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七十二章 交易

乱清 第七十二章 交易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说是吃饭,其实是有事相商。等关卓凡到了,两人见过了礼,李鸿章便请他到侧屋,由张顺伺候着换了便衣。

虽说才进六月,但天时已经相当热了,那身官服套在身上不那么舒服,现在换上轻纱小袍,在长窗四敞的花厅中一坐,清凉惬意,就自在得多了。

此时的李鸿章,起居还不像后来那么豪奢,这一桌菜算是精致而不铺张,另邀了幕中的周馥作为陪客。

几句寒暄过后,李鸿章切入正题:“逸轩,我昨天收到老师的信,我那位九叔的兵,已经打到了江宁,在南门外的雨花台扎下营了。”

李鸿章对曾国藩执弟子礼,因此称呼老师的九弟曾国荃为“九叔”。曾国荃的兵,是湘军主力,战斗力很强,打起仗来极是凶狠,自去年八月里破安庆以后,便沿江东下,与彭玉麟的水师配合,打得很顺手,一路连下无为、巢县、和州、太平府、金柱关、芜湖、大胜关等地,现在终于打到了“天京”城的脚下。

“我老师的意思,是盼望我们能在东南一带,有所作为,让李秀成有所瞻顾,不能全力西援江宁。”

“是,曾督帅的话,当然要听。”关卓凡说道,“不过我派在苏杭两地的细作都有回报,说近日里长毛颇多异动,正在整军,很有再度东犯的意思,请抚台留意。”

“我也料到李秀成在西援之前,一定会对上海动刀子。这么说,不用我们去找他。他倒要来找我们了。” 李鸿章点点头。笑道:“不过好在我的淮军大致练成。这一次,可以替逸轩你分一分肩上的担子了,苏州一路,淮军可以一力承担,轩军只要能守住南线就好。”

陆续赶到上海的淮军,一共是九千人,这段时间,李鸿章仿照轩军。又招募了不少新勇,达到了一万六千人的规模,单从人数上来说,已经超过了轩军。再加上他以巡抚之职可以指挥的绿营和团勇,已足有三万之数,因此信心满满,不仅要守住上海,而且还要向西克复失地。

李鸿章话里的意思,关卓凡自然听得出来。如果要打仗,则苏州一路的太平军。是李秀成本人亲自统带,李鸿章要独挡这一路。是说未来的这一战,打算以北线的淮军为主力,而以南线的轩军来防守发自杭州的太平军。一旦李秀成进攻失利,则淮军多半还要乘势反攻。

关卓凡心想:看来轩军立下的功劳“够多了”,现在轮到他李少荃立功了。不过想是这么想,言语之中却绝不肯表露出来,欣然道:“那好极了,这样打起来,我再也不必像上回那样担惊受怕,左支右绌。请抚台放心,轩军一定拿南线牢牢守住。”

关卓凡的态度令李鸿章很满意,而李鸿章的计划也在关卓凡的意料之内。这样一来,轩军大致上只需要防守松江、南桥、奉贤,不但压力小,而且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拿这场战斗来练兵!

这件大事说好了,两个人又把细节做了一番商量,约定了明天由两军的将官会晤,把结合部的安排谈妥它,李鸿章便不经意地转移了话题。

“战场之上,两军之间的联络是件大事。逸轩,我听说你上次,是用了‘电报’?”

“是。为了这个事,还被原来的薛抚台参了一本,朝廷派了崇地山来严查,弄得我几乎下不了台。”关卓凡嘴上应着,心里却在琢磨,李鸿章提起电报是什么意思。

“那么这个东西,在你看来,究竟好不好呢?”

“不满抚台说,洋人的这个玩意儿,好用极了!就算六百里加紧的军报,也要快马跑上一天一夜,若是用电报,片刻可至。抚台是精于军务的人,自然知道战场上的局势,千变万化,若是有铜线相连,则随时可以把握,抚台说好不好呢?”说到这里,关卓凡故意叹了一口气,“好是一定好的,只是总有人拿出华夷之防来说事,我亦无可奈何。”

“总是军务为大!朝中那班卫道之士,食古不化,天天只知坐而论道,其实百无一用。”李鸿章将身子略略向前一倾,说道:“逸轩,我也直言相告,朝廷给我的旨意中,命我就近考察电报一事。我的意思,电报这东西,不但军务用得上,而且用在民务上也是极好的,我打算复奏朝廷,电报可办!”

“抚台明见!”这一句是当然要捧的。关卓凡心想:李鸿章并没有办过洋务,可是单凭这一份见识,就为他人所不能及了。“我那里还有可用的电报机,回头我吩咐人送一台过来,请抚台赏鉴。”

“好,好,承情之至。”李鸿章说道,“不过我想,也不只是一台电报机的事。听说你现在手里的电报,一应线路,都是那个四合公司报效的?”

“其实算是征用的,不过也全靠他们识得大体,愿意报效,才没有闹出外交上的纠纷来。”关卓凡不知道李鸿章在打什么主意,因此先铺垫了这一句,免得他又想依着葫芦画瓢。

“逸轩,要办电报,自然非你不可,可若是正经办这件事,总不能靠洋人再三报效。”李鸿章沉吟道,“我打算奏明朝廷,试办电报,由你总揽其责,由四合公司来承办,照常给付经费,也算是对他们上一次的报效,所做的补偿。”

这真是喜从天降!这个做法,关卓凡是总要找机会办成的,没想到现在李鸿章居然先提出来了。这固然是李鸿章还没能真正意识到电报的利益会有多大,不然未必肯这样放手,但他能有这样一个表示,却也很难得了。

然而,送这样一份礼给自己,为了什么?

“小弟才薄学浅,怕不能胜任。”关卓凡先谦逊一下再说。

“你不必过谦,胜任是一定能胜任的,说到底,只有你办过。”李鸿章摇摇头,说道,“只是说起经费,倒有一点头疼,现在连淮军的军饷,也还在为难之中。”

哦——关卓凡恍然大悟,心说来了来了,看了看旁边的周馥,正色说道:“我竟不知道淮军还有这样的难处——电报可缓,军饷怎么能缓?我听说周老爷办了一个江苏厘捐总局,回头我吩咐金雨林,把上海以北的税卡,一概移交,多少能有所补益。”

“这怎么好意思?”李鸿章吃惊地说,“轩军也不宽裕!”

“大战当前,要抵挡李秀成,全靠淮军,请抚台不必再客气。”关卓凡亦说得很诚恳。

“那就……盛情难却了。”李鸿章拱手相谢,也看了一眼周馥,说道:“玉山,金雨林金老爷那里,可不要亏待了人家。”

“是。”周馥心想,原来李大人是拿电报,去跟关逸轩换地盘,“抚台放心,归我去跟金老爷接头,一定会有一个妥当的安排。”

交易做成,各有所得,双方都轻松下来,李鸿章很客气,一边劝酒布菜,一边跟关卓凡说些闲话,然而说来说去,不免又要说到钱上来。

“自然是海关上最有钱。”李鸿章感慨地说,“我虽然不通洋务,却也知道,上海的财源,大部还是在吴子润的手里。”

“是,轩军的军饷,多半是靠他。”

“逸轩,你可知道,海关一个月的关税有多少?”

“这倒不清楚了,听说有将近三十万,要说细数,大约只有去问他自己。”

“嘿,一个上海道,经营一方,盘根错节,那几本帐,居然只有他自己知道。”李鸿章浓眉一竖,冷笑道,“三十万,我看不止,不过我猜就连户部,也未必弄得清楚。”

对李鸿章的话,关卓凡有同感——他和李鸿章,都算是外来户,只有吴煦算是地头蛇。说他盘根错节,也不算错,就连上次自己想“捧”着他离开,都没有成功。

至于三十万这个数目,当然有很大的花巧在内,吴煦少报了是一定的。不过关卓凡只要轩军的兵费无忧就好,别的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

“我到上海的时间不长,可是已经听说过他的一些劣迹,别的也还算了,居然私设了一家叫做‘元丰’的钱庄,凡是捐官的人,不用他家的票子,就竟敢拒收——这不是开玩笑么?”李鸿章有点激动起来,“他那几个劣幕,像闵钊、金鸿保、杨坊之流,都是浙江人,听说也是跟他沆瀣一气,都该办!逸轩,你在上海的日子长,想必也该有所耳闻?”

李鸿章忽然做这样激烈的表示,是关卓凡没有想到的,不过李鸿章要跟吴煦过不去,那是求之不得的事,他自然乐观其成。

“吴煦是薛焕的人,我在上海平时忙于军务,这些事知道得少。不过抚台既然这样说,那想必都是有的。”关卓凡笑笑说道,“只是我听说杨坊这个人,跟吴煦私下不合,似乎不是一路。他是华尔的老丈人,我亦对他略有所知,不能不在抚台面前,替他说一句公道话。”

“哦哦,出污泥而不染,也是有的,清者自清嘛。”李鸿章脸上带笑,慢条斯理地说,“不过别的人,等我查实了,就要指名严参。”

吴煦的上海道保不住了——关卓凡知道,这是李鸿章整人惯用的套路,先去其羽翼,再敲山震虎,最终拿自己人取而代之。

关卓凡所要的,只是将杨坊摘出来,他非所问。于是很深沉地点一点头,却在心里想到:你李鸿章想要上海道这个位置,只怕也未必能如意。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