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章 七品知县

乱清 第一章 七品知县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53 来源:笔趣阁

三百七十吨的“威廉麦特”号火轮,拉响一声悠长的汽笛,缓缓驶离了汉口港的码头,跟在它身后的,是它的姊妹轮,四百四十吨的“玛格丽特”号。两条船的船首和桅杆之上,都高高悬挂着美国的星条旗。

新任上海知县关卓凡,自己从船舱中绰了一把广东产的藤椅,摆在船首的甲板上,撩起袍褂的前摆,端端正正地坐下去,凝视前方。这里是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江面忽然变得宽广,让人有浩淼无际的错觉,秋日的夕阳,映射在缓缓流淌的江水之上,泛起粼粼金光。岸边泊靠着的几叶乌蓬小舟之中,有炊烟袅袅升起,这是水上人家劳碌了一天之后,可以安稳享用的一顿晚饭。

这副安谧的景色,让关卓凡感到温暖而宁静,他轻轻叹了一口气,心想,原来这个时代的长江,水还是清的。

船头悬挂着的那面美国国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引起了他的注意。红白相间的星条旗,太熟悉了,因而一眼就能看得出与“未来”的不同——相比于将来的五十颗星,这面国旗上,还只有三十四颗星。

关卓凡脸上浮起一丝莫名的笑意——即使只有这三十四颗星,现在恐怕也正在打得不亦乐乎吧?照时间来推算,美国的南北战争应该已经打响了半年,不可一世的星条旗上,那道看不见的裂痕正在扩大。

“老总,”不知什么时候,张勇蹑手蹑脚地来到了身边,陪着笑说,“在看风景啊?”

“呀,张都司。”关卓凡仰起头来看他,微笑着说道,“你怎么不看着弟兄们,跑到我这来了?”

话和称呼都很客气,然而语意却带有一点责问的意思。张勇有些尴尬,也有些不好意思。尴尬的是彼此的身份,不好意思的则是自己似乎有擅离值守的嫌疑——按照上船前的规定,不离开汉口二十里,兵士们不许出舱,因此他应该在舱中照看他的手下。

“在里面尽看着他们吐,无聊得很。”张勇嬉皮笑脸地说,“老总,我来陪你看看风景。”

“不是早说过了,别再喊老总?你现在是四品的都司了,我只是个七品的知县,让人听了会笑话。”

“是!”张勇做出一副肃穆的样子,啪的一个立正,接着散了军姿,指着前方江面上金色的波光,很认真地说道:“老总,这风景真是好,一定出师大吉——你看左边儿也是金子,右边儿也是金子,这不注定了咱们要发大财么?”

“你竟是来给我煞风景的。”关卓凡见他还是一口一个老总,无奈地摇头道,“好好的意境,被你糟蹋成什么了。”

意境又是什么东西?张勇愣愣的,接不上话。

关卓凡自失的一笑,心说我跟这个粗人扯这些,不是对牛弹琴么?于是问正事:“弟兄们有多少吐了的?”

“我各舱都转了转,也就二十来个,有的船还没开,就吐起来了,纯粹是他么吓的。”张勇脸上一副不屑的神情,撇着嘴说道:“都是没用的东西,老丁看着他们呢。”

“胡扯!”关卓凡说完才发觉自己的语气不对,放缓了声调,对张勇说道:“这六百人,大都是北方的兵,没怎么见过水,头一回坐船,犯晕也是常事,你该多开导他们才是。”

“那我怎么没事?”张勇不服气地说着,叉开双腿,掐腰一站,“老总你看我站得多稳?说什么水上风大浪急,都是吓唬人的。”

“吓唬人?”这回轮到关卓凡不屑地笑了,“等什么时候坐上海船,我看你再说嘴。”

“本来就说好了是到大沽口坐海船嘛,”张勇嘟囔着,“要不是河南巡抚李鹤年非说有匪情,咱们也不至于兜这个大圈子。”

“只当练兵了,我看不吃亏。”关卓凡笑着说,“海船无聊得很,不如江船又稳当,又有一路风光可看。”

“老总,你坐过船?”张勇不相信地问。

“这个……书上说的嘛。”关卓凡知道自己说漏了嘴,打了个圆场。

“哦,”张勇释然,又问一句:“咱们多长时间能到上海?”

“快得很,”关卓凡把手一挥,笑眯眯地说,“两岸猿声啼不住,烟花十月下扬州。”

*

调到上海,是关卓凡筹谋已久的一件事,他一年前花了偌大力气,把利宾放到了上海,等的就是今天。

给恭王的禀帖,把恭王吓了一大跳。等到恭王向两宫太后一说,又把两宫吓了一大跳。

说来也是,一个二品的总兵,要去做一个七品的知县,满清开国以来,从没有过这样的奇闻,说给谁听,谁也不会相信。

然而,等恭王把关卓凡的理由向两宫回明白之后,两位太后细细一想,竟是越想越有道理,这个上海知县,倒似乎本就该由他去做。

其一,李秀成新克杭州,兵势大炽,回头进窥上海的传言甚嚣,而上海周围,能打的军队基本没有——曾国藩的湘军破了安庆之后,正在做围攻金陵的打算,李鸿章在安庆新募的部队,也还没有成军,因此说“上海无兵”也不为过。上海的大小官员和士绅,盼朝廷的救兵,如望甘霖,就连租界内的领事团,也不止一次发出照会,希望朝廷能够尽快派兵,加强上海的防务。这种时候,关卓凡愿意提调他那一支马队,出京驰援,这是振奋人心士气的一件好事。

其二,上海丢不得,不但是因为多年来的战乱,那里涌入了太多避祸的巨室富户,已成东南首屈一指的繁华之所,而且是因为上海海关的关税,要占到全国关税总数的六成,是朝廷的命脉所在。然而上海的情形,是全由洋人和地方官员把持,如果能有一个靠得住的“自己人”掺和进去,对朝廷而言,自然也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其三,也不是说掺和就能掺和得进去的——在上海做官,最要紧的是有跟洋人打交道的本事。关卓凡不但能打仗,是“自己人”,而且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洋话,在京里天天泡总理事务衙门,足见他对洋务的兴趣极大,跟赫德还成了好朋友,这样看来,到上海去做官,除了他,还有哪个旗人能有这样的本事?

然而做官就做官,何以非得做个七品的知县不可?这一点,关卓凡在禀帖之中,亦说了他的一番道理:“上海华洋杂处之地,内中情形,非外人所知。骤获高位,无从措手,同僚之间,易生嫌隙,于大事反为不美。”

这一番道理,说得很实在,亦很透彻。

上海的情形,甚为奇特,上海县之上是松江府,松江府之上,本该是江苏的藩司和巡抚,但现在中间却多了一个四品的上海道台。上海的事情,松江府不大管得到,多半要由上海道台来做决定,因此若是去做五品的松江知府,表面看起来官大了几级,实则无趣得很。而上海道台的辖权,对军政民政海关都有涉及,又肩负着与领事团打交道的责任,外交上的担子极重,这么重要的位子,如果缺乏历练,却也不是说坐就能坐的。

这样通盘考虑下来,关卓凡的禀帖,竟然是滴水不漏,无懈可击。而自甘从二品武职屈就七品的文官,禀帖里则另有一句话“卓凡受恩深重,不敢以名位为念”,愈发让太后和军机大臣们感念到他关卓凡为国之忠,简直是忠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于是不但准予所请,调兵调人,而且颁下了一道特赏,显出他身份上的不同——“赐黄马褂,仍准内廷行走”。

以七品知县而兼具御前侍卫的身份,可以在大内之中逛来逛去的,有史以来,除关卓凡以外,不再作第二人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