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二九章 大海战之十九:乾坤一掷

乱清 第一二九章 大海战之十九:乾坤一掷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还有,“冠军号”的舰体太长长达一百二十八米这也是它被认为“并不能算一只很适合执行冲撞战术的战舰”的原因之一。

这个时代的海战,所谓“撞击战术”,其实都是“乱撞”接敌之后,混战之中,一边儿开炮,一边儿寻找机会,看看能不能抽冷子一头怼到敌方哪条战舰的肚子上?

这种撞法儿,舰只辗转腾挪、进退趋让的功夫,自然要比较过硬些才好,也即是说,从性能上来说,舰只要有足够的操控性、灵活性,“冠军号”的舰体太长,拐个弯儿,都比别人费事许多,似乎,确实“并不能算一只很适合执行冲撞战术的战舰”。

然而,哪个说天底下只能有“乱撞”这一种冲撞战术的?

为“冠军号”设计“乾坤一掷”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加进“拐个弯儿”的选项从加速至最高设计航速开始,一直到撞上“凯旋号”为止,“冠军号”的航迹,由始至终,几乎就是一条直线。

只在最后一小段,因为“凯旋号”向右急转,“冠军号”才随之略略的向右偏转了四、五度。

不但航迹接近一条直线,而且,在“接敌”之前,撞击其实就已经发起了加速至最高设计航速,即可视为撞击之发起。

“冠军号”的“乾坤一掷”,完完全全,摒弃了“乱撞”的思路。

而这条“直线”之所以能够建功,原因有三:

一,有赖于对敌舰队的航线的精确的、实时的掌握。

二,岛屿的遮蔽,使撞击的发起,具有了足够的突然性。

三,就是对方足够“配合”了“凯旋号”眼见“冠军号”高速冲来,却一直不闪不避,最后虽然醒过神儿来,却已经晚了。

当然,也不好笑话法国人哪个想的到,你大老远儿的就开始加速,竟是为了过来同我撞个满怀的呀!

为确保舰队决战时“乾坤一掷”之一击成功,除了以上种种功夫之外,在纯技术层面,这一、两年间,我方还另做了无数的准备和演练。

一俟《布拉格条约》签署普奥之间的“七星期战争”正式画上句号,没过几天,中国海军便开始同奥地利海军套交情,盛赞奥地利同行在利萨海战中取得的辉煌战绩,建议双方开展“学术交流”,以便俺们虚心向您们请教您们赖以建立不世奇功的冲撞战术。

彼时,奥地利皇帝弗兰兹约瑟夫正在感激中国首相关逸轩亲王首倡和平,调停奥、普之争在关亲王的大力斡旋下,《布拉格条约》中,居然未见奥地利对普鲁士割地赔款之条款,则奥地利虽为战败一方,国家的尊严和利益,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证,真正是感激无已啊!

受惠至深,些些小忙,岂能不帮?

于是,弗兰兹约瑟夫下旨,传谕海军,对来访的中国同行,一定要热情接待,倾囊以授。

这次“学术交流”,对相关各方,都意义重大。

中国海军不必说了两年后,苏窦山海战“乾坤一掷”之功成,实源自于此。

而奥地利海军,也是藉着这一次“学术交流”,才对利萨海战的冲撞战术的得失,做了系统性的总结。

最后是英国人作为中国海军的老师,乔百伦、狄克多等,自然也参加了是次“学术交流”;而进入蒸汽时代之后,利萨海战是唯一成功实施冲撞击战术的战例,这一次,在奥地利人面前,英国人也成了学生。

是次“学术交流”之成果,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奥、中、英三方的不传之秘;中国做为彼时世界上最年轻的一支新式海军,却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冲撞战术。

以下内容,摘自“学术交流”之后,我方英国老师、中国学生联手撰写的一份报告;《乱清》摘录的这一部分,主要是记述奥地利海军自己对利萨海战冲撞战术的总结。

另,该报告原始版本以英语写就,当然也有中文版本,不过,《乱清》摘录的这一部分,直接由英文版本翻译过来,因此,并没有部分书友最不耐的之乎者也:

“在利萨海战中实施冲撞战术,并不是奥地利海军的临时起意,相反,战前,他们就对冲撞战术做了充分的思考,并制定了一份完整、严密的计划。”

“奥利地海军之所以会将冲撞作为利萨海战的主要战术,原因颇为有趣参与利萨海战的奥地利海军军官,绝大多数都没有海战的实际经验;而敌方意大利海军的装备,又远远优于己方,奥地利海军没有把握仅仅依靠炮击取胜因此,不得不另辟蹊径,出奇制胜。”

“奥地利海军没有想到的是,事实上,论起‘海战的实际经验’,他们的意大利同行,还不如他们呢!”

“好,言归正传。”

“奥地利海军认为:冲撞战术的主要问题,可分为进攻与自我保护两个方面。”

“进攻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有四个问题”

“一,哪一类或哪一只战舰适于执行撞击任务?”

“二,舰首的桅杆、雕像等结构,会在多大程度上削减撞击的威力?”

“三,撞击前一瞬,执行撞击的战舰,应达到怎样的速度?”

“四,撞击角度以多少度为最宜?”

“自我保护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也有四个问题”

“一,怎样保护舰艏建构?”

“二,火炮尤其是侧舷炮的固定:如何固定相关火炮,才能保证它们不因撞击的震动而损坏、并在撞击后可立即投入使用?”

“三,撞击会对战舰最重要的部分发动机造成什么影响?如何保护发动机不受影响?”

“四,怎样防止撞击带来的震动导致的设备松脱?设备松脱,除了设备本身会受到损害之外,掉落下来的设备,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以下逐条展开。”

“先看进攻诸要素。”

“一,何为适合撞击之战舰?”

“参与利萨海战的奥地利铁甲舰,大多下水服役未久,都安装了撞角,都是适合撞击的。其中,‘费迪南德’号位于奥地利舰队阵型最前方,先后进行了四次撞击,战果显著,而自身只是轻微进水,连轻伤都算不上。”

“相形之下,另一艘不得已使用撞击战术的木质蒸汽战列舰‘凯撒’号,就要逊色许多了,原因详后。”

“二,舰艏结构对撞击的影响。”

“奥地利的铁甲舰,为了便于撞击,都取消了舰艏桅杆等设施,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

“但是,木制蒸汽战列舰‘凯撒号’的桅杆结构,却为传统式样,其舰艏柱和舰艏桅杆对其执行撞击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奥地利海军军官们认为,如果不是这些结构的阻碍,‘凯撒号’至少可以撞沉两艘意大利小型铁甲舰。”

“而实际上,‘凯撒号’以损失舰艏柱和舰艏桅杆换来的战果,不过是剐蹭坏了敌舰的上层建筑事实上,彼此的损失相差并不大。”

“不过,奥地利海军军官们也承认,若‘凯撒号’没有舰艏柱和舰艏桅杆等设施,固然可能给敌舰造成更大的损害,但考虑到她是一艘木质战舰,严重的撞击也可能给自身带来较大伤害。”

“就是说有些讽刺对于‘凯撒号’这种木制战舰来说,舰艏柱和舰艏桅杆,对敌人和自己,都是障碍;对敌人和自己,也都是保护。”

“总之,很明显,这一类战舰,不适合执行撞击任务。”

“不过,‘凯撒号’虽然战果不彰,但也足以自傲了她是世界海军史上唯一一只被铁甲舰包围却能全身而退的木壳战舰。”

“三,撞击的速度。”

“奥地利海军军官们有一个共识:发动机应于撞击前一刻停止运作,以防巨大的撞击给发动机带来损害事实上,所谓撞击,是在停机之后,依靠战舰的巨大惯性完成的这一点,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停机前的战舰的速度必须同时满足两个要求:一方面,要足够的快,不然惯性不足,难以给敌舰造成重大损害;另一方面,又不能过高必须保证撞击完成后能够迅速倒车脱离。”

“利萨海战中,‘费迪南德’号的第一次、第二次撞击,停机过早,两次撞击,都只给敌舰造成了有限的损害被撞了两次,‘意大利号’不过损坏了一门炮,弄松了几块装甲板。”

“第三次撞击,停机时的距离比第一次短得多,撕坏了‘意大利号’的侧舷装甲,但并不致命。”

“第四次撞击,在离撞上非常近的时候才停机,‘意大利’号被一举撞沉;之后,‘费迪南德’号全速倒车脱离。”

“与此同时,‘凯撒号’被四艘小型铁甲舰包围,没有空间提速冲撞,因此只能算是‘推撞’到敌舰船舷上,也因此,‘凯撒号’无法给敌舰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损失。”

“四,撞击的角度。”

“奥地利海军军官们认为,撞击的最佳角度,应在九十度的正负十五度之内的范围;撞击的最佳位置,应为敌舰的机舱即便不能一举击沉,也能通过震坏其管路导致其瘫痪,成为丧失机动力的活靶子。”

“但是,保持完好的操舰能力的战舰,几乎不可能给对手留下这么好的撞击机会。因此,奥地利海军军官们认为,应当采用佯攻战术先佯攻假目标,到达合理位置上,突然转向,冲向真目标,使其无法避让。”

“‘费迪南德’号对‘意大利’号的第四次撞击致命的一次撞击,撞击角度为八十五度;而基本失败的第一次、第二次撞击,撞击角度只有五十度左右,奥地利海军军官们认为,后者的威力,还不到前者的一半。”

“再看自我保护诸要素。”

注:这一部分涉及的技术细节,枯燥繁琐,狮子只择其要点,余者,能删就删了。

“一,保护舰首结构。”

“最重要的是,舵要打直,撞击时不能有方向变化,以免扭伤舰首和撞角。”

“二,保护火炮。”

“撞击前要做好准备,将火炮尤其是侧舷炮固定在一定的角度上。”

“三,保护发动机。”

“再强调一遍:撞击之前,一定要及时停机!另外,撞击的一瞬间,本舰管路也可能受到震动,导致蒸汽进入气缸,因此,撞击之后,一定要经过检查方可倒车,不然的话,不排除有爆缸的可能。”

“四,保护人员。”

“船舱内堆放的各种物品要牢固的放置好。零碎东西不要和人员杂处。撞击前一定要下令相关人员放下手里的杂活。如果可能,应扶、握舱壁、栏杆等,在即将到来的撞击中,尽量保持住身体的平衡。”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