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十四章 入美第一战

乱清 第十四章 入美第一战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关卓凡的部署是:

他自已和副军团长张勇带马队和近卫团骑兵队为第一梯队;

第一师师官福瑞斯特带洋一团、克字团为第二梯队;

第二师师官白奇文带洋二团、先字团为第三梯队;

军团长华尔带其余人马为第四梯队。

道路狭窄,时间紧迫,不可能二万七千人一起行动,必须分批出发。

第一梯队全部是骑兵,本来骑兵的长处是奔袭,而非强攻,关卓凡如此布置其实是兵家大忌,但他要用骑兵的速度争取时间,赶在托马斯支持不住之前赶到战场,所依仗的,只能是多少出其不意的效果,和这两支部队配备的火力——全部是斯潘塞连珠枪卡宾型号,马队两千四百,近卫团五百,刚好把第一批二千九百支斯潘塞卡宾枪分完。

对第二梯队的要求是最大强度的急行军。这种强度的行军下,哪怕是最强壮的士兵,也会有累瘫在半途的情形发生,但希望大部分按计划赶到目的地,以期在第一梯队攻击不力的情况下及时投入,不使部队溃败或覆没。

待到第三梯队赶到,松江兵团大半并且是最具战斗力的部队便已到场,应该有能力发动实质性的攻击了。

待第四梯队赶到,全军即发动总攻,扭转战局。

当然,所谓扭转战局,最好的情况也只是救下托马斯军,保护败退的昆布兰军团全身撤回查塔努加,以保住这只部队。进而保住查塔努加。以图日后反攻。

城东的传教士高地是丢定了的。增援部队到来之前,敌攻我守的局面不可能改变。

所有的高级军官都激烈反对关卓凡亲自带领第一梯队,这是最危险、也几乎肯定是伤亡最大的一批——天底下哪有让主帅去第一个打冲锋的?

但关卓凡对所有的苦谏都一律不纳。

他是这支部队的定海神针,他要确保,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火力打击下,这支部队不会崩溃。

即便全部战死,伤口也必须开在身体的前面。

战前祭旗,他做的那番慷慨激昂的讲训。许的那些赏恤,根本目的,摆在第一位的,还不是“打赢”,而是“不崩溃”。

还有,历史发生的时候,我要在现场。

第一梯队衔枚急进,到下午五点钟左右,隐隐的枪炮声传了过来——已经接近战场了。

这时探马来报,前方发现一支数千人的敌军。正向我军移动。

关卓凡心里一沉:轩军已经被发现了,敌人的主将很会用兵!

北军已大半溃退。但南军在全力攻击托马斯的同时,没有忘记照顾查塔努加方向。

“出其不意”已经不存在了,但是也有好处:这第一仗变成了遭遇战,而非强攻了。

他吸了一口气,轻轻呼出,然后传令骑兵下马。

这个时代的骑兵,本质上是骑马步兵,马匹本质上是步兵的快速移动的交通工具,那种两拨骑兵绞在一起、抡着马刀对砍的场面,其实是很少见的。

基本战术是,达到战场之后,四分之一的士兵留下照看马匹,四分之三的士兵构筑防线或发动攻击。

关卓凡不用这么保守,只暂时留下近卫团五百人,二千四百名马队士兵全部列队,投入攻击。

敌人已经出现在视野中了。

一队一队,排成横列,踏步向前。

这个时候的美**队,许多还在使用前装枪,战场上的队形和“排队枪毙”时代区别不是很大。事实上,即便后装枪普遍装备之后,散兵战术也没有马上普及开来,散兵战术的真正成熟要一直拖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根本原因是散兵战术对士兵的个人素质要求太高,这个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远远滞后于武器的发展。

因此,轩军这边,虽然已经装备了后装连发枪,队列和正从远处缓缓逼近的敌人区别也不大。

战鼓响起,轩军马队士兵开步向前。

关卓凡的心随着鼓点,怦怦地跳了起来。

很快。双方士兵都进入了对方的射程之中。

望远镜中,一排排灰色的人墙已经端起了枪。

关卓凡清清楚楚听到了自己的心跳。

忽然,南军阵列中,无数股白色的烟雾冒了起来。

关卓凡觉得战场突然变得无比寂静,鼓声也遥远模糊。

这是他有生以来等待的最漫长的一秒钟。

终于,犹如骤雨扫过密林,弹幕带着一片低沉的啸声,掠过行进中的轩军士兵。

铅弹钻进皮肤,撕开肌肉、血管和神经,打碎骨骼,在士兵们的身体上绽开可怕的缺口。许多士兵闷哼了一声,便摔倒在地。

然后,枪声才传了过来。

这是自城南马队以来,关卓凡的军队遭受到的火力密度最大的打击。

但,轩军没有崩溃。

从倒下的战友的身体旁经过,轩军继续向前,接着,举枪,瞄准,上膛,射击。

望远镜中,灰色的人墙开始松动。

轩军继续射击,阵列中枪声此起彼伏,很快响成一片。

望远镜中,灰色的人墙开始出现缺口了。

轩军射击,射击,再射击,似乎永无止休。

灰色的人墙终于坍塌了。

南军士兵纷纷转身向后逃去,整个阵线迅速崩溃。没有长官约束他们,因为,带队的上校也在这片夺命的火雨中倒下马来。

整个过程不足半个小时。

我们打赢了!狂喜攫住了每一个轩军士兵的心。

我们打赢了洋人!

欢呼声响彻战场。

关卓凡手中的马缰已经被他的汗水浸透,他发现,自己的眼睛似乎也是湿的。

历史当记取我的荣耀。

当然,关卓凡清楚知道,轩军仅仅是打退了叛军的一次阻击,离功成尚远。

但就是这么一次有限的胜利,已经给了托马斯极大的助力。

其时托马斯的十四军,已经陷入了绝境。

托马斯的看法和关卓凡一样:必须有人断后,不然整个昆布兰军团一镬熟。他做出了和关卓凡同样的选择:抗命,做他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托马斯是弗吉尼亚人,出身一个大奴隶主家庭,但从小便同情奴隶。战争爆发后,他留在北军,结果全家和他断交,要求他改姓,不许再姓托马斯。

然而,托马斯这个姓氏,却终究因为他而青史留名。

这样的一个人,在战场上做出这样的选择,真是自然而然。

但当时,托马斯还不知道自己的选择能不能够达致自己想要的结果。

十四军三面被敌,伤亡惨重,大半的阵地已经失去,如果现在撤退。阻击敌人的时间还不够长,昆布兰军团和查塔努加依然不免覆灭的命运;如果继续打下去,覆灭的就肯定是十四军,更要命的是,即便十四军全军覆没,也未必就给撤退的友军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

就在最绝望的时候,轩军的枪响了。

托马斯的左翼压力明显减轻,因为对面南军的右翼要分兵西拒轩军。更重要的是,十四军于绝境中乍闻友军来援 ,士气大振,疯狂反扑,一连收复了好几块阵地。

不久,轩军第二梯队按时赶到了。

大出关卓凡意外的是,经过超高强度的行军,士兵们虽然汗湿重衣,但精气神却都很好,满脸的跃跃欲试。而且,居然没有什么减员。

看来,精神原子弹的威力无穷啊。

他略一计算,手上兵力已过九千,除了马队和近卫团骑兵队的二千九百支斯潘塞卡宾枪,洋一团和克字团各有两营装备了斯潘塞连珠枪的步枪版,加起来共有五千支左右的斯潘塞,其他的也是一水的单发后装撞针步枪——也不是叛军那些杂七杂八的拼盘货可比。

既然如此,关卓凡改了主意:不等第三梯队了,开始攻击!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