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四十三章 借洋债

乱清 第四十三章 借洋债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关卓凡说道:“纯甫,这位唐廷枢,就请你和他接头,请他来主持这个……开平矿务局。”

“开平矿务局?”

“是,”关卓凡笑着回答,“这个名字如何?”

“好极了!”

关卓凡又说道:“暂且就叫这个名字,以后摊子大了,也许可以改成‘开滦矿务局’之类——气魄更大一点。”

“好!”

关卓凡说道:“招商募股的时候,咱们这边的股份,就由你来做董事。”

容闳连连点头,说道:“是,我马上就着手草拟章程。”

关卓凡郑重说道:“纯甫,有一点请你务必记住——也要转告唐景星,这个开平煤矿,不论是机械设备,还是管理运营,必须百分之百采用西法,绝不可以把官场上的那一套带了进去。”

容闳又是连连点头,说道:“我晓得。这一点,唐景星也会完全赞同的。”

关卓凡说道:“好,纯甫,咱们一起使劲,把开平矿务局办成中国第一家真正的现代企业!”

容闳走后,关卓凡今天的第二位客人,是胡雪岩。

关、胡通家至好,胡雪岩行完了礼,关卓凡就叫人带胡雪岩到偏厅,换上了便服,出来后重新落座上茶。

胡雪岩是来向关卓凡“报告”为左宗棠办理借洋款事宜的。

事实上,借洋款做军费这个主意,是关卓凡为左宗棠出的。

陕西已为关卓凡平定,左宗棠西征。是以陕西作为基地。来年开春。进军甘肃。

西征和在中原内地用兵不同,最大的限制是地理和气候。

从前汉武帝开始,中国用兵西北边陲,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每次征伐的时间都不长。大的征伐都是孟春而兴,最多迟至孟秋而还。

这一方面是因为路途遥远,路况艰难,后勤成本太高。补给困难,时间太长了便无以为继。

另一方面,到了秋天,秋高马肥,游牧民族的战力会倏然增加;接下来冬天的严寒气候,更非中原内地的士兵所能堪。

像李广利二征大宛,举全国之力,费数年之功,终有所成,是很少见的。

还有。大宛其实以定居农牧为主,并非真正的游牧;不然。即便如汉武、贰师者,使出狮子搏兔的力气,也未必就能顺利竣功。

如果对西北用兵,还是只能春去秋回,那么难免像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一样,虽有卫、霍旷世之才,征伐不绝,胜仗不断,但斩草不除根,来年吹又生,汉、匈之间便打成一个极其残酷的互相消耗的局面。

匈奴固然不堪承受;以汉之强,到了武帝一朝的后期,也是筋疲力尽,民困财乏。

匈奴在宣帝的时候,终于对汉朝屈服,一个是因为内部分裂,力量削弱;一个是国力毕竟不能和汉相比,实在受不了这种可怕的消耗。

军事上的失利,其实还在其次。

左宗棠下决心不重蹈这个覆辙。

他的计划是在西北办屯垦,做好几年甚至十年八年不入关的打算,彻彻底底地把回乱这块“春风吹又生”的杂草地,狠狠犁它几遍,真正做到“斩草除根”。

这个计划,关卓凡非常赞同。既如此,有一点不能不提醒左宗棠,就是这样一来,西征的军饷,要做特别的安排了。

西北长期军兴,不同内地,饷事不可不继。

内地用兵,一旦缺饷,总还有时间、还有渠道,周转腾挪。又或者银子虽然暂时到不了手,粮食能够筹到一些,肚子不至挨饿。只要断饷的日子不长,不至造成太大的麻烦。

西北路途遥远,一旦断饷,除了一个贫瘠的山西,无所依恃;而交通不便,就算内地筹足了欠饷,递解过去,也得一两个月的时间。冰天雪地之中,将士们饥肠辘辘,如何挨得?万一因此而生溃变,怎么了得?

打仗就是打后勤,西北用兵,是最能体现这一点的。

所以,不能像在内地那样,时间上以“月”为单位,由各省每月向西征大军解饷。不然一不小心,吃了上顿没下顿,可不得了。

所以,左宗棠出关,必须一次性带够一年至少是半年的饷。

左宗棠的铁算盘,噼里啪啦打过一阵,数字出来了:“开拔费”,粮饷,马匹,军火,屯田用的种子、农具,林林总总加在一起,第一年要三百五十万两。

因为第一年已经做了不小的“前期投入”,第二年数字会略微降低。

先不管第二年,单说这第一年的三百五十万,哪怕半年,也是一百七十五万两——这笔钱,从哪里来?

西征大军的军饷,说到底还是各省各领一个数字,拼在一起,凑够一个大数。但你不能要求人家一次性拿出一年的数字来,人家自己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户部当然没有这笔钱,谁有呢?关卓凡在信中提醒左宗棠:洋人的银行里有。

这是一个崭新的思路,左宗棠眼界大开,却不能没有疑虑:朝廷会准许借洋债吗?

左宗棠记得“阿斯本舰队案”中,那个英国人李国泰,曾向恭王表示:“中国如欲用银,伊能向外国商人借银一千万两,分年带利归还。”

恭王却说:“其请借银一千万两之说,中国亦断无此办法。”

“阿斯本舰队案”,关卓凡是当事人之一,这些情况自然清楚。他告诉左宗棠:当时李国泰的花样,朝廷洞悉明白,已经不打算和他做这笔交易了,所以恭王才会有那样一番说法,算是一个推辞的借口。

现在西北军务需要,“特事特办”,朝廷会允准的。

并且暗示:我会帮忙的。

但关卓凡一开始并未主动请缨替左宗棠借这笔洋债。左宗棠有一个胡雪岩在那里,自然先叫胡雪岩去办这个事情。

胡雪岩一番奔走,已经办出了一个结果。

上海比较大的外国银行,以前是渣打和丽如两家,最近刚刚成立了两家新的银行,一家是英国人的,汇丰银行;一家是美国人的,花旗银行。

胡雪岩还没有和花旗银行打过交道;他的一个至交好友叫古应春的,在汇丰银行里做买办,因此自然就找上了汇丰银行。

借钱打仗,于中国是稀罕事,但于西洋人乃是家常便饭。欧洲的几个主要皇室,英国的,法国的,西班牙的,都爱借钱打仗。只不过还账方面,有的信誉好,有的信誉没那么好罢了。

其中,英国国王的信誉算是好的;法国国王的信誉马马虎虎;西班牙国王的信誉最差,因此西班牙没落得也就最早。

先借一半,就是一百七十五万两。

数字虽大,没有吓住汇丰的大班麦林。不过,他要担保。

担保就是各地的协饷了。

但麦林可不想和中国各地的督抚打交道。他虽然来中国没多久,可对中国的政治还是了解的。这帮子地方大员,有时候,中国皇帝都搞不掂他们,何况自己一个外国人?

麦林的条件是各地海关作担保。因为总税务司是英国人赫德,各地海关的税务司也大多由洋人担任,海关的“印票”他是信得过的。

然后各省协饷直接解给各省海关就是了。有什么皮,中国人自个去扯就是了,不关银行的事。

问题是,左宗棠管不着海关。各地督抚的话,在本省的海关那里,也不见得百分百管用。此事非朝廷直接下旨给各地海关不可。

这是左宗棠和胡雪岩要请关卓凡帮的第一个忙。

这个是在关卓凡预计中的,他也慨然答应了。

然后胡雪岩向关卓凡报告借款的具体条件。

胡雪岩的声色,虽然尽量摆得自然,但多少还是有一点吞吞吐吐。

关卓凡听着听着,眉头已经微微地皱了起来。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