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十四章 巨额兵费 (二更)

乱清 第十四章 巨额兵费 (二更)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要算兵费,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却也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大事情。最早城南马队的许文书,叫做许制告,一路跟着关卓凡从京城到热河,再到上海,已经升了六品的衔,做了轩军的总案。他带了一个文书,一个司务,笔墨俱备,坐在一旁,把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关卓凡跟几位军官,一项一项的合计着。

现在的营制,有营官、哨官、什长、兵勇四层,营官统带全营的五百多人,每营四哨,每名哨官统带一百三十人,每哨四什,每名什长统带三十人。

营官的薪水银子,是每月六十两,另加支一百五十两,作为公费。

哨官的薪水银子,每月十八两。

什长每月十二两。

亲兵每月八两。

马勇每月六两

步勇每月五两。

伙勇每月三两五钱。

长夫拿半饷,每月二两五钱。

这样算下来,加上五百名作为“预备兵“的长夫,轩军将近两千二百人的兵额,每月的军饷大约在一万二千两的样子。因为就要打仗,关卓凡打算先支四个月的饷银来做预备,因此这笔钱,算做四万八千两。

“老总,这可不少。”丁世杰有点担心。现在供应上最充足的军队,是作为主力、也是最能打的湘军。而轩军这样的薪饷,比一向号称富足的湘军还要略高。

“还没完呢,底下还有。”关卓凡沉静地说,“不过只要能把这一仗打赢,一切好说。”

除了饷,还有粮。粮食虽然是由松江府供应,但军队上亦是要折成钱来走账的,这个钱,叫做“小口粮钱”,不分军官士兵,只按人头计数,每日九十文钱,四个月通算下来,大约要二千三百万钱。按一千八百文钱一两银子的比价,折成银子,就是一万三千两。

至于帐篷,号服,腰刀等一应军需,可以直接从府县的兵库之中报数领取,不用另外花钱。由松江知府刘文身代买的五百多匹军马,也可以等筹足数目之后,再一并算钱。

但洋枪洋炮的钱,却是一笔大数。利宾替马队所买的一千支马枪,是十六两银子一支,每支再送一百发子弹,而另外加购的大量子弹,则须多付六千两,因此一共是二万二千两。

十二门洋炮,都是八磅的法国野炮,带有炮车。每门炮七百五十两银子,倒还好说,关键是炮弹金贵——每枚开花弹,要价六两!炮加上炮弹,一共是一万九千两银子。利宾已经付了定金,只要款子筹足,就可以提炮。

而供两营新勇使用的洋枪,在洋行方面,关卓凡打算交给金能亨去做,算是对他办事的酬庸。而自己这一边,则准备把面子卖给吴煦——一支枪大约在十八两上下,随他戴多少帽子,反正不是自己出钱。

这样算下来,总要十三万银子才能过关,洋枪队的兵费,是由地方上的士绅筹措,还没有包括在内。关卓凡自己也有点犯嘀咕,不知道是不是所求过奢了。

等到回了城,把自己的担心向利宾一说,利宾倒笑起来了。

“逸轩,你知道的,吴煦的这个上海道,全名是‘分巡苏松太常等地兵备道’。苏松太是什么地方?那是全天下一等一富裕的地方!现在再加上一个上海,你说有钱没钱?”利宾的意思,是笑他杞人忧天。这点钱根本算不了什么,而且——

“有土斯有财。吴煦是地方官,有地方才有官,若是地方被长毛占去了,他到哪里做官去?你帮他守上海,他正求之不得,怎么肯在银钱上难为你?更别说还有那一千二百支洋枪的人情了。你尽管去,要多少有多少。”

“那就好。”关卓凡嘿嘿一笑,“我原来还怕他肉痛。”

“肉痛归肉痛,两害相权取其轻!”利宾笑道,“若是单单用银子就能把长毛砸死,他吴煦必定第一个从城上往下扔。”

*

果然不出利宾所料,吴煦听说了民众踊跃投军的盛况,又听关卓凡说要多募一千人,真是打心眼里高兴出来,十三万的军费,一口答应。

“逸轩,若是不够,你尽管开口。”吴煦叮嘱道,“而且只要守住了上海,地方上的父老,一定还另有表示。”

既然他这样痛快,关卓凡投桃报李,把采买洋枪的事提出来了。

“吴大人,轩军新募的兵勇,要一千两百支枪,打算就从租界的存货里买。洋行那边,我委了金能亨替我找货,咱们这边,我洋务上不熟,价格什么的,更是完全不知,因此想请吴大人派员,代为办理合同。”

吴煦心想,你马队的一千支好枪,是利宾替你办的,你绝没有不知价格的道理。他明白这是关卓凡特意送一桩生意给自己做,钱多钱少是另一回事,至少为人上很漂亮,既不是目空一切,也没有吃独食。这样一想,更觉得这个关卓凡,有好好结纳的必要。

“逸轩,多谢你。”吴煦放低了声音说道,“这张单子,我让张师爷去接洽,最后的合同怎么定,我让他请你的示。”

“是。张师爷谈下来的,一定是好的。”

“对了,你跟那个金能亨,是朋友?”吴煦很注意地看着关卓凡。

“也还谈不上,我是拜托了他,去给华尔带个话。”

“哦——”吴煦明白了,想了想,说道:“有他去说项,那也很好。洋枪队的事,自然按你的意思来办,我听说城里的士绅,已经动手在筹款,而且捐输都很踊跃,想来旬月之间,便能够募齐。”

“是,有吴大人的威望作为号召,万事顺手。”关卓凡捧了吴煦一句,问另一件事:“不知李参将那里,上次所说补发欠饷的事,有没有着落?”

“唔,他那里,”吴煦慢吞吞地说,“我已经行了咨文给贾益谦,请松江府送了两万银子过去。”

关卓凡知道,李恒嵩的绿营兵,有三千多人,这两万银子,就算层层克扣,发到士兵手里,每人总还能有个三四两,对士气多少会有一些帮助。不过看吴煦的神色,虽然钱是给了,但并不痛快,与对轩军的态度有天壤之别。

吴煦实在也是这样想的。他虽然只是四品文官,但作为分巡道兼兵备道,有权节制地方绿营武职,当地方安宁受到威胁时,可以移牒所在营汛令其出兵。只是去年的一战,李恒嵩的兵一触即溃,丢盔卸甲,在吴煦心中留下的印象太坏。这支兵是江南提督的本标右营,并不归他筹饷,所给的两万银子,是因为卖关卓凡的面子,不得不如此,因此当然给得不怎么痛快。

吴煦的意思,关卓凡当然听出来了,笑着说道:“黑云压城,只好同舟共济。我看李参将这个人,还是能打的,只不过‘皇帝不差饿兵’,绿营的情形,由来已久,手里没钱的话,他也没有办法。”

朝廷对绿营的供饷,一向秉持“无事少给,有事多给”的原则。因此没有战事的时候,绿营士兵的饷银极低,甚至低到了无法养活自己的地步,而就连这样的饷银,也还要积欠,士兵要靠出外贩运,做生意,卖手艺这些旁门邪道的补贴,才能够生活,简直已经不是一个兵了。

等到战事紧急,朝廷倒是肯给钱了,然而军纪废弛已久,训练荒忽,哪能说打就打?所以常常是钱也给了,仗也败了,变作“百年受养兵之累,临敌无破寇之效”,白花花的银子,等于都扔在水里。不过站在朝廷一面想想,也是无奈,天下半壁战火,财赋之地断绝,国家岁入只有这么一点,左拙右支之下,弄成这副样子也不奇怪。

“逸轩,李恒嵩的兵,疲弱得很,军纪也不怎么好,你要慎用,不然搞不好会坏大事。”吴煦特地叮嘱了一句。他对于绿营,真的是全无信心。

“卓凡绝不敢轻率,请吴大人放心。”关卓凡含含糊糊地答了这么一句。

李恒嵩的兵,是一定要用的,只是该怎么个用法,在关卓凡的心里,另有一番打算。

(谢谢行走时代的两次打赏,中午居然看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