉及轩军之调动、指挥,一律报委员长批准”,那么,轩军以外的人,就不能“调动、指挥”轩军了。

不过,关卓凡留了一个“后门”:在必须做出关于轩军调动的重大决定、又无法联络到爵帅的情况下,由七个委员投票,决定如何进止。

军事委员会之下,建立“士兵委员会”。

关卓凡的这个决定,对诸将之震撼,不在“扫盲工程”之下。

“士兵委员”每个连队一人,由全连士兵“自行推举”,军官不得参与,不得干涉。

每个班先自行推举一位“士兵代表”,然后全连的“士兵代表”开会,从中自行推举出一位“士兵委员”。

就是说,“士兵代表”既是“推举人”,也是“被推举人”。

“士兵委员”任期一年,期间退役、阵亡、升职,即行“补充推举”。

“士兵委员会”本身并不开会,每一位“士兵委员”联络“士兵代表”,了解情况,然后每月一次,向“军事委员会”直接“汇报工作”。

汇报内容,就是两项:

第一,在训练和作战之外,长官有没有虐打士兵?

第二,长官有没有克扣士兵的粮饷被服伙食?

其他事项,原则上不予受理。

“士兵委员”汇报事项,“军事委员会”必须认真记录,存档备案。同时,将“节略”上报委员长。

与会诸将心里都在说:爵帅的这一手,太厉害了!实在是在全军每一个连队都派了耳目!而且,说是一个“士兵委员”,其实是所有的士兵一起盯着——军官想要行差踏错,几乎没有任何可能了!

关卓凡说道:“咱们轩军,官也好,兵也好,都是兄弟。既然都是兄弟,怎么好又打又骂?上阵见仗,你是要人家替你卖命的,平日里,怎么敢虐打军士?打起仗来,不怕人家在背后打你的黑枪?”

他微微扫了诸将一眼,见个个神色郑重,全神贯注,心中满意,又说道:“训练的时候,有的兵笨一点,有的兵懒一点,急起来踹两脚,在所难免;打起仗来,怕死的,当逃兵的,当场枪毙也不稀奇。所以,特别指明,‘训练和作战以外’——所以,这个‘士兵委员会’,绝不会对长官平日的管教、训练,造成任何关碍。”

关卓凡说道:“各位都是带老了兵的,晓得当兵的最在乎哪些事情?除了行军法,你不打他,不骂他,不克扣他的粮饷,这样子带出来的兵,上了战场,哪有一个做缩头乌龟的?”

诸将都是心悦诚服的表情。

当时的军队,不论哪个国家,长官打骂士兵,都是家常便饭。

以后世标准,不同层级军人间过于显著的差别待遇,也非常普遍。而这种差别,相当程度上来源于军官对于资源的过度侵占。这种情况,和长官打骂士兵一样,各国相差仿佛,只是程度有所不同罢了。

所以,如果关卓凡真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他的轩军,一定是当世第一军,什么英国法国普鲁士,都要给他跪。

还有一层意思,关卓凡没有说出来。

将监督上官的权力——虽然这个权力还很有限——交到士兵手里,对于当时的士兵来说,完完全全是“开天辟地”。这种从天而降的“主人翁责任感”,能带来怎样的战斗力的提升,是当时的治军者无法想象的。

关卓凡的“士兵委员会”,灵感当然来自原时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那次著名的“改编”,但也颇有不同。关卓凡手里,“士兵委员会”的权力被大大缩减,本质上是一种积极性很高的“坐探”。不过,相对于本时空这个时代,已经足够用了。

关卓凡还不能高喊“官兵平等”,但却可以要求“官兵友爱,同甘共苦”。

他明确要求:实行连、排、班编制后,一,排长要和士兵同宿;二,连长使用的卧具必须和士兵一样。

和连、排、班编制配套的,是建立“三级连队会议制度”。

第一级,班务会议,每周一次,全班参加,班长主持,周日晚饭后进行。

第二级,排务会议,每半个月一次,班长、副班长参加,排长主持。

第三级,连务会议,每个月一次,班长以上人员参会,连长主持。

会议内容:

一,做本单位、本时段的“工作总结”,对参会各人、各部的表现做出点评,“揄扬进步,补阙拾遗”。

二,传达上峰的各种指示。

三,研究、布置下个时段的工作、任务。

信息量很大,将领们全神贯注地听着,脑子里转着念头:这可新鲜,“会议”这个玩意,以前都是高级将领们的事情,现在,大头兵们也要来“会议”了!

但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士兵们可以由此知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做的对还是不对,好还是不好;而且上下通达,毫无壅塞,政策施行的质量、效率都会大大提高。

会议一天两天开下来,将领们对关卓凡愈来愈佩服,都有“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感觉,真正是“仰之弥高”!

说的俗一点,就是“五体投地”——爵帅真神人也!

*(未完待续。。)

ps: 明天一更,放在傍晚。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