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二二三章 成败英雄

乱清 第二二三章 成败英雄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爵相真正洞彻无遗!”赵烈文亦是眼中放光,“一言即切中肯綮!”

顿了顿,“我以为,执笔《祭史可法》者,应该确是赵竹生祭史、祭阎二文,语气吞吐,笔锋铺排,都很不一样,不该是出自同一人之手我和赵竹生做了大半年的同事,对他的行文的风格,还是熟悉的。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将“祭史”、“祭阎”两偏文章放在一起比较,这岂非是说

嗯嗯。

至于“我和赵竹生做了大半年的同事”,是指赵景贤驻节扬州,整顿两淮盐务,赵烈文受曾国藩委派,协助赵景贤办差湘系介入两淮盐务极深,赵景贤若不得赵烈文之助,经营两淮之时,就极可能和湘系发生直接的冲突,到时候,你来我往,落地的人头,便不止李世忠一个了。

“不过,”赵烈文继续说道,“执笔虽然是赵竹生,但此文通篇立意,却绝不是赵竹生本人的首尾以我对赵竹生的了解,他虽然不愧‘国士’之名,但无论如何,还没有这番惊世骇俗的见识!”

微微一顿,“在扬州大半年,他也好,我也好,都曾经去瞻仰过史宪之的衣冠冢虽然不是一块儿去的;日常言谈,也不可能不语及史宪之,彼时,赵竹生对史宪之的看法,不逾高宗纯皇帝《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的范畴,亦不脱前人、时人的窠臼,无非还是‘节秉清刚’、‘心存干济’、‘板荡忠臣’、‘取义成仁’那一套,并无一字一词之讥诮”

赵烈文以史可法的字“宪之”称呼史可法,较之直呼其名,自然要客气一些,不过,客气也是有限的到底没有拿谥号“忠正”称呼史可法,甚至,也没有拿史可法的号“道邻”来称呼史可法。

字、号存在着微妙的差异,一般情形下,称呼号,较之称呼字,要显得更加客气一些。

“这么说,”曾国藩慢吞吞的说道,“这篇《祭史可法》,是另有高人指点喽?”

“爵相说话太委婉了,”赵烈文笑道,“所谓‘另有高人指点’根本就是‘秉承上意’嘛!”

微微一顿,“不然,这篇文章,也不能在数日之间,就像自己生了脚一般,大半江浙,都走遍了!更不能和轩邸祭阎丽亨的雄文,这个……‘结伴同行’啊!”

“嗯,‘自己生脚’、‘结伴同行’,”曾国藩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惠甫,你的话……怪有意思的。”

沉吟了一下,“那么,这个‘上意’”

“我以为,”赵烈文目光炯炯,“最重要的,有两点。”

“哦……请道其详。”

“这其一”

顿了顿,赵烈文说道,“祭阎、祭史,一褒一贬,一扬一抑,其实一脉相承说的是同一件事!”

“哪一件事呢?”

“阎丽亨、史宪之皆以城守死节,”赵烈文说道,“何以褒阎贬史?扬阎抑史?阎、史之别,不过在于一个守了八十一天,一个只守了半天!”

“嗯……是。”

“而且,”赵烈文继续说道,“拿祭文中的话说,一个是‘弹丸下邑’,一个是‘淮左名都’、‘宏城大郡’;一个是‘微秩末吏’,一个是‘阁部之尊’、‘人臣之极’;一个是除了‘虮虱编氓’,再无可恃者;一个是以‘举国钱粮,部勒重兵’,结果呢?嘿嘿!”

顿了顿,“这个‘贤愚之辨’,就未免太明显了些罢!”

曾国藩微微颔首,然后,轻轻的叹了口气,“而且,拿来比较的,不止于阎丽亨阎丽亨守的,毕竟不是扬州;可是,李祥甫守的,就是扬州了!”

顿了顿,“祭史一文是怎么说的?嗯,‘江都地多陵阜,故名广陵,城坚濠广,四野曼延,正利步骑,雄闻晋唐,今史公愦愦,岂尚不逮李庭芝耶?’”

李庭芝是南宋末年的扬州守将,字祥甫,官位、名气,都远不能和史可法相提并论。

“还真比不了李祥甫!”赵烈文说道,“城破之后,李祥甫、史宪之,一般是死节,可是,在此之前,李祥甫整整坚守了扬州一年半的时间!”

顿了顿,“还有,扬州不仅仅是‘城坚濠广’非江阴可比;其军力、财力、民力,更非江阴可比,一天即失守,这唉,怎么说都说不过去啊!”

“是啊!”曾国藩又叹了一口气,“这‘愦愦’二字,尤其诛心言下之意,大敌当前,史宪之非但毫无主张,更加是……唉,根本就没有把心思放在城守上啊!”

“有趣的是,”赵烈文说道,“这两个字,还是史宪之自己的话!是他‘自觉愦愦’,然后,将军务都交给了幕僚处置他是主帅啊!又不是病的下不了床,岂可如此行事?”

微微一顿,“事实上,敌人尚未开始攻城,史宪之就已经放弃了坚守的企图了!”

“唉!”曾国藩摇了摇头,“真是起之于地下,亦不知如何自辨了!”

“起之于地下还不晓得怎么个‘起’法儿呢!”

曾国藩微微一怔,“惠甫,什么意思呢?”

“爵相,”赵烈文沉声说道,“史宪之是只有衣冠冢的。”

曾国藩明白赵烈文的意思了:扬州城破之后,史可法尸骨无存。

“江阴城破之后,”赵烈文说道,“阎丽亨被执,虽然有兵卒‘以枪刺其胫,血涌沸而仆’之事,不过,到底是因为他‘挺立不屈,背向贝勒,骂不绝口’在先,事实上,端重亲王还是很希望他降顺的阎丽亨延至第二天黎明,才被害的嘛!”

微微一顿,“而且,留全尸,依礼下葬其后,亦许其子换贵重棺椁,迁葬本籍通州,史载,开棺之时,犹面目如生。”

“端重亲王”就是彼时的“贝勒”博洛,后封端重亲王。

还有,赵烈文不知不觉,用了“被害”一词。

“还有,”赵烈文继续说道,“江阴一役,血战八十一天,本朝这边,累计死四万余人对阵的双方,早就杀红了眼!端重亲王麾下,不晓得有多少人,欲食阎之肉、寝阎之皮?这种情形下,端重亲王对阎丽亨,犹不失最基本的敬意!”

顿了顿,“史宪之呢?”

“被执之后,不过三言两语,豫亲王即‘使左右兵之,尸裂而死’”

说到这儿,赵烈文嘴角痉挛似的抽动了一下,“即是说,对史宪之,非但没有任何招降的意思,还”

抿了抿嘴唇,声音干涩,“立即乱刀砍死,甚至是……乱刃分尸!”

“这实在是一件绝大的惨事,豫亲王做的,实在是太过了!可是唉!”

曾国藩默然不语。

过了片刻,赵烈文继续说道:“史宪之殉国之后,尸体也不晓得是如何处理的?反正,肯定没有下葬!以致其义子史德威收尸的时候,‘天暑,众尸皆蒸变不能辨识’,终致尸骨无存了!”

顿了顿,“扬州不比江阴,不过半天即城破,本朝几乎没有什么伤亡,无论如何,谈不上什么切齿之恨;而照史宪之遗书的口吻,他也绝不可能像阎丽亨那样,对豫亲王‘骂不绝口’。”

“则何以至此?史宪之的官位,较之阎丽亨,可是云泥有别!”

“再想一想史宪之的四份遗书,其中一份,竟是给豫亲王的!而且,纯出以哀求口吻,说什么‘得以骸骨归葬钟山之侧,求太祖高皇帝鉴此心,于愿足矣’”

“唉!这不是……太过讽刺了吗?”

“那份遗书中,史宪之还说什么‘败军之将,不可言勇’可是,写遗书的时候,豫亲王还没有开始攻城呢!”

“这个时候,就自称什么‘败军之将’?甚至,就哀求敌人将自己‘骸骨归葬’?”

“实在是唉!”

“所以,《祭史可法》一文,说他‘有死志、无战意’此六字,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的评’!”

赵烈文一口气说了下来,到了后来,语气愈来愈形激烈。

不过,他为曾国藩谋,一向如是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且,独对之时,几乎没有任何的忌讳。

“惠甫,”曾国藩开口了,“我明白你的意思史宪之这个样子,莫说自己人,唉,就是敌人,也看他不起啊!””

“可不是?”赵烈文说道,“不然,何至于落到如此不堪的境地?”

顿了一顿,“以前,面对外敌,穷途末路,只要‘死节’,便可许之为‘完人’高宗纯皇帝《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不是说史宪之是什么‘千古万人’吗?反正,只要‘死节’了,不论生前办了多少误国误民的事儿,也统统不计较了!可谓‘一死遮百丑’!”

再顿一顿,“以后,这套嗑,可是唠不下去了!”

曾国藩点了点头,“所以,你方才说的‘贤愚之辨’”

顿了顿,打住。

赵烈文把话头接了过来:

“这个‘贤愚之辨’,就不再以什么‘君子、小人’为分野了!必须为国为民,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才能作数才可谓‘贤’!譬如,守城,你就得守得住!半天就丢给了敌人,你自个儿,就算死上十遍八遍,许给你的,也只是一个‘愚’字!”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