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二二六章 惊心动魄!惊世骇俗!惊天动地!

曾国藩掂须微笑,“惠甫,你说‘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看好,也包括我在内’其实,嗯,也包括我在内的。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一连两个“也包括我在内”,听得赵烈文一笑,“人同此心!”

“当时,”曾国藩说道,“我以为,这件事情,或者浅尝辄止,不了了之;或者,若轩邸铁了心要做哦,对了,彼时,他还是‘毅勇忠诚固山贝子’只怕朝廷自此多事,关贝子重蹈王介甫的覆辙,也说不定呢!”

顿一顿,“现在回想起来惭愧、惭愧!”

王介甫,即王安石,字介甫。

“我彼时的想法,”赵烈文说道,“亦大致仿佛爵相!”

顿了顿,“其实,八旗的弊端,早在康、雍年间,就已经很明显了,世宗宪皇帝亦曾尝试改革,可是,以他的魄力,亦只能如爵相所言,‘浅尝辄止,不了了之’。”

“我以为,世宗宪皇帝之不能见功,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不该先从京八旗入手。”

“京八旗天子脚下,同宗亲权贵的牵蔓太多,较之地方驻防八旗,又太过‘油’了真正是滚刀肉、砍不动!”

“第二,康、雍的时候,普通旗人的日子不论京八旗还是地方驻防八旗,到底还没有像道、咸时候的那样糟糕。”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世宗宪皇帝改革的魄力再大,也不能改掉旗人的身份那可是‘国本’呀!”

“可是,旗人的身份不变,那份旱涝保收的钱粮就少不了;既有了这份钱粮即是说,有了后路谁又会一心一意的自己努力讨生活呢?哪怕是已经替他把种子、农具甚至土地都准备好了!”

“这真正是一个死结!”

“到了乾隆年间,实在无以为继了,终于,开始赶人‘出旗’了”

说到这儿,赵烈文脸上,露出了讥讽的笑容,“高宗纯皇帝的魄力,看似过于乃父,可是,‘出旗为民’的,都是汉军,没有一个满人!”

顿了顿,“说一千,道一万,还是不敢动摇‘国本’呀!而这个‘国本’,说穿了,是满人,不是汉人!”

曾国藩沉吟片刻,终于轻轻的点了点头。

“咱们再来看一看,”赵烈文继续说道,“轩邸是怎么做的呢?”

“第一,‘买断旗龄’。”

“这真是奇招妙想!如此一来,保留旗人身份的同时,那份旱涝保收的钱粮,彻底的断掉了!历康、雍、乾、嘉、道、咸六朝而不可解的死结,一下子就打开了!”

“当然,前提是得像轩邸那样,拿的出‘买断旗龄’的三百两银子,匪如此,再多的奇招妙想,也是一句空话。”

“第二,先从地方驻防八旗着手,没有一开始就去招惹京八旗。”

“到了道光朝的时候,地方驻防八旗普通旗人的日子,较之普通汉人,已没有任何区别了甚至,还不如!就算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也只能硬挨着,不许另谋生计,甚至,连乞讨都不许!”

“万般无奈之下,也只好‘逃旗’了!”

“三百两银子的诱惑,对于这班贫苦旗人来说,真正叫无可抗拒!更何况,朝廷还替你准备好了一应的农具、种子、牲口、土地?有了这些,谁还要那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旗龄’?”

“第三,将‘买断旗龄’的旗人,统统送到东北去。”

“此举有三大好处”

“其一,名正言顺。”

“当年,满人起自白山黑水;现在,算是回归‘故土’谁也说不了什么。

“其二,自然是开发、经营东北那可是一块沃野千里、富藏无数的宝地!”

“其三,避免重蹈世宗宪皇帝当年的覆辙世宗将一班被‘改革’的京八旗安置在京畿附近耕种,结果,离北京太近了,没过几天,都跑光了!”

“而这班地方驻防八旗,到了东北,距原驻防地天长地远,就想跑,又能往哪儿跑呢?有往回跑的那个力气,还不如留在东北,好好儿的种地呢!”

“于是,这个‘后路’,就断的干干净净了!”

“目下观之,地方驻防八旗的改革,已经可以算是成功的了!”

“京八旗呢?”

“就这么一直搁着吗?总也不去动他?”

“如果动怎么个动法儿?”

“我曾经想过,‘买断旗龄’,对地方驻防八旗,虽然合适,可是,摆在京八旗身上,就未必管用了”

“第一,京八旗的日子,过的到底比地方驻防八旗要好一些,三百两银子固然不是小数,但对于那班旗下大爷来说,是否‘无可抗拒’,可就两说了。”

“为了一碗水端平,朝廷也不可以提高‘买断’京八旗‘旗龄’的价钱啊!”

“再者说了,一家三百两,已经是一笔庞然钜数了,轩邸再神通广大,到底不能屙金溺银啊!”

曾国藩一笑。

“第二,”赵烈文继续说道,“京八旗风气不好!”

“那些个‘京油子’,兜里或许没有一个大子儿,家里的米缸,也早就见了底儿了,可是,你若真给了他三百两银子,说不定一、两天之内,他就能找地方赌场、烟馆、酒楼、戏院、八大胡同将之花的光光!”

“第三,东北距离北京,说近不近,可是,说远也不算太远这条后路,断的似乎就不是那么干净了。”

“我还在替轩邸瞎盘算呢,孰料,对于京八旗,轩邸根本就不玩儿什么‘买断旗龄’竟是直接驱逐出旗!”

曾国藩目光微微一跳,“直接驱逐出旗?惠甫,你是说”

赵烈文沉声说道:“神机营!”

“嗯……”

“神机营选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及前锋护军步军火器健锐诸营之精锐者充之”赵烈文说道,“一句话,这三万余人,乃是荟京八旗精粹于一营!黜神机营‘出旗’,等于整个京八旗的‘精粹’,被一锅儿端了!”

顿了顿,竖起一根手指,摇了一摇,“什么是‘国本’?这三万人就是‘国本’!而且是‘国本’之中的‘国本’!”

“结果嘿!”

“轩邸这个手笔,真可谓”

一字一顿,“惊心动魄!惊世骇俗!惊天动地!”

“好好!”曾国藩笑道,“惠甫,听了你的‘三惊’,我几乎也要一惊而起了!”

赵烈文一笑,“爵相见笑!我实在是不知该如何名之状之了!”

“其实,你说的并不错”曾国藩说道,“实话实说,初初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亦有瞠目结舌之感!”

“最妙的是,”赵烈文目光灼灼,“如此几无可形容之举,在局中人而言,却是顺理成章的谁叫神机营涉嫌谋反于先、违抗圣旨于后呢?换一个朝代,或者‘上头’换个人譬如秦皇汉武,遇到这种情形,那还不杀的人头滚滚?没杀完的,也得发到大漠边儿上去啃沙子吧?”

顿了顿,“现在,不杀一人,甚至不流一人,不过就是叫你们换个身份罢了!而且,不过是由‘旗’而‘民’又不是换个什么下九流的身份!谁又能说,这不是‘上头’的如天之仁、宽恩厚典呢?”

“嗯……确实!”

“可是,”赵烈文说道,“如果‘上头’的那位,不是轩邸,而是嗯,换成本朝其他任何一位皇帝,做的出来这样的事情吗?”

略略一顿,自己回答自己的问题,“做不出来!为什么?前头说过了,神机营既为八旗精粹,就确确实实是‘国本’!你不能够自个儿挖自个儿的根基啊!”

“除非你不以此‘根基’为根基,不以此‘国本’为国本!”

曾国藩不由动容,“惠甫,你这句话,可是说到头儿了!”

赵烈文点了点头,“若轩邸不以彼‘根基’为根基,不以彼‘国本’为国本,那么,他的‘根基’是什么?他的‘国本’,又是什么?

顿了顿,“咱们先不说‘根基’,先说‘国本’”

“民为邦本我以为,这四个字,对于轩邸,实实在在,无一字虚设,他心目中的‘国本’,就是‘民’!”

“这个‘民’,是真正的民不止于‘旗’,亦不止于和‘旗’相对的那个‘民’,只要是中国人,就是‘民’满是‘民’,汉是‘民’,蒙、藏、回、维,都是‘民’!”

在清朝的官方语境之中,旗籍之外,皆称为“民”,即赵烈文“和‘旗’相对的那个‘民’”之谓。

“以此‘民’为‘民’,”赵烈文说道,“必然的,满、汉、蒙、藏、回、维,便无分高下,无分贵贱,无分彼此,一视同仁!”

“如此,便不能不抑满扬汉了!”

“因为,目下,‘旗’、‘民’分野,有高下、有贵贱、有彼此!”

“就是说,”曾国藩沉吟说道,“为了‘混一满汉’,不能不先‘抑满扬汉’?”

“是!”

“嗯,或者可以这样说”曾国藩说道,“这个‘抑满扬汉’,反过来,也证明了轩邸‘混一满汉’的绝大企图啊!”

“是爵相睿见!”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