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四十五章 怦然心动

乱清 第四十五章 怦然心动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还有,丁世杰不向政务方向发展也不行了,因为轩军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二元结构”。

“第一元”是去了美国的那一部分,“第二元”是留在国内的那一部分。军事层面的发展上,未经过大规模的近代化战争的洗礼,“第二元”永远也赶不上“第一元”了。

“第二元”注定只能成为轩军的“乙级部队”。

丁世杰刚好在“第二元”里面。

事实上,张勇就已经超了丁世杰的车。两个人都是提督,但丁世杰是二等子爵,张勇是一等子爵。

关卓凡的规划中,今后的地方部队,裁汰、整编成治安部队,和以“国防军”名之的野战部队全然区隔开来。“提督”这个角色的地位和作用都会大大降低,取消也说不定。丁世杰呆在这样一个位子上,也是浪费。

浙江呢?

有一次,关卓凡和赵景贤、刘郇膏两个会议。谈妥了公务,关卓凡说道:“有一个事情,要先和两位打个招呼。”

赵景贤、刘郇膏齐齐地望着他。

关卓凡说道:“过了年,竹兄这个江苏巡抚,就会真除;藩司的位子,要请松岩接任。”

赵、刘两个的目光都是微微一跳。

关卓凡继续说道:“开春之后,左季高就要对西北用兵。他已经上奏朝廷,要浙江的马谷山赴陕帮办军务。朝廷还没有明发上谕,但我估计,一定是允准的。”

他微微一笑。说道:“所以。松岩这个江苏藩司。只怕也做不了多久。”

这是一个强烈的暗示:浙江的巡抚,会叫刘郇膏接任。

刘郇膏心中怦怦直跳。

他现在是江苏的皋司,正三品;巡抚是从二品,看起来只有一步之遥,但其实这两个位子的距离甚远。大清开国以来,还从没有从皋司一步跨到巡抚的先例,何况是浙江这种头等大省的巡抚!

藩司是从二品,和巡抚同级。算是一块“桥板”。可像刘郇膏这样,只在藩司的位子呆上一两个月,就左迁巡抚,和从皋司直接跳到巡抚的位子上,区别也不大了。

本来在事情还没有最后定局之前,就予当事人以“的信”,并不符合官场的规矩。但关卓凡不能再等下去了,不然到时候一定手忙脚乱。

刘郇膏在“五人新政委员会”中的作用,远远超过丁世杰,必须给他足够的布置、交接工作的时间。

还有。刘郇膏兼着轩军的总粮台,这上面的交接。也要相当时间。

不过,这方面倒不会对轩军造成什么影响。在美国一年,轩军已经建立了近代化的军队后勤保障制度,贝灵格这个总军需官的工作做得很是扎实到位;比较起来,刘郇膏的那一套,反倒不够瞧了。

另外,也要给刘郇膏考虑准备赴浙以后如何施政的时间。

刘郇膏去苏,会对江苏和上海的工作多少造成一些影响,所以抓总的赵景贤也得心里有数,预为之备。

至于刘郇膏的“资历”,硬拗的话,也不见得不够。一个是有江苏皋司、江苏藩司这两个位子打底,一个是刘郇膏这个进士,和李鸿章、马新贻都是同榜,李是总督,马是巡抚,还有,马巡抚也是从马藩司过来的。

所以,彼此彼此吧。

对丁世杰,也有所暗示,但没有像刘郇膏这样交底;毕竟,请蒋益沣走人,还得花一点时间。

关卓凡决定,上海和江苏的班底,暂时一个都不往北京带,一个是地方上的人手本来就紧张;一个是要示天下“一秉大公”。

还有一个就是,北京我已经有所布置了。

上面这一切的顺利实施,都有赖于这场政争的最后胜利。北望神京,关卓凡“充满了战斗的豪情”。

正当关卓凡密锣紧鼓地为返京以及来年做布置的时候,派驻日本的徐四霖回国抵沪了。

关卓凡立即传见。

短短几个月,日本的政局,波云诡谲,急剧变化。

一如关卓凡所料,幕府征伐长州,并未发生什么实质性的战斗。长州的藩政已为保守派的俗论党掌握,为表示对幕府的恭顺,逼迫尊攘派的三个家老——国司信浓、益田右卫门介、福原越后,切腹自尽谢罪。

长州藩主毛利敬亲父子,向幕府递交亲笔悔罪书——这是很屈辱的事情;同时,幕府下令破弃长州山口城,以示惩戒。

之前,在尊王攘夷运动中,长州冒出了许多地方武装,和中国的“团练”仿佛,什么“奇兵队”、“力士队”、“先锋队”、“八幡队”、“集义队”、“义勇队”、“荻野队”,还有的名字非常好玩——“农民队”、“游击队”。

这些武装,泛称“诸队”,政治观点激进,算是尊攘派的军事组织。俗论党秉政之后,一律予以解散。“诸队”的首领,尊攘派的领袖高杉晋作,化名谷梅之助,潜逃至九州的筑前藩,在一位叫做野村望东尼的女人的家里躲了起来。

徐四霖说道:“这位野村望东尼,据说貌美如花,能诗文,善歌舞——不过不是歌姬。她的家,叫做平尾山庄,在当地大大有名。只是少有人能够登门入户,窥其堂奥。外人看来,是十分神秘的。”

关贝子心有所动,这个野村望东尼,到底是个什么来头,后世颇有争议,有机会倒要去“一窥堂奥”。

他微微点头,说道:“这也是位奇女子。她能够庇护叛逆,还不受什么追究,应该是有相当的背景的。”

原本希望引徐四霖讲多几句“奇女子”,可惜徐道台只答了一个“是”字,便把话题转到了高杉晋作身上。

徐四霖说道:“此君着实是个人物!幕府和俗论党满世界捉他,他却没过多久就潜回长州,在俗论党的眼皮底下,联络‘诸队’,布置起事。上个月,就在下关的功山寺举兵,明刀明枪地和俗论党干起来了!”

徐四霖离开日本回国的时候,双方尚未分出胜负。但徐四霖判断,俗论党不是“诸队”的对手。

徐四霖说道:“豪农豪商都支持‘诸队’,还弄了一个什么‘庄屋同盟’出来,专门为‘诸队’筹粮筹饷。而且,‘诸队’虽是‘团练’,却大多以西法训练,战意也远比藩军高涨——许多藩军并不愿意和自己人见仗。以卑职之见,幕府如果不出兵予以直接的支持,俗论党是撑不了多久的。”

可是幕府出兵几乎是不可能的。之前征伐长州,没正经打过什么仗,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叫德川庆喜在短时间内,再组成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实在强人所难。

何况以幕府的办事效率,等到部队出发,长州的内战,恐怕早打完了。

关卓凡心中微觉沉重,民心所向啊。

他问道:“咱们现在只能坐等了——萨摩藩那边如何?”

徐四霖点头称“是”,然后说道,“萨摩藩那边,”他摇了摇头,“嘿,真正想不到!”

德川庆喜回到江户,说动了幕府将军德川家茂,对萨摩藩发出明确的“暗示”:裂土封建,“以酬王佐之功”。

当时的萨摩藩主叫岛津忠义。岛津忠义的父亲岛津久光,和前任藩主岛津齐彬是异母兄弟。当年二人争位,岛津齐彬最后胜出,但约定,死后由岛津久光的儿子接任“家督”——就是藩主。

于是岛津忠义做了伯父岛津齐彬的养子,岛津齐彬死后,岛津忠义便如约成为萨摩藩第十二代藩主。

岛津忠义幼年即位,大权掌握在父亲岛津久光和重臣大久保利通之手。萨摩藩真正的藩主,其实是藩主“后见”——即监护人,号称“国父”的岛津久光。

岛津齐彬比较开明,萨摩藩的种种“西法”改革和建设,基本上都是发轫于他的任内;岛津久光相对保守,他是“公武合体”的积极倡导者和支持者,萨摩藩是在他的手上,把势力伸进了京都。

德川庆喜的提议,叫岛津久光怦然心动。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