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章 新任巡抚

乱清 第一章 新任巡抚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清雅街的巡抚衙门,院子外一排高大的槐树上,蝉儿早早就热得开始聒噪。

六月的阳光,透过窗棂,照射签押房中那张宽大的案子上,案旁围坐着的几个人,却依然全套公服,正襟危坐,盯着案子上闪亮的几个洋钱。

之所以拿出这样郑重的态度,是因为今天所谈论的事,是铸币。

“爵帅请看,这第一个,叫做‘本洋’,是西班牙国所铸,钱上的这个人,属下也不知是西班牙国的什么人,反正民间把这个银元,叫做‘佛头’。”藩司衙门的参政钱蕴秋,指着第一个洋钱说道,“称重的话,等于库平七钱二分,含银正正是九成,也就是六钱五分的样子,不过市面儿上,即使拿一两银子,现在也换不到一块了。”

新任江苏巡抚,被称为“爵帅”的关卓凡,坐在案子后面,极认真地点了点头,心里却在琢磨着:我当初要是学理学工,现在发明个空调什么的,多好呢?

真是热!不过他把人家几个召集到这里来,自己不能先露出轻佻的态度。钱蕴秋所说的,他大体知道,可是为了表示尊重,仍旧要问一句:“怎么就换不到呢?”

“因为量不多,而且民间都爱用,大家都收藏着,舍不得花出去。”钱蕴秋解释道,“所以有升水,听说现在欧洲,也都已经搜罗不到这种钱了。”

升水,也就是价格高出了洋钱本身含银的价值。关卓凡在心里算了算,这种含银六钱五分的西班牙本洋。现在一两银子都换不到。也就是说。升水超过了六成!

这就看出中国原来货币体制的一个弊端了——清代币制是银、钱的复本位制度,但银两铜钱都缺乏一致性。银两则成色不一,重量标准因地而异,交易之时,不惟要验成色,称重量,而且还得备有夹剪,用于切割银块。而铜钱虽有定制。实际的重量和质量却是参差不齐,根本做不到整齐划一。在这样的情形底下,各种外国钱纷纷涌入,在不同的地区形成流通优势,让整个国家的货币制度混乱不堪,朝廷亦是束手无策。

“这第二枚,就是咱们现在用得最多的‘鹰洋’了,也叫洋钿,完全仿照本洋,由墨西哥国开铸。只是把钱上的图案,换成了鹰徽。在市面上。鹰洋也有一成到一成半的升水。”

钱蕴秋说完,指着案上另外几块洋钱,接着说道:“这几个情形也差不多,有美国铸的,有英商在香港铸的,都是想进来捡便宜,不过式样不如本洋和鹰洋精美,重量又跟本洋和鹰洋不一样,老百姓就不大爱用,听说现在都已经停铸了。”

新任的江苏最高军事长官——江南提督丁世杰,被关卓凡叫来参加这个会议,本来还有些摸不着头脑,此刻却已经听入了神,等钱蕴秋说完了,忍不住便要插话。

“难怪老百姓爱用洋钱,好处是明摆着的——成色一致,分量一样,一块是一块,多干脆呢?保管和计数也都方便得很,换了是我,我也用洋钱!”

“丁军门说的不错!”钱蕴秋赞许地向丁世杰点点头,“所以爵帅首倡开铸银元,真是英明!”

关卓凡微微一笑,对钱蕴秋的吹捧表示领情。这一面,藩司赵景贤却接过了话头,兴致勃勃地说:“也还不止于此——只要鼓铸成功,发行之时则一定会有升水,就算刨掉开铸的成本,一成利总是有的,如果造它一千万枚,那就是六十五万两的净利,如果能造两千万枚,那就有一百三十万两的净利!”

“如果造上一万万枚,那就净赚六百五十万两!”丁世杰激动起来,“如果造上两万万……”

关卓凡被他逗笑了:“世杰,你有没有想过,哪里来这许多银子,让你去造一万万枚,两万万枚?”

丁世杰愣住了——也是啊,造一万万枚,按每枚含银六钱五分算,那就要六千五百万两银子,朝廷一年的岁入,怕也没有这么多。

“哈哈,丁军门,你让大帅绕进去了。”杨坊笑道,“不管造多少,都不会是一天造出来。只要是分批鼓铸,前一批发出去,换回来了银子,就又可以开铸下一批了。”

原来是这样!丁世杰恍然大悟。

“不过,新洋造出来,总要通过钱庄、商号或是洋人的银行发出去,这中间得让一些利给人家,因此一成是赚不到的。”杨坊看了利宾一眼,对赵景贤说道。这里面只有他跟利宾对商务上的事情最熟,因此想得也最周全。“大约六到七厘,总是有的。”

“六到七厘,那也很好了,我们到底不是只为了求利。”关卓凡说道,“只不过到时候,须得督促商人,如数发行,不可以囤积居奇。”

“爵帅放心,”新授了江苏皋司的刘郇膏正色道,“若是有人敢不尊法度,皋司衙门必严查纠弹。”

“好。”关卓凡点点头,“其实只要一开始督促得紧,到后来新洋源源不断地铸出来,就是有人想囤积,也是做不到的事情。利先生,香港那边,都打听确实了么?”

这是在问开铸银元的整套机器。铸银元,用的是“合金”,除了白银之外,还需要掺铜掺铅,如果想要做得精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用最好的机器不可。

好在利宾早已经打听好了,因此很沉稳地答道:“这就是方才钱参政说的,英商亨得利在香港铸洋钱所用的那一套机器。因为已经停铸,所以机器亦闲在那里无用。只要我们这里定下来,我即刻就可以派人到香港,把全套机器带技师一起接过来,若是有图样,连模子都可以先在香港开好。”

在任何时候,新钱的图样都是一件天大的事,因此在座的几个人,一时都动开了脑筋,只有关卓凡摇了摇头,说道:“不用费这个心,民间用惯了本洋、鹰洋,那么新铸的银元,就不折不扣按照原来的样子去做,只把中间的徽记,换成一个‘苏’字好了,叫做苏元,老百姓如果爱叫做苏洋,那也随他们。至于年号,自然是同治二年。”

这个法子是对的。新洋只求发行顺利,尊重老百姓的习惯是最简便的做法,别的考虑都可以向后摆一摆。

“爵帅,”赵景贤作为藩司,比别的人想得要多一层,“这事不是小事,咱们用不用请旨办理?”

“我自请陛见的折子已经发出去了。”关卓凡沉静地说,“你们尽管着手筹办,待我回京之后,面奏两宫,必蒙恩准。”

大家一齐答应了,有关洋务的这一件大事,今天就算是议定了。关卓凡起身送客到二门,拱手作别,回到签押房,把大帽子摘了往案上一扔。

“张顺——!”

等到张顺伺候他换了一身轻衣小袍,听差又端了一盆凉水来抹扯了一番,才算舒服了,透一口气,把凉了的茶拿起来一口喝尽。

“爷,再过五天,就是喜日子了。”张顺低眉垂眼地提醒他,“姨太太就要进门了。”

“唔……”关卓凡嘴里嚼着茶叶,翻了翻眼睛,“要我做什么?”

“小人不知道。”张顺仍旧是很恭顺地说,“想来是做新郎。”

“……知道了。”关卓凡啼笑皆非,无可奈何地说。等到张顺走了,才一屁股坐在太师椅上,取过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薛涛笺,在“铸币”那一项上,用笔打了一个勾,长吁了一口气。

打算用三个月的时间,底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说出去,谁信?

关卓凡心说,连我自己,都有点含糊,

(新卷开更,跟大家求张月票支持~)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