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七十五章 铁算盘

乱清 第七十五章 铁算盘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实际的数字当然不止,所谓筹饷从宽,左宗棠报给朝廷的是二万三千人,加了五千。再加上大帅个人的使费、幕僚们的薪水和必不可少的迎来送往,每月大致要十五万两银子。

江苏的协饷一解就是六万两,占左军全军军费三分之一强,既帮了左宗棠的大忙,也极大地缓解了浙江的压力。

这其实并没有给江苏增加额外的负担,因为原来江苏每月解给湘军协饷的数目就是六万两,湘军裁撤后,这笔钱暂时省了下来,现在不过等于从湘军转到了楚军这里。

对于江苏的慷慨,左宗棠固然心感,浙江一省更是感激得不得了。浙江人都说,关公爷是咱们浙江人的姑爷,当然向着浙江。又说,关公爷正在美国征讨叛逆,这件事扈太太出了好大的力气。

许多人想起当初关卓凡斩杀长毛降人,为杭州人报仇的事情。于是这种说法愈传愈真,最后连左宗棠都相信了,和胡雪岩商量,要好好谢一谢这位扈太太。

扈晴晴是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认定为造福桑梓了。

胡雪岩倒不认为赵景贤是看在扈晴晴的面子上才这么大方的,但这种话没必要说破,顺水推舟,你好我好。

但不可以直接谢扈晴晴的。一个是如果扈晴晴根本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不免大家尴尬。更重要的是,如此置赵景贤于何地呢?难道以赵瘸子的风骨,会看上司的姨太太的脸色办事情?

最后胡雪岩想了这么一个主意:“补贺”关卓凡新婚。

左宗棠叫好。

这么一来自然把扈晴晴扫在里面。更重要的是,关卓凡回来后。虽会略觉突兀。但正因如此。对这份礼物,才会印象更加深刻;对送礼人的情意,才会更觉可感。

听说这位扈姨太是穿红裙子进门的,一定很受宠爱。对扈姨太表示重视,关、扈心里都会很舒服,都会领情。

这会为他和关卓凡的交往开一个好头。

左宗棠在关卓凡那里,所谋者,绝不仅仅是每月六万两的协饷。

首先。他要引关卓凡为奥援,抵抗湘淮。

左宗棠是公认的天下奇才,生平最不服气的一个人,是曾国藩。左季高自负学识才干,都在曾涤生之上,然而勋位名气,却都在他之下,这个心结,终生不解。

而左宗棠最憎恨的一个人,是李鸿章。

左、李交恶。说起来和关卓凡大有关系。

当初打下常州之后,李鸿章鼓动关卓凡去打金陵。关卓凡投桃报李,怂恿李鸿章去打浙江,结果两人都欣然“中计”。

李鸿章由金山卫沿海而下,克复了浙北的平湖、乍浦、海盐;淮军的大将程学启,由吴江而平望,攻克嘉兴,收复了浙西许多地方。李鸿章得意洋洋,乃仿胡林翼收复安徽边境前例,以左宗棠远在杭州以南、无法顾及浙西为理由,派员署理浙西光复各县。

这一招气的左宗棠发昏。李鸿章过来抢地盘也就罢了,他一个江苏巡抚,居然把官做到浙江来了!嬲你娘别,欺人太甚!

自此左宗棠便视李鸿章为一生死敌。

左宗棠心气虽高,但绝非不能正确判断形势之人。他知道自己和曾李师弟的势力差的太远,真要和湘淮叫板,一定要结有力的同盟。

轩军回国之后,必然成为政坛举足轻重的力量,这一点,左宗棠和大多数人的看法无二。如果能够和关卓凡扎扎实实套上交情,是否可以联手对付湘淮虽未可知,但对日后楚军的壮大发展,必定大有助益。

但这个还不是左宗棠最重要的目的。

打平汪海洋、李世贤不在话下,但单靠剿灭浙江、福建两省的长毛,勋名是赶不上曾国藩的。

现在国内还有两场大乱,一是捻乱,一是回乱。欲成就不世之功,须从这两处着手。

曾国藩已经被派去主持剿捻,朝野都是是寄以厚望的。但左宗棠冷眼旁观,却认为曾国藩名位已足,心气已衰,难成大功。捻乱短期之内怕是难以平定。

不过,这不代表这个活计会落到自己头上。

因为轩军就快回国,除非捻乱在轩军回国前已经戡定,不然,轩军一回国必会第一时间被派去剿捻。以轩军的声望、关卓凡的帘眷,自己是不可能和他竞争的。

而且,捻乱迟迟不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参剿各部事权不一、各自为战,就是现下,南曾北僧也是互不相属。而不论谁去剿捻,包括关卓凡,都不可能爬到僧王的头上,因此,这也实在不是件什么好差使。

平捻之后,自然就要平回。左宗棠要争的,是平回乱。

他认为,有能力和自己竞争的,只有两人,一个是关卓凡,一个是李鸿章。李鸿章他不担心,因为平回这个活计太苦了,李鸿章功名利禄之士,绝对避而远之。于是,就剩下一个关卓凡了。

轩军初初打平捻乱,也需要休养生息,如果关左交好,关卓凡未必会有这个兴趣来和自己抢这桩差使。

这个才是左宗棠向关卓凡“补贺新婚之喜”的最重要的目的。

而且,说不定到时候关卓凡还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

轩军在美国连战连捷,左宗棠亦深为震动。这支部队战力之强悍是不消说的,有无可能借一借力呢?

左季高一把铁算盘,噼里啪啦打得着实是响。

胡雪岩不肯叫赵景贤难堪,这是他心思细腻,与人为善,但说到底还是一种商人的想法。其实,赵瘸子的心眼儿那有那么窄?

当时,浙江人在上海的首领是“许七大人”,他叫徐乃钊,做过江苏巡抚的。许家是杭州望族,洪杨乱起,逃难到上海。许乃钊的兄长“许六大人”许乃晋,在吏部尚书的位子上致仕,因闹发匪不得南归,滞留京中,算是浙江人在北京的“家长”。

许乃晋的长子许彭寿,和李鸿章是同年,这也罢了,“许六大人”“、许七大人”还有一位胞侄,和关卓凡大有渊源,就是许庚身。

因此上海的浙江乡亲,公推“许七大人”出头,代全浙向赵抚台致谢。

徐乃钊科名前辈,也是赵景贤在苏抚这个位子上的“前辈”,赵景贤乃大开中门,放炮迎接,“硬进硬出”,十分礼遇。见了面,更是执后辈礼,一口一个“老前辈”而不名。

许乃钊向“竹翁”殷勤致谢,赵景贤却道:“老前辈太客气了。景贤不敢贪天之功为已有。轩帅去国之前,有两句话交代。一句是‘楚军的事情就是轩军的事情’,一句是‘浙江的事情就是江苏的事情’。景贤奉命行事而已。”

关卓凡有没有说过这么漂亮的两句话不可考,但许乃钊当然宁信其有,于是再向关公致谢。

赵景贤微笑着说道:“浙江乡亲心意可感。老前辈面前,景贤冒昧,替轩帅说一句话:这件事,于公于私,都是应该的。”

这可就坐实了!还说扈太太没出过气力?

于是在上海的浙江乡亲议计,要扎扎实实谢一谢这位早已名动苏浙的奇女子。

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表达一份感激之情,但对于浙江的士绅们,却有着更深一层的考虑。

有道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当时的军机大臣里面,不要说没有浙江人,连正经南方人士都没有。浙江一省,最接近中央机枢的,就是许庚身了。而许庚身的资历有限,虽然在辛酉政变中有功,算是恭系的心腹,但说到要入军机,浙江人包括许庚申自己都知道,是不可能的。

靠自身的能量暂时力有不逮,自然就想到“攀个髙枝儿”。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