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二十九章 荣誉中将

乱清 第二十九章 荣誉中将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所谓“荣誉中将”,就是“替补中将”,比中将低半级,比少将高半级,是为解决联邦陆军高级将领衔级太少搞出来的花样。

查塔努加战役之前,美国联邦陆军在役的最高军衔是少将,唯一的荣誉中将,墨西哥战争的美军统帅、前美军总司令斯考特老爷爷已经退役了。

格兰特一到华盛顿,即被授予中将军衔,这是美国联邦陆军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中将军衔。

就是说,关卓凡现在已经成为仅次于格兰特的、整个联邦陆军军衔第二高的人,而且,没人和他并列。

关卓凡感觉到的不是惊喜,而是微微的惶惑:会不会过了?是林肯的意思还是格兰特的意思?其他的将领会怎么看?特别是,谢尔曼会怎么看?

当然是林肯的意思,格兰特附议,而谢尔曼,不但没有意见,还更加精神焕发了。

谢尔曼这个人,说的好听点,叫做“激情澎湃”,说的不好听点,就是“情绪化”,他有一点点的神经衰弱,状态起伏变化很大,状态好的时候,仗打得好;状态不好的时候,有时候仗会打得很糟糕。查塔努加谢尔曼的仗打得不大好,跟不久前他的爱子去世是有相当的关系的。

所以,谢尔曼是需要适度的良性的刺激的——这是林肯对谢尔曼的认识。而授予关卓凡荣誉中将军衔,对谢尔曼,就是这种恰到好处的“刺激”。

和关卓凡并为西部战区联席总司令,谢尔曼是有一点心虚的。原因就是格兰特顾虑过的:查塔努加战役。轩军比谢部打得好。至于资历什么的。关卓凡洋洋洒洒“平南八策”,却不真正清楚自己在美**人中的形象:功勋卓著、堪平大乱的东方传奇统帅。谢尔曼脑子中,根本没有关卓凡“资历不如自己”的概念。

因此,关卓凡被授予荣誉中将,谢尔曼心里反倒舒了一口气;同时,这种微妙的差距更激起了他努力奋战的热情。这就叫“良性刺激”。

而关卓凡因为意外加身的荣誉,不论出于压力还是动力,也得更加卖力地打仗。

这就是林肯打的如意算盘。

当然。可能还是有一部分美军将领会有想法,但大家也都明白,这支中**队打完仗是要回国的,所以关卓凡的军衔不论多高,都可以说是“暂时的”,将来不会和美国国内的高级将领产生什么利益纠葛。因此想法归想法,没人真正不满。

林肯还有一个考虑是很现实的。虽然说谢尔曼和关卓凡战略思想相近,但具体到战役战术安排,总不能完全排除会产生不同意见,达不成统一时总要以其中一个意见为准。在这个问题上。从查塔努加战役之种种来看,林肯更信任关卓凡。

谢尔曼的长处是战略思路清晰。执行力坚决;带兵上,战役指挥多少是他的短板,他更擅长治军和后勤。谢尔曼的部队从不缺装备给养,他的工兵是整个联邦军队里最强的。

关卓凡的军衔比谢尔曼高半级,也即暗示:如遇事始终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应以关卓凡的意见为最后决定。

不过出这种事的概率很低,南下的时候,轩军和谢尔曼部肯定是分兵两路,具体的战役战术动作发生冲突的机会很小,有备无患而已。

关卓凡把“荣誉中将”加入奏折,发了出去。

同时发出的,还有两封家信,北京一封,上海一封,关卓凡倒有千言万语要说,可电报是利宾接收的,然后再转交给上海和北京的两个家,所以什么肉麻的、可能引起嫌疑的话都不能说,泛泛地报个平安罢了。

送走了卡梅隆,另外一个好消息从战地医院传到了司令部:吴建瀛苏醒了。

这可是已经昏迷了好几天了!关卓凡立即赶到医院。

吴建瀛还非常虚弱,脸上惨青惨白,没有一点血色,对着关卓凡勉强微笑,几乎说不出话。关卓凡着实勉励了几句,并告诉他获颁国会荣誉勋章,给国内的折子也重重地叙了他的功劳,嘱他静心养伤。

不能呆太久,关卓凡退出来之后,吴建瀛又沉沉昏睡了过去。军医说其实吴上校的危险期还没有过去,但毕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从战地医院出来,关卓凡心情大好,终于有精神余力好好总结一番经验、想一想轩军的未来了。

首先,他可以确定,这支轩军,虽然还有种种不足,还没有经受过最残酷的考验——进攻队形被密集炮火轰击,但已经破除了对洋人的心理上的畏惧和迷信,甚至还多少因为武器装备的先进,建立了对洋人的某种程度的心理优势,当然,这种优势的根基是很不牢靠的,随时可能因为一次惨败而丧失殆尽。

这支轩军已经初步算得上近代化的军队,全近代化的武器装备,全近代化的训练和战术,以及更重要的,初步具备了近代化军队两个最主要的素质: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高强度的抗打击能力。

现在拉出去,即便对手是英、法、普,一样可以一战。

如果说还有什么明显的缺陷,那就是文化素质和为什么打仗、为谁打仗的问题。

武器和战术愈先进就愈复杂,对武器的使用者、战术的执行者——士兵的文化素质的要求就愈高;至于为什么打仗、为谁打仗的问题,轩军和中国其他任何一支军队没有本质的区别:“当兵吃粮”而已。民族、国家这些概念在士兵的头脑中基本上是很淡薄的。

仅为了建立真正的近现代化军队,中国都不能总是一家一姓之天下。国家和民族必须高高在上,“朕”只能在下面作为这个利益共同体的代表和执行者为它服务,而非“朕即国家”。

解决这两个问题,都不是朝夕之功,前面的那个问题,现在就可以着手;后面的那个,一步步来吧。

其次,他深刻感受到,国力是战争之本,钢铁和火药是近代战争的全部内容。什么战略战术、奇谋妙计,如果没有足够的钢铁和火药打底,都是个渣。真以为可以抄把大刀片子左冲右突,砍翻十几个装备线膛枪的近现代化军队的士兵?真以为现实中能上演抗日神剧?

查塔努加之战弹药消耗、武器耗损极其惊人。说是歼敌“七万五千人”,这是指的“击溃了七万五千人”,真正打死的敌人远没有这么多。很难作准确的统计,但关卓凡感觉至少需要几百发子弹才能打死一个敌人。北军的弹药供应几乎是无止无休,而南军就相形见绌。据俘虏说,弹药紧张到了这种程度:士兵没有军官的命令不准开枪,否则罚款25美分加上劳役。

关卓凡哑然。

南军火力密度明显不如北军,除了武器装备的落后外,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武器耗损也非常厉害。武器的发展基本都是这么一个特征:愈先进的武器,零部件愈多;零部件愈多,就愈容易出故障。另外,新式武器最早生产出来的型号,永远是问题最多的型号。轩军装备的撞针步枪,英国货也好、德国货也罢;还有斯潘塞连珠枪,步枪版、卡宾版,统统属于这种情况。

战后统计,约有六分之一的撞针步枪因破损和故障而无法使用,斯潘塞连珠枪的的故障率更高,好在状况大多出在击锤,这个部件很好更换,等备件就是了。但撞针步枪全部采购自欧洲,虽然战事一结束就给欧洲司和驻普鲁士公使馆发报要求补订一批,但肯定赶不上亚特兰大战役。幸好空缺可以用新的斯潘塞来填,倒不影响战斗力。

但这是在美国,北方有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缺多少补多少,来日回到国内,又如何呢?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