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三章 眉飞色舞

乱清 第三章 眉飞色舞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西蒙?卡梅隆辞出,关卓凡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包厢内,十九世纪的火车有节奏地晃动着。

虽然是从百多年后穿越而来,但这种吃煤吐气的火车,倒也是第一次坐,跟那些部下是一样的。

关卓凡自失地一笑。

今天要见的这个人,应该是穿越以来遇到的全世界范围内后世名声最高、最大的一位了。

虽然他对认识亚伯拉罕?林肯也很有兴趣,但这次会面却是对方主动提出来的,而且使用了这么一个形容词:“无论如何”。

尊敬的侯爵阁下,请无论如何拨冗至华盛顿一叙,我将在总统官邸恭候你的光临。

总统官邸,嗯,就是那座白房子,不过那个时候还不叫白宫。

关卓凡闭上了眼睛。

这个邀请说明了什么呢?

在关卓凡下船之前,一个美国人如约登上了他的座舰,那个时候联邦战争部长们已经在码头上就位了,关卓凡一边在婉儿的帮助下换燕礼服,一边抓紧时间和他交谈。

这个人就是美国司的山度士。

关卓凡如此争分夺秒并非问生意上的事情,那些事尽可以后再谈。他想知道的是美国朝野舆论对松江军团赴美的反应。

关卓凡很快发现,中美舆论对此天壤之别。

在中国,轩军赴美民间几乎波澜不惊,官场虽然震动很大,但出来说话的——不论支持还是反对,却没有几个。

关卓凡知道。其原因固然有两宫和议政王的支持。下面的人闻风希旨不太敢说话。亦有自己当初在御史台和翰林院大洒金钱的功劳,但翰詹科道中尽有风骨挺拔的人物,未必尽能压制和收买的。只是他们即使想说话,却不知从何说起——囿于见闻,对外面的世界两眼一摸黑,怎么说?说什么?

不过这样更好,省了无数聒噪 。

美国却完全不同。

中国政府同意“义勇军”赴美参战,帮助联邦政府平定叛乱——这件事在美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特别是北方,朝野上下,政府民间,各行各业,白黑红棕,无不沸腾。所有的报纸杂志都把此事作为最重大的新闻反复报道,关注度超过了最近任何一场战役。

总统的支持率飙升,共和党的人气大涨,所有的民调都表明,如果现在提前大选。林肯将获得压倒性的胜利。

“所有支持联邦政府的人谈及此事都眉飞色舞。”山度士说这句话的时候,他自己的神色也可以说是“眉飞色舞”。

山度士还说。联邦政府虽然没有在任何正式场合承认松江军团是“中国政府军”,但无数次暗示“这支军队得到中国中央政府的支持”,“是中国目前最具战斗力的部队”。甚至有一次司法部长爱德华?贝特斯公开说松江军团是“中国政府派出的”。当然,记者蜂拥而至求证的时候,他又不承认自己说过这样的话了。

美国政府对松江军团的宣传利用并不出关卓凡所料,因为如果是他也会这么做。

但舆论上有这么大的反应却多少有点令他意外。

如此一来,码头上的“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便毫不奇怪了。

关卓凡望向窗外,十九世纪美国的景物飞快地向后退去。现在到了哪里了呢?大致算来应该是费城了吧,这座签署了《独立宣言》的城市,华盛顿建市之前美国的首都。可惜,这回没有时间造访了。

关卓凡以为,美国从上到下如此兴奋,根本原因是他们太需要这样的支持了。

这种支持,首先还不是军事上的,而是政治上的。

南方扯旗放炮,明明是地地道道的叛乱,但世界各国没有哪一家表示要“维护美利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相反,英法这些老大,表面中立,实则倾向南方。尤其是英国,明里暗里给与南方各种支持,巴不得美国一分为二。

经济上,美国南方的棉花是英国的纺织业的主要原材料来源,南方如果失败,奴隶制被废除,以奴隶劳动为根基的棉花种植业可能受到毁灭性打击,进而严重影响英国的纺织业。

当时,南方的港口为北军封锁,棉花运不出去,英国国内的厂子已经叫苦连天。邦联里边还有一拨人逆向思维,为逼英国人介入美国内战,使出火上浇油的奇葩招数,主动烧毁自己屯滞的棉花——反正也运不出去。让你英国人没棉花用,看你受不受得了!受不了了吧,都是北佬害的,赶快过来管管啊。

同时,联邦政府为保护和发展北方的制造业,提高进口关税,亦严重影响英国工业品对北美市场的倾销。局面发展下去,美国的工业品不但会把英国货赶出美国,更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对英国形成竞争。

仅以生意计,英国都得扶南抑北。

政治上更不消说。当年英国人没下死手,心一软让北美十三州建国独立,之后这小兄弟得寸进尺,就没停过找英国人的麻烦。1812年,美国以为英国忙于和拿破仑开战,必无力西顾,居然以英国封锁法国港口害得美国和法国做不成生意为由,对英宣战,出兵抢英国在加拿大的殖民地。

这一次英国人没客气,杀进华盛顿,一把火烧了国会大厦和白宫(当时还不叫白宫)。

当初关卓凡和慈禧提这事的时候,慈禧自然而然想到英法火烧圆明园,事实上这两件事确实有相像之处,美国人感同身受,对中**队来援,则也必生同仇敌忾之心。

1812年战争以“恢复边界原状”结束,就是美国吃进去的被迫吐了出来,实则是打输了。

经此一役,美国在英国面前老实了很久。这次南方叛乱,北方封锁南方港口,很怕英国依样画葫芦,以此为借口出兵干涉。

对英国来说,如果南方独立,美国力分则弱,就难以再对英国北美的利益造成实质性威胁。

因此不止一次,几乎就要承认邦联政权。

世界各国,一来事不关己;二来当然要看英老大脸色,于是全部装聋作哑。联邦政府虽然“得道”,却无“多助”。

风雨飘摇之中,突然有人伸出援手,真正的雪中送炭,真正的变成“得道多助”,焉能不惊喜过望?

后世的人们对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会有一些错觉,多以八国联军时被外人任意宰割的形象来做想象。事实上大清的虎皮是直到甲午战争后才被完全戳破的。1863年的中国,虽然曾败于英法,但英法本来就是当时的一哥二哥,输给他们,并不是多么难堪的事情,同属列强的俄罗斯、美利坚都被他们虐过。所以中国算是虎老未倒架,还是被当作一个有一定分量的大国对待的,列强对中国并未失去基本的尊重。

而对东方古老文明的大国,远隔重洋的美国亦本能地有一种基于神秘感之上的好感。

因此中国的这份拳拳之意,不但及时,也有相当的分量。

对国际舆论亦不能没有影响。

山度士说,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这个消息一出来,英国议会马上推迟了一份亲邦联派提出的关于美国内战的议案的表决。

就英国国家根本利益而言,美国一分为二当然是最优选择,但英国内部绝非没有美国北方的同情者,这股力量还相当的大,要不然当年镇压北美十三州的战争也不会打不下去。

政治精英要考量国家长远利益世界国族格局,但普通老百姓看到的主要是奴隶制的残酷,因此媒体舆论大多同情北方。现在中国这样一个被目为文明落后的老大帝国支持废奴的北方,而自居为世界领袖、文明灯塔的大英帝国,居然支持奴隶制的南方,这让英国人民情何以堪?

事实上,《废奴宣言》一出,战争的结局便已经隐隐注定了。

关卓凡心想,这位大胡子总统,真是有两把刷子的。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