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七章 请公爷救幕府

乱清 第七章 请公爷救幕府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一桥庆喜”就是“德川庆喜”,这在日本并不是秘密,但这位中国公爵能够如此迅速反应过来,还是让两个日本人吃了一惊。竹内四郎不必说,德川庆喜脸上的神情显示,他也是听得懂中文的。

不奇怪,这个时代的中文之于日本,和后世的英语之于中国差不多。

德川庆喜开口了:“关公爷,你好。”声调发音听起来略略有点别扭。

此时的德川庆喜,还不是幕府将军。

第十三代幕府将军德川家定没有子嗣,为他挑选继承人成了一个头痛的问题。候选人有两个,一个德川庆福,出身纪伊藩,拥戴他的称为纪伊派;一个德川庆喜,因为继承了一桥家,也叫一桥庆喜,拥戴他的便称为一桥派。

德川庆喜年纪较大,身体素质也较好。本来天下动荡,国赖长君,但纪伊派的势力较大,终究把庆福推上了台,改名家茂,是为第十四代幕府将军。

德川庆喜在幕府中的地位,套句戏词,就是“一字并肩王”。

开始的时候,庆喜自然颇受警惕和打压,但近年来尊王攘夷风起云涌,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德川家的人意识到必须一致对外,德川庆喜的幕府第二号人物的位置才算真正坐实了。

关卓凡想,幕府派了这么一位人物,从江户微行至长崎来见自己,心思如何,不消说了。

然而口头上,日本人却是另外一套说辞。

竹内四郎说道:“徐大人说,关公爷和贵国政府。愿意出兵助我国平叛。原是美意。将军和庆喜大人都是心感的。只是现在我国的叛逆都已打平,嗯,这个,庆喜大人特来向公爷致达谢意。”

说罢,又是深深一躬。旁边的德川庆喜没有出声,对关卓凡微微欠身颔首。

都已打平?致达谢意?你妹的,日本鬼子讨价还价的功夫,甫一张嘴。我就领教了。

关卓凡微笑道:“都已打平?我听说这次长州征伐,幕府向各藩征兵,各位大名都不大起劲啊?”

两个日本人脸色一变,此事刚刚开始着手,这个情况,这个刚到日本的中国人是怎么知道的?

幕府原打算征六藩共十五万兵力,由“御三家”之一的尾张藩主德川庆胜率领,出征长州,“大张天讨”。不想众藩个个叫苦喊穷,既拿不出银子也派不出人。

关卓凡说道:“我还知道。横滨锁港,筑波山举兵。下野、常陆暴动,烽烟处处,这些算不算‘叛乱都已打平’?”

竹内四郎额上微汗,不再说话,偷偷地觑了德川庆喜一眼。

德川庆喜终于说道:“然则计从何出?请公爷教我。”说罢一躬。

关卓凡想,年轻人还是懂礼貌的嘛。

他微笑着说道:“庆喜大人客气了。以在下的愚见,这次征伐长州,未必需要大动干戈呢。”

德川庆喜愕然,这话怎么说?他又是微躬,说道:“请公爷明示。”

关卓凡说道:“现下长州藩主政的不是尊攘派,而是俗论党,对朝廷尚算恭顺。在下以为,长州藩多半会找几个家老出来切腹,以示扶正去邪之意。”

德川庆喜将信将疑,如果真是如此当然好,幕府的面子有了,可以就坡下驴,撤兵回江户了。

关卓凡继续说道:“这一层揭过去并不如何为难,可是之后呢?”

之后?

关卓凡道:“请问大人,萨摩藩为何转而拥戴‘公武合体’?”

如果这个时候还硬着头皮说什么“忠君爱幕”“幡然悔悟”就太没诚意了,德川庆喜老老实实回答:“鹿儿岛一役,萨摩藩不敌英人,审时度势,乃向朝廷恭顺。”

关卓凡说道:“着啊,而且,恕在下说句不中听的话,萨摩藩恭顺的是天皇陛下,不是幕府。”

德川庆喜默然不语。这是幕府的隐痛,萨摩藩虽然不再“倒幕”,但只肯驻防京都,不肯直接受幕府指挥,也不肯主动攻击其他倒幕的大名。“禁门之变”是长州主动攻击皇宫,萨摩藩尽守卫之责而已。这次征伐长州,萨摩藩就全然地不奉召。

更大的隐患是,萨摩藩借支持“公武合体”、禁卫皇室的机会,大肆发展自己在中央机枢的势力,已隐然有和幕府分庭抗礼的势头。对于幕府,萨摩藩即便不是一杯毒酒,也是一杯苦酒,但口渴无计,不能不喝。

关卓凡再问道:“再请教大人,这次朝廷得以征伐长藩,得益于什么?”

这还用说?德川庆喜答道:“英、美、法、荷四夷合攻下关,长藩力不能支,所以,所以……”

关卓凡说道:“在下听说,长州藩已经和联合舰队签了《下关条约》,从此不再‘攘夷’了。”

德川庆喜知道他还有下文,屏息静听。

关卓凡说道:“萨摩藩不再‘攘夷’,长州藩不再‘攘夷’,‘尊王攘夷’就剩‘尊王’了;不但不‘攘夷’,还要‘开港’,大人请想一想,这以后,夷人会支持幕府呢,还是会支持‘尊王’呢?”

德川庆喜目瞪口呆,额上见汗,半响,突然一揖到地,大声道:“请公爷救幕府!”

嗯,这个态度对头,接下来才好谈嘛。

直到这个时候,几个人才坐了下来,勤务兵——不是婉儿,端上茶来。

关卓凡说道:“最为幕府心腹之患的,不过两藩,一个萨摩,一个长州,所以维持大政的关窍,在于不叫此两藩勾连在一起。”

德川庆喜叹了口气,道:“这个将军和我又如何不知?对萨藩,幕府一再曲于优容,真不知道还能再做什么了。”

关卓凡摇头道:“做是做了许多,不过恕某直言,只怕是做反了。”

德川庆喜一怔,连忙道:“如何‘做反了’?请教!”

关卓凡说道:“幕府召请萨藩入卫京都,时间久了,中枢权柄渐移,在下说句不中听的,这是何进请董卓进京的故技!”

德川庆喜悚然而惊。萨藩进京的弊端,幕府早有感受,但从来没有像关卓凡说得这般明白。想到董卓的种种恶行,庆喜不由如坐针毡。

德川庆喜低声道:“不如此又能如何?请公爷赐教。”

关卓凡说道:“终究还是要将萨藩请出中央机枢的。”

他啜了一口茶,微笑道:“如果天皇陛下下旨,封萨藩一个‘萨摩国王’,会如何呢?”

这就是说准许萨摩藩完全从日本独立出去,只和日本天皇保持一个名义上的藩属关系。

萨摩藩能够抵御这样一个诱惑吗?

德川庆喜心中怦怦直跳,这样一来,自然不存在萨、长联合的可能性,幕府的统治很长一段时间内会稳如磐石。但,兹事体大,太大了!

关卓凡缓缓说道:“萨摩藩本来就是一个外样大名,羁縻之地,封他一个‘国王’,既为酬功,也不失春秋之义。”

这是在教德川家如何为封建萨摩制造“理论根据”。

日本的大名,分“亲藩”“谱代”“外样”三种。

“亲藩”是德川家的同族,最为亲信,以有“御三家”之称的尾张、纪伊、水户为重要。德川家茂即出身纪伊家,德川庆喜则出身水户家。

“谱代”又称“世袭”,是德川家忠心的家臣,“关原之战”之前便追随德川家康,地位仅次于“亲藩”。

“外样”是在关原之战中被迫臣服的大名,不得信任,封地都是在最偏远的地方,关卓凡因此指为“羁縻之地”。萨摩、长州都是外样大名。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这些个“外样大名”理所当然成为倒幕的主力。

德川家康设计的“幕藩体制”,“亲藩”“谱代”掌控中央机枢,“外样”是不能参预的,萨藩的入卫,已经打破了这一曾经牢不可破的“祖宗家法”。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