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二十五章 电报新书

乱清 第二十五章 电报新书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也不是说没有。”李恒嵩说道,“有个叫姜德的营官,他那一营就强一些,军纪也还好。其他的也有些,就是分散在各营里面。”

“那么,这些人加起来,能有多少呢?”关卓凡追着问道。

李恒嵩仰着脸想了想:“总有六七百之数吧。”

“霭堂兄,这次长毛来攻,必是一场硬仗。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我有个想头——这些人,若是象撒胡椒面一样散落在各营,其实没有用处,何不象‘选锋’一样,把他们集合成一营精锐,就交给你说的那个……姜德来带领?”

所谓选锋,就是在破城或者破阵时,选拔突击队和敢死队的做法。

“你说的何尝不好?只是选锋也要钱!”李恒嵩的话中,有苦涩的味道,“松江府解来的两万银子,大都已经派了下去,抵发了部分欠饷,我手里剩下的,不足三千……”

关卓凡点了点头,默不作声,弯腰把靴页子里的两个封包取了出来,向他手上一递。

李恒嵩大出意外,将两个封包打开一瞧,立时便愣住了——虽然来不及细数,但一个有上万两,一个也有几千两,这是看得出来的。

“逸轩……这……这是何意?”

“这是轩军的一点私房体己,现在既是共度难关,就要有钱大家花。”关卓凡微笑道,“大的那个,是一万五千两,给霭堂兄你选锋之用。小的那个五千两,算是小弟私人敬献的一点心意,供霭堂兄赏人用。”

李恒嵩动容了——这是真正在替他打算!站起身来,向关卓凡兜头一揖,激动地说:“逸轩,有你这样的人物,这一仗,一定赢!没说的,我这三千人,尽供你的驱策就是,你给我的这五千两,我也不要,连我手里原有的三千,破釜沉舟,一并当做饷银发下去!”

关卓凡要的就是他这句话——上海地区的兵力,一定要尽归掌握,打起仗来才能够有成算。而李恒嵩被激发起的意气,则算是意外的收获了。

两个人商量了一番,决定把姜德的一营,汰弱留强,从各营选人补充,集成七百人的一营精锐,另将全军的洋枪,都拨归姜德营,这样大约有三百支的样子。

“轩军的枪支也紧张,可以先拨他一百支,剩下的,让他先用鸟枪,等打起来了,我再想法子替他补充。”

“那好极了,有四百支洋枪,也很可以有一番作为了。”李恒嵩高兴地说道,“逸轩,你打算怎么布置?”

“无非是三条线,”关卓凡说道,“我让华尔的洋枪队驻周浦,协防南线。西线让丁世杰的中军驻泗泾,其中伊克桑协防松江,丁先达协防青浦。至于北线,要点在嘉定……”

“好,嘉定归我来协防。”李恒嵩痛快地说。嘉定城在南翔以北三十里,原本就在他的防区。“逸轩,这一仗,你是真正的主官,一定要驻在上海城内,万万不能轻出,这样才可以四面策应。”

关卓凡的脸微微一红,心想两万银子买来了这句话,可见没有花钱的不是。在他来说,原本也没有上前线与长毛白刃相见的打算,上海城中,自然是最安全的地方。

“只是联络上,要有一套既定的办法,以免打起来了,呼应不上。”李恒嵩边想边说。

“跟南翔这边,我们以骑兵传讯,我已经准备了一队传驿兵。”关卓凡胸有成竹地说,“至于泗泾和周浦方向,我另有法子。”

“哦?什么法子?”

关卓凡略作犹豫,还是告诉了他:“电报。”

李恒嵩张大了嘴,不明所以。

电报是个什么玩意?

*

四合洋行所聘的三名丹麦人,确实得力。两条电报线路中,到泗泾的一条已经快完工了,到周浦的一条,因为要越过黄浦江,需要在深夜人静船少之时,以趸船将电缆慢慢铺下江心,因此比上一条要略慢一点。电报所经过的地方,乡民们都敬而远之——这些高高竖起的线杆,还有凌空飞度的电缆,怪吓人的。

关卓凡心想,真是侥幸,这个年代还没有人去割电缆卖钱。

到了年二十七,又有一个好消息——利宾的表弟从香港回来了,同船带回来整整一十五名电报员。

这就见出钱的力量了,每月三十五两银子,比他们在香港的薪水,足足高出了一倍,因此利宾那个表弟只花了三天时间,便招足了人,言明以两年为期,到期可再另外致送一笔花红。这样的条件,优厚异常,大家的劲头都很足,立刻启程,宁肯到上海来过这个年。

这一批来的,大多是广东人,带队的一个,叫做卞宁,是广东番禺人,中过秀才。他的人很沉稳,官话也说得好,见了关卓凡,却没把自己秀才的身份放在心上,跪地请安,说的是“拜见关大人”。

“卞先生请起,”关卓凡很客气,“这一趟实在是辛苦你们,以后上海的几个电报房,就要拜托给卞先生了。”

“理当效力。”卞宁从容说道,“不管发报收报,还是译报,都没有问题,请关大人放心。”

这一批来的人,都通洋文,只是有不少人的官话说得不好——香港地方,说的是广府的白话,但形诸于笔墨,却没有问题,毕竟大家用的是同样的汉字,因此在中英文之间翻译电报,没有丝毫滞碍。

于是由衙中的书办,先带他们到旁边赁好的民居里去放下行李,关卓凡又额外发了一个月的津贴,既算是见面礼,也算是过年的“年礼”。待得一切都安顿好了,又把卞宁请到签押房来,密密细谈。

“卞先生,除了收发报之外,另有两件事是要跟先生商量的。”

“是,请大人吩咐。”

“吩咐不敢当,都是不情之请,能不能办,全看先生的意思。”关卓凡笑道,“第一件,我手里一共有六台电报机,除了安放在三处电报房的三台,另外三台,我想拿它们设一个电报学堂,请卞先生指派教员,替我教些人出来。”

“可以的,”卞宁点头道,“三处电报房原也用不到十五个人。只是电报这个东西,算是易学难精,靠的是手熟心熟,因此不能一下子就见效。另有一样,得会英文。”

“嗯,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二件事。现在找几个会洋文的,先来学习,倒不是难事,可是将来假如中国要自办电报,要的人多了,总不能说只有会洋文的人,才能充任电报员。”

卞宁一时没有接话,眨眨眼睛,颇有些困惑:不会洋文,怎么能当电报员?

“电报所用的莫尔斯电码,无非是以点划长短,来表示英文的二十六个字母……”

关卓凡的这句话一说,卞宁吓了一跳,惊诧之余,对眼前这位关大人佩服极了:“大人英明,确实是这样……大人会发电报?”

“我是嘴上功夫,恰好知道其中的一点道理罢了。”关卓凡笑笑,继续说道“若是一组数字,拿电码来表示,自然也是可以的?”

“是。”

“那么,每一组数字,对应一个汉字,不就变成中文电报了么?”

说穿了毫不稀奇,只是——

“汉字总有几万个……”卞宁想了一会,迟疑着说,“怎么记得住这许多?只怕译报会有麻烦。”

“咱们又不是上考场,做文章,只要能把意思说清楚就是了,哪里用得到几万个。”关卓凡信心满满地说,“我看,从《康熙字典》里选出两三千个常用的字,足够了。至于说译报,可以将这三千个字标上数字,汇编成册,随手翻查,虽说略慢一点,到底是中文电报么!时间久了,自然就能象你说的那样,手熟心熟,不用翻册子也能译得出来了。”

这个笨办法,听上去异想天开,然而卞宁反复推敲,竟是毫无破绽。

“此法可行!”卞宁也兴奋起来,“大人的意思,是由我……”

“卞先生,”关卓凡微笑道,“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可以名垂千古。”

卞宁蓦地明白了——果真如此,自己不就变作了中文电报的发明者么?狂喜之下,慌忙离座请安:“这全是出于关大人的指示,卞宁谢大人的栽培!”

关卓凡心说,这倒受之有愧了。这样的中文电报编码,本该是在十几年后,由一名在华的法国鬼子发明,名字就叫做《电报新书》。

嘿嘿,管你新书旧书,老子信手拈来,连版权费都不要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