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六十三章 器满易盈

乱清 第六十三章 器满易盈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这是说敦柔格格已经封了“固伦公主”,再叫小名儿,就“不敬”了。

不过,在座的几个人中,数宝鋆和恭王的关系最为亲近,两家的关系亲密到可以穿堂入室,不避亲眷。所以,即便敦柔格格没有封公主,能叫她“敦妞儿”的,也只有宝鋆。

恭王摇摇头,苦笑道:“这个固伦公主,不提也罢!我现在就疑惑,敦妞儿回家,我该拿什么仪注和她相处?”

大伙儿一想,这确实是一件尴尬事。

固伦公主爵同亲王,敦柔格格和恭王在体制上就是“相敌”的,难道敦柔格格回家,真的要按固伦公主的礼仪迎接,甚至“平礼”?

敦柔格格封了固伦公主后,不是没有回过家,但每次都有特旨“只叙家礼”,这才暂时免了恭王一家的尴尬。万一哪次“上头”忘了这茬,恭王岂非得“失礼”?

恭王对关卓凡说道:“逸轩,你不知道,‘言路’上有一班人,专门爱拿这种事情挑刺。谁人没有父母子女?如果在这种事情上被人攻讦,真是无味得紧!”

恭王这番话,说的倒是实在。

确实有一种言官,国家大事上说不出什么子午寅卯,可一碰到“礼仪”问题,就打了鸡血般,生出苍蝇逐臭的劲头。

当事人地位愈高,身份愈重,“礼仪”问题愈小——不是愈大,苍蝇们便愈兴奋。

因为此时此事,邀名声,出风头。是最安全。最便捷的。

明朝的“大礼仪”。放到清朝,言官们一个屁都不敢放。因为事情太大了,卷进去,不小心是要掉脑袋的。只好自我譬解,这是人家满洲人的“家事”,不关俺的事。

这个时候,“天子无私事”啥的,就装不记得了。

拿关卓凡来说。长时间和两个如花似玉的嫂子住在一起,市井之间早有无数流言——连两宫皇太后和关贝子的“绯闻”都能传出来,编排编排嫂子和小叔子的“段子”又算得了什么?

但这种事情永远不会拿到谏台上。因为那样一来,就和关卓凡结了生死冤家,人家的报复,一定是冲着你的脖子来的。

可在恭王这个老爸该用什么礼仪接待敦柔这个女儿——这类鸡毛蒜皮的小事上面,言官便可“尽展所长”了。

因为正常情况下,这种事情,当事人如果做错了,大多数情况下改过来就好。不会受到什么处分;就算有,所获咎遣也甚轻。所以。不会真正得罪当事人。当事人为表示自己虚怀若谷,还得说“某公爱我以德”。

当事人的地位愈高,身份愈重,弹劾他“逾礼”、“失仪”的言官,所获得的“声望”自然也就愈高。

祭祀太庙事件中,吴凤阁弹劾关卓凡“失仪”,虽然攻讦的事项相对严重,但其实还是不脱这个路子的。本来以为自己是安全的——再说上面还有人罩嘛。没想到两宫皇太后不肯照着剧本演,闹得丢官回籍,十载寒窗之功,一朝尽送。

这种恶劣的风气,关卓凡早就想借个什么机会,狠狠收拾一顿。

因为接下来社会急剧变化,“礼仪”的改变也会随之不断发生;静态社会无伤大雅的纠葛,在大变局中就会成为改革进步的摩擦和阻力,并可能成为别有用心者的借口和工具。所以,要帮着言官们改一改这个臭毛病。

关卓凡说道:“六爷说的是。这般聒噪,与国无益,虚叨声名,确实叫人不耐。”

恭王叹了口气,说道:“敦妞儿这个事,我心里烦,也不仅仅因为这个。这些日子,我也读了几本书,觉得‘器满易盈’四个字,说的真正有道理!人贵知足,为臣为人,许多事情,我真要好好和曾涤生学一学。”

关卓凡心想:啊哈,绕了那么大个圈子,原来等在这儿呢。

恭王喝了一口酒,说道:“敦妞儿从没有给朝廷国家立过什么功劳,那么小一个人儿,两宫皇太后再宠她,也不好恩施逾格。非分之荣,她小人家当不起的,只怕福薄折寿!所以,这个‘固伦公主’,我是一定要上折子辞掉的。”

关卓凡沉吟说道:“六爷盈满为惧,这份谦抑,两宫皇太后当能体谅。不过,如果有小人因此以为两宫对六爷还有什么不释,就不好了。”

恭王眼中波光一闪,没有说话。

其他几个人相互交换了一个眼色,宝鋆身子向关卓凡微微前倾,说道:“贝子见得是!请教,该怎么办才好呢?”

关卓凡不说话,一时间只听得火锅里水花翻滚的声音。

过了一会儿,关卓凡终于开口说道:“这个事,我看不必急在一时,过个把月,六爷再向两宫皇太后提也不迟。”

他顿了一顿,微笑着说道:“听说定陵的工程,办得很好,这不全靠六爷坐镇指挥,事无巨细,一点儿也不肯马虎?应该有天语褒奖的。我以为,这两件事情,放在一起,更妥当一些。”

“定陵的工程”,指的是文宗的寝陵,这个天字第一号“大工”,一直是由恭王为主、醇王为辅,两兄弟一块儿负责的。

恭王居然站起身来,向关卓凡微微一躬,说道:“逸轩,托赖!”

关卓凡急忙站起身来还礼,说道:“不敢,六爷为国为民,天下有目共睹。”

恭王以女儿的爵位表明心迹,关卓凡心领神会,报之以向两宫皇太后建言褒奖恭王督办“大工”得力,以此向朝野表明,两宫和他自己对恭王已不存在芥蒂,不会“一裁又裁”,去“议政王”衔头,是处分的终结,而不是打压的开始。

两个人先后坐下,席上诸人,脸上都有压抑不住的喜色。

恭王说道:“逸轩,下次敦妞儿回家,你要见见你这个侄女——不是我王婆卖瓜,真是一个好孩子!”说罢微笑,脸上是那种父母为子女感到骄傲,从而生出的矜持自得的神情。

这种神情,让关卓凡颇为心动。转念一想,有什么呀,老子也有儿女,不过现在都存在他们妈妈的肚子里就是了。

不过,一个爹下的种,一个妈肚子钻出来,可以像敦柔格格那样人见人爱,太后也抢着要;也可以像恭王长子载澄那样,顽劣放荡,气得恭王屡屡用鞭子抽他,最终父子情断义绝。

一不小心,生不出敦柔格格,生一大堆载澄出来,可就大大不妙了。

所以,你们长大了,可得给老子争气!

这顿火锅,吃到很晚,酒醉饭饱,尽欢而散。

而且,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关卓凡筹划已久的一件大事,也为恭王等人予以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天军机“叫起”,醇王上奏的几件事情,一件为小皇帝加“兵事、洋务”的功课;一件举荐关卓凡“入弘德殿行走”,充任小皇帝“兵事、洋务”功课的师傅;一件改小皇帝的功课为“五段”——军机处的过场走过,交内阁明发上谕。

又关卓凡举荐翁同龢“入弘德殿行走”,亦照准,写旨来看,明发上谕。

年关一过,关、翁两位师傅立即上任,课程安排的“改良”亦同时实行。

这两道谕旨,过了午时,便会传遍朝野,能掀起什么风波,且拭目以待。

军机全班叫起之后,是关卓凡单独“递牌子”请见。这个不是两宫事先的安排,并不晓得他要说什么事情。

关卓凡进得养心殿东暖阁,胳膊下夹着一大卷纸,两宫皇太后看着奇怪,是“地图”么?

在御案上摊开,“图”确实是“图”,却不是“地图”。上面画着许多亭台楼榭,还有大片的山水。慈禧隐约觉得有点眼熟,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奇道:“这是什么?”

关卓凡说道:“两位皇太后夙兴夜寐,宵旰忧勤,臣以为,应该修一个园子,给两位皇太后悠游颐养。”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